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视阈下初中作文课堂问题情境研究

2017-03-2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张建华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设创作情境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 张建华

生本视阈下初中作文课堂问题情境研究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 张建华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一直是困扰着一线教师的难题,如果能在作文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现从由问题情境中积累素材、由问题情境中明确主题、由问题情境中构思落笔几个过程出发,来寻找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以便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锻炼、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展现出作文教学有效性。

“生本教育”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可以启迪人生,塑造和净化心灵,对于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在初中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注意到这一点,并以之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现从由问题情境中积累素材、由问题情境中明确主题、由问题情境中构思落笔几个过程出发,来寻找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以便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锻炼、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展现出作文教学有效性。

一、由问题情境中积累素材

教师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其在仿生活化的情境中,由良好的问题带动,实现现实生活素材的积累,可谓是一项常规工作。宋人朱熹曾经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说明的正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性,也就是文章创作必须以丰富的生活素材给养为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由某一篇具体例文出发,让例文塑造情境,并在恰当的时机呈现相应的引导性问题,以启迪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将生活内容和作文内容及创作过程联系起来。比如当接触到“童年趣事”这个作文任务时,教师可以把清代文人沈复所创作《浮生六记》中的《幼时记趣》一文拿出来,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童年生活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去,与此同时给大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例文里面,作者写了哪几件趣事,这些趣事“趣”在哪里,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让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获得作文创作的灵感。总的说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思考时,应当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使之从表面层次看得见和摸得着的现象出发,进行更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以便翔实了解周边环境,获取独具一格的作文创作素材体验。只有这样做,才能做到博集众家之所长、采纳生活之经验,写出既游刃有余又发自于内心的好文章。

二、由问题情境中明确主题

所谓“明确主题”,即为确立行文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对于文章来说是灵魂之所在,对于如何选材、如何进行结构安排、如何细化语言应用,都将起到无与伦比的主干作用,可见主题在作文创作过程中的关键意义。对于一篇成功的作品来说,其主题一定是正确高雅的,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所要面对的考场作文来说尤其如此,如果学生的作文缺少合理的主题,生活态度不够积极向上,便难以得到好的评价。为此,教师应当利用课堂问题情境的施设,使学生注意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验到主题新颖的必要性,教师可以从当前的热点新闻出发,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置身于极富时代感的情境氛围之中,从而让大家将已经积累到的内容在新颖主题的带动下,做出再一次的优选,择出可用内容给予恰当地剪裁,有机地融入到作文内容中去。除了正确高雅以外,作文主题还应当是可深入挖掘的,能够让读者品味之下觉得余韵不尽。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所熟知的生活材料给予恰当分析,分析亦应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比如对于“自我成长”这个作文主题,可资引用的生活素材有很多,教师即可提出问题:能够体现学生自我成长的这些事例,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点?学生以该问题为出发点,对自己的作文创作加以思考,从而深挖事物的本质,深化作文主题思想。再比如作文题目:“我们的友谊”,此文可以呈现的主题可以是多个方面的,像友谊不应以物质为基础、平凡的友谊最珍贵等等,教师可以用某个主题作为引领,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那些历史上的经典交友案例,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俞伯牙和钟子期、管仲和鲍叔牙,他们的交友过程有什么共同之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容易让自己的作文创作联系到“友谊需要共同的志趣作为基础”这个主题中来,显现出深入挖掘的优势,从而避免落入凡俗的窠臼。

三、由问题情境中构思落笔

前面的材料积累和主题确定过程顺利完成之后,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就结构的构思、材料的填充、字词的锤炼等问题进行思考,这些作文创作的具体技巧,同样关系到文章的成败。那么,究竟应当如何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表现得更上一层楼呢?常见的问题情境法有下述几种,其一是要求学生就某一作文主题内容先进行其基本线索的思考,即所谓珍珠串线法,教师提出线索架构问题任务以后,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互动的形式,按照主题表述的需要,把相关材料依时间或者空间、逻辑等次序连接起来。线索的形式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像记叙文的时间线索、实物线索,以及说明文的空间线索、情感线索等,皆能灵活应用。其二是自问自答法,即要求学生对主题提出一个贯穿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作文创作过程中,分几点回答该问题,像以“幸福”为主题的作文中,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幸福”,接下来各个段落对此进行回答,便是一种比较好的构思方式。除此以外,教师给出作文内容的概括性文字,要求学生据此进行结构编排,如创作小标题、形成排比段落等,也是常用问题情境手段。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便达到教师和学生良性互动的效果,是促进生本教育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利举措。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问题情境,以便真正引领学生的思考、交流与探索,使之尽快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三五课题《生本教育视阈下初中语文问题情境创设研究》的成果)

李正华.运用生本理念实施探究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4)

生本教育 初中作文 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猜你喜欢

创设创作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墙之隔》创作谈
护患情境会话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