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风知我意,吹梦复还乡

2017-03-23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7期
关键词:溧水南风故土

南风知我意,吹梦复还乡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二(6) 丁 淏

虽说在溧水生活了四五代人,可我们深知自己不过是一只风筝,溧水不过是个落脚点,远方的河南才是风筝的归宿。

年代相隔已久,当年因战乱、饥荒匆匆逃亡而来。情况紧急,加之交通通讯的落后,并没能与故土保持联系。但对根的依恋毕竟是人最基本的一种美好情感,祖辈们一代代将故土的信息传承下来,将故土的芬芳播进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里,为的不过是不让那拴着风筝的线被岁月割断。

故土在河南省信阳市的罗山县,未曾踏足,却无数次地出现在我的梦中。满画面的鲜艳明丽,空气中氤氲着雨后清新的泥土香,阳光在市井中跳动,一切都带着温度闪着微光,闲散惬意,安宁至极。

然而爷爷所叙述的却全然不似梦中那样。爷爷小时曾跟着曾祖父去过一趟,罗山县地处大别山北,交通不畅,山高地贫,蛮荒未明。当年就是他的爷爷奶奶为了生存,一路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千里迢迢来到溧水,并在此生根发芽。

不管故土是否真如爷爷所描述的那样天高地迥,号呼靡及,都令我们惦念,毕竟人对故土总怀着一种无法言明,最纯粹且长久的热爱。

故土一直是人类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落叶归根也一直是中华文华所推崇的。无论是否在那生活过,故土总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慰藉着我们迷惘的心灵,安抚着我们流浪的灵魂。爷爷喃喃:回去看看吧。这声声念叨是来自血液最深处的呐喊,只可惜“我亦飘零久”,风筝的线已太乱太乱,找不到情的那端。

然而血缘就是这么奇妙不可捉摸的东西,世界那么大却又那么小。今年将至清明时,使游子断魂的雨还未落下,爷爷的泪倒是先来了。爷爷接到了一通电话,说着说着爷爷越来越兴奋,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脸上的褶子慢慢舒展开,干涩的眸子流下泪来。原来是老家来的电话。爷爷上次走时家里还没装通讯设备,几十年来也断了联系。但他们并没有忘记我们这支漂泊在外的族人。他们不知翻了多少遍的中国黄页电话簿,不知问了多少人,才得以联系。一棵大树开枝散叶,枝与枝间虽鲜有交集,却念念不忘。电话拨通的那刻,南辕北辙的两枝又重交会。

而后我们收到了老家人寄来的新上市的罗山茶,是信阳毛尖中的极品。那几袋茶叶一路辗转,带着故土的香醇,亲情的至真,沿着那年祖辈来时的路到了我们身边。爷爷捻出一小把,仔细地洗茶,冲泡,动作很轻很缓,将点点乡情凝结其中。葱绿嫩黄的叶片在水中舒展,浮浮沉沉中茶汁慢慢漾开,漾开的是家乡特有的味道,随性而美好,恬淡而自然,唤起了骨子里深埋的对根的依恋,未饮心先醉。轻抿一口,清香溢满口鼻,没有可乐的刺激,也没有咖啡的浓醇,简单质朴却又无法忘怀。这熟悉的乡味,久违的清爽萦绕在舌尖,荡涤着心灵。

听现在仍生活在那儿的人说,现在的罗山早已摆脱了贫困,发展成了开放性的新型城市,经济发达,全面小康。难得的是,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个城市仍保留着些许古道小巷。在这市井小巷中,时光仿佛被定格,许是故土的人们怕漂泊太久的游子找不到家特意留下的。人们忙忙碌碌,安宁快乐,但这毕竟不是天堂,偶也有人操着一口标准的河南方言骂骂咧咧,这才是真实而温暖的人间。没有梦中的浮华,触手可及,温热可感,不完美的才是生活。

人生犹如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也终归根。

只愿故土的人物甚好,两相安宁。爷爷别急,风筝飞得再高再远,只要线在,趁着南风,终会还乡。

猜你喜欢

溧水南风故土
心手相连克难关,在溧水台胞台企助力抗疫在行动
南京溧水虎头鞋:“四根针”里有文章
禅意新中式建筑设计初探——以南京溧水2019G15地块示范区为例
南风颂
故土情
诡异的偷蛋贼
人间故土
现代透视眼
裂项求和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南风易逝,醉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