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为基,保障学生的诗性表达
2017-03-23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马丰小学马红梅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马丰小学 马红梅
以教材为基,保障学生的诗性表达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马丰小学 马红梅
诗歌是世界上最真挚、最具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是引领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资源。因此,苏教版教材中选用了大量经典的现代诗歌,教师要在引导学生体悟诗人情感、把握体裁样式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语言实践,引领学生在诗歌自主创作促进言语生命的发展。本文提出要尊重规律,呵护儿童表达的天性;把握特质,切准学生表达的难点;针对学情,给予学生表达的方法,从而保障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尊重规律 把握特质 针对学情 保障表达
诗歌是世界上最真挚、最具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是引领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资源。因此,苏教版教材中选用了大量经典的现代诗歌,教师要在引导学生体悟诗人情感、把握体裁样式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语言实践,引领学生在诗歌自主创作促进言语生命的发展。
一、尊重规律,呵护儿童表达的天性
马克斯范梅南说过:“儿童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是成人之父。”对于创作而言,儿童又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意识中总是会迸发出许多的奇思妙想,教师要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尊重、呵护学生这份难得的诗性表达,要在充分激发学生内在表达潜能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世界、表达自我的个性视角,从而在愉悦的体验中激发乐于表达的兴趣。
如苏教版三上《长城和运河》一诗中,作者以驾驶飞机从高空俯视的方式,描写了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壮观景象。在教学此处时,很多学生都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都被这一独特的观察视角所吸引,更被诗歌中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所震撼。在引领学生深入感受如此表达的妙处之后,教师引领学生转变视角:我行走在崇山峻岭之上,环顾周围的砖墙,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用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情感脉动和内心话语,进行深入交流,并尝试运用规范的语言加以呈现。当学生在完成初步创作之后,教师再次为学生补充拓展了长城的相关图片,引领学生在深入、细致的观察过程中进行探究,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长城的内在体悟,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的深入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这一案例中,教师运用儿童诗歌来唤醒学生内在的表达动力,借助文本范例、直观画面以及教师语言的渲染,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完成了长城的整体性感知,为学生展露出天真、仁善的语言创设了台阶。
二、把握特质,切准学生表达的难点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相对而言比较粗浅,只能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认知,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语用表达中往往空泛无物。因此,教师就应该深入关注学生对现实客观世界和形象认知世界的独到体验,继而有条理地展现出来。
如著名儿童诗人王宜振所创作的著名诗歌《秋天》,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精妙妥帖的比喻,将秋天的静态动态之美和丰收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教学中,学生深深被诗歌中鲜活的画面所吸引,但由于对诗歌表达本质体悟的缺失,学生也遭遇了眼高手低的尴尬。这就要求教师要让根据具体的学情,洞察学生表达的困惑所在,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表达内容的广泛梳理。如在教学“玉米举着红缨乐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时,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感受到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所起到的表达效果,然后深入追问:在秋天,还有哪些事物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加以运用呢?学生在深入实际过程中明晰认知,将关注的视角从庄稼散发开去,拓展到花草、树木、动物、自然现象等。随后,教师引领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选择一种事物进行表达;在分享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将所有学生的内容进行串联组合,从而促进学生表达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针对学情,给予学生表达的方法
中低年级,学生积极的诗性表达欲望,是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极好资源。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语用训练就有着进一步地提升。这就意味着仅有一腔热情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学生乐于表达的契机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方法支撑,让学生学会表达。
如在教学《长江之歌》时,教师则以课文为范本,引领学生深入感知诗歌表达的特质:首先,作者全篇都是以第二人称“你”的口吻,仿佛在与长江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中,将自己对长江的依恋和赞美之情展现出来;其次,作者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拉近了与长江之间的距离,如“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等提升了表达的形象性。教师紧扣诗歌表达的内在情境,让学生深入体悟这样表达的整体效益。而在随后的练笔中,教师则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个最喜欢的事物,尝试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学习写作一首诗歌。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做起甩手掌柜,一布置写作任务,就纯粹让学生放纵去写,而是从教材中的诗歌入手,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课文中汲取表达的营养,为自己的实践表达提供了极好的认知资源,从而为语用训练表达指明了方向。
总而言之,诗歌是最美丽的艺术。教材中的诗歌都是编者经过精心选择的,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资源的示范性、经典性和感染性,引领学生在深入辨析感知、联系对比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