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德育中艺术性地运用惩罚手段

2017-03-23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7期
关键词:艺术性惩戒惩罚

班主任德育中艺术性地运用惩罚手段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 张 蕾

班主任德育方法是广大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的而使用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班主任德育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可以分成方法论意义上的班主任德育方法和具体的班主任德育方法。具体德育方法复杂繁多,本文主要抓住行为训练法中的惩罚艺术具体阐述正确运用惩罚手段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班主任 德育 艺术性 惩罚

惩罚是一种班主任经常使用的十分传统的德育手段,教育家们认为“惩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中的不良思想品德或思想品德上的退步表现给予否定评价,是学生克服和改正不良品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在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惩罚频频出现,已经在教育活动中形成一种矛盾的认识。一方面体罚等惩罚方式已被法律禁止;另一方面,很多班主任工作者又认识到惩罚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例如,在古代禅宗里的“当头棒”其教育作用被着重强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所以,惩罚在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和奖励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艺术性地使用惩罚手段。

小A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成绩也非常优异,通过努力考上当地最好的初中高中。进入高二,她去了文科班。为了学习方便,她和一位理科班的女生住在学校外面。高二的一天早晨,起床的闹铃突然没响,于是两个女孩都迟到了。同样面对迟到问题两位班主任截然不同的惩罚方式对两个孩子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小A的班主任当着大家的面严肃批评了她,并请小A的母亲来学校了。而她舍友的老师什么没有说,只是下课走到她身边,轻声说了一句“以后不要迟到了。”小A本就内向,经过这件事,开始对学习不再有动力,而另一位女孩因感念老师的包容努力学习成就了自己。

这是笔者自己的真实故事,当笔者今天也作为一位班主任时,更加明确艺术性使用惩罚手段的重要性。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该注意一些基本问题有:

一、明确目的,尊重学生

惩戒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再犯相同的错误。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把尊重放在首位。第一,学生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与班主任是平等的,人格应该受到尊重。第二,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独特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实施惩戒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尊重与赞赏。对于被实施了惩戒的学生,班主任要多给一些关心与爱护,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及情感变化,多与他们沟通与交流。班主任要学着尊重学生的思想与人格,努力的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信任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四年级的差班。学生各方面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尤其是作业习惯,几乎每天都有10个左右的孩子不完成作业。经过仔细调查,我发现这些经常不写作业的孩子们有个“头儿”,他叫小汤。这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男孩,他每天都会用不同的理由向老师解释作业不书写的原因,几乎从来不重复。之前的老师们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长此以往,更加助长了他不写作业的威风。其他学生跟风学样,导致整个班很多人不写作业。

我明确主因之后,决定从他下手,拿他开刀。一天放学之后,我单独把他留下,我们开始了一次面对面的促膝长谈。他提到:“以前的老师都是当众批评我,有好几次我都想去死。谢谢老师您单独与我交流,很给我面子。”孩子很需要尊严,尤其是“头儿”。倘若我们不分场合地点,会很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

二、因材施教,罚而有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性格和身体状况都不相同,惩罚要看他或她的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性别和年级。

“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弄丢了我的东西”,“老师,我没有跑,别人就来撞我”。班级里的小轩是一个典型的推卸责任的孩子,无数遍的教育之后,他仍然一遇到事情就找别人的原因。不妨让他仔细的写下前因后果,自己认真的反思,几次过后这个毛病得到了不少改进。毕竟一味地说理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反思的惩罚教育可让其慢慢成长。

一次监考时,发现班上一位调皮男孩考试不会做,回头看了后面那位学霸女生的试卷,平时两人关系不错,女生把试卷挪挪给他看,结果这一幕不幸被我发现了。本来我想两人立刻点名批评,突然意识到这对这位内向的学霸女生很不公平。于是,我分开处理了这件事,让两个孩子都受到了属于自己的惩罚。

这种罚就顾及到了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的差异。

三、罚需及时,自然适度

大学里听安瑞老师说起她和她的儿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儿子特别喜欢吃方便面,但大家都很清楚方便面的危害,但是经过几番说教之后,还是一点作用都没有。最后,实在没办法,老师就买了好多好多方便面在家,任由孩子随意吃,结果孩子从一开始的欢乐渐渐开始变成厌倦,渐渐他就再也不吃了。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式惩罚。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升华理性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学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生的缺点如同小树身上的偏枝斜枝,园丁的职责之一是修剪它,唯其如此,方有望造就参天大树,而修剪偏枝斜枝的过程就是一个及时矫正的过程。《司马法》中说:“赏不愈月,使人速睹为善之利也。”意思就是奖赏要及时,士卒就会马上看到做好事的好处。同时,惩罚要有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余地。对学生不是“一棍子”打死,而要抱着“治病救人”的宗旨。

四、罚需得法,激励为上

上海市比乐中学校长唐关胜曾经遇到过一个严重违纪的学生,他的处理方法是,先让学生在学校的荣誉室里熟悉学校获得过的所有荣誉,并让他写感受,然而罚他去劳动——擦学校的校牌,用意就在于让他用自己的行动擦亮牌子。这样的惩戒效果不错,影响了这位学生的一生,现在这位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得很出色,这种讲究教育艺术,体现人文关怀的惩罚,是惩罚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也不仅仅是一种传授,教育是一种引导、启发和感悟。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日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赏识的目光里缺点也是可爱的、错误也是美丽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在学生出错时捕捉教育的契机,敏锐发现学生的长处和潜力,并及时地加以引导、强化,从而把潜力转变成能力,把坏事变成好事。

这门高难度的艺术,我们都还在探索的路途之上。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我们既不能将惩罚作为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也不能将惩罚视为洪水猛兽。班主任在不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学会适当的、正确的、艺术性的运用惩罚,做到罚之及时,罚之有度,罚之有方,罚之有异,深入内心,触及灵魂,让惩罚在艺术的殿堂之下熠熠生辉!

【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孙孝晶.小学“惩戒教育”运用的问题透视与出路审视【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2(10)

【3】吴学忠.谈教育管理中的惩戒教育【J】.教育探究,2009(4)

【4】刘晓静、郑松礼.如何界定惩戒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3)

【5】何苇.教育需要善意的惩戒【J】.教学研究,2009(6)

【6】蔡文明.教育不能没有惩戒【J】.师者,2012(8)

【7】缪海娟.关于小学教师惩戒问题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李翠凤.当前中小学惩戒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猜你喜欢

艺术性惩戒惩罚
忘却歌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神的惩罚
也谈“教育惩戒权”
Jokes笑话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惩罚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