APP下载

江南,梦里几回寻
——《忆江南》文本解读

2017-03-23安徽省芜湖县实验学校陶玉翠陶辰媛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忆江南重游花红

安徽省芜湖县实验学校 陶玉翠 陶辰媛

江南,梦里几回寻
——《忆江南》文本解读

安徽省芜湖县实验学校 陶玉翠 陶辰媛

虽年至花甲,但步履并未蹒跚,精神依然矍铄。春光正好,他衣袂飘飘,着一袭长衫,漫步香山。捋一捋满头华发,抬眼望群山,春花正浪漫;揉一揉深邃双眼,目光望向遥远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仿佛梦境一般。是的,多少次梦回江南——杭州的柳,苏州的园,西湖的水,周庄的桥,灵隐寺的桂,钱塘江的潮……于是他低首吟唱: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词虽短,只有27个字,但情却长,诗人陷入了对江南深深的回忆里……

江南,对于白居易来说,怎一个“好”字了得?一个“好”勾起他对柔媚江南的美好回忆;一个“好”浓缩了他对江南胜景的深情赞叹;一个“好”寄托了他重游江南的美丽向往。

绮丽江南忆

他,少年时曾漫游江南,饱览江南美景;50岁后又先后出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所以他说:“风景旧曾谙”。这里的一山一水,这里的一草一木,他再熟悉不过。他写下这首词时,是公元838年,他已经67岁,岁月沧桑,仕途失意。回首往事,最不能忘的,是他在苏州修建的山塘街,是他蓄的那湖清澈的水以及在钱塘江造的那座石涵闸,还有他筑起的那条长长的白沙堤。

十二个年头过去了,他虽身在洛阳,却心在江南!我们不禁要问:

悬于白居易心头的仅仅是江南的秀丽风光吗?他分明游遍了祖国大好河山,将各地名胜尽收眼底!是了,江南,对于白居易来说也许不仅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美好的过往,是一段纯粹而快乐的时光,是一段生命里抹不去的记忆!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直抒胸意。他将自己对江南的满腔爱意酣畅淋漓地表达。江南好,好在哪里?让我们把温情的目光向那片柔软的土地投射。春到江南,花红柳绿,芳草凄凄,莺歌燕舞,青黛含翠。好一派迷人的风光!诗人漫步白堤,寻芳西湖滨。近处杨柳依依,游船点点;远处,烟波浩渺,雾牵青山。如诗如画的江南春景犹如段段流光溢彩的锦绣,把诗人脚下的石阶铺就。江南好,好在哪里?他说,风景旧曾谙。是的,一切都是那样熟悉。熟悉的景,熟悉的人。西湖的水一定熟悉他——想当年杭州大旱,西湖旁的万亩良田龟裂,百姓心急如焚。这时,刚刚到任的诗人,官服还未来得及穿,头戴方巾,气宇轩昂地站在人群中,面对百姓大喊放本湖水的呼声中,大声附和:讲得对!于是,第二天,西湖碧绿的湖水哗哗地流进农田。钱塘江的堤也一定熟悉他——为了给大家普及堤坝和农家的利害关系,他亲自撰写《钱塘湖石记》,记载了堤坝的功用、蓄水放水的方法以及如何保护堤坝,为百姓所想之周全令人感佩!所以,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所以,当他离开苏州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江南的美景江南的情,深深地烙印在诗人的心中。夜阑人静,他总沉浸在江南绮丽的回忆里,仿佛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们还能听见诗人喃喃自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艳丽江南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诗人“旧曾谙”的江南春色!这艳丽的画面使多少人产生对梦中江南的无限向往:晨光映照着的岸边姹紫嫣红的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在绿草的映衬下,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短短十几个字是对江南春景的高度概括。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鲜艳夺目、花红水碧、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这图画,是早晨的太阳照射着火红的江花,绚丽耀眼;这图画是一江春水,青波漾漾!诗人在图画里敷彩设色,红绿相映,色彩明艳,轻轻巧巧地为我们描摹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眼前。于是,我们又明白,诗人为什么对江南念念不忘,月上柳梢时,他便又抬眼望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绚丽江南梦

江南好,好在绮丽景;江南好,好在殷切的情!于是诗人一次又一次地追问“何日更重游”,时时渴望能“早晚复相逢”!可是,他已经步入迟暮之年,加上交通不便,他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长途跋涉,舟车劳顿。于他而言,重游江南已然是悬在心头的一个绚丽的梦而已。

但是,那个梦又是那么强烈,多少次梦见江南景,多少次梦里寻景千百遍,梦醒时分,诗人怅然若失!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于是我们又听见他说:“能不忆江南?”

是啊,能不忆江南?江南的景,江南的人,江南的情,他只能在梦里重温了……

事实确是如此,白居易写下这组词8年之后离开了人世,重游江南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因此,教学本首词时,我们的目光不仅局限于词中的江南美景,更应该把目光投射在诗人的重游江南梦里。

由此,教学思路可大概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歌曲赏江南

《忆江南》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中要将利用音乐、美景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优美的旋律,色彩明丽的江南景,很容易使学生陶醉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中,从而激发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异效果。

二、深情忆江南

通过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画面的欣赏感受江南景色的绚丽多姿;再对白居易在杭州和苏州为官时为百姓所做的贡献作为资料的补充,从而使学生明白,诗忆的不仅是江南的景,还有江南的人,江南的情。

三、最美江南梦

在学生已充分体验诗人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的诵读,感受诗人心中那个永远的江南梦!

猜你喜欢

忆江南重游花红
《花红承雨露》
忆江南
忆江南
忆江南(其一)
踏青随笔(新韵)
永远唱我的好花红
好花红
剑气寒,能不忆江南
七绝二首
细雨润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