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2017-03-23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6期
关键词:题目课文文章

如何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初级中学 庞前勇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多是名家文质兼美的佳品,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因此,从课文中学作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管齐下,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学课文的选材、学课文的标题、学课文的描写和学课文的结尾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从课文中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有效方法

一、学课文的选材,立新意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很多学生都一脸苦相,说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事无不可用于写作。也就是什么都可以写成作文。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课文,内容就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写人的,如老王(杨绛《老王》)、信客(余秋雨《信客》)、阿长(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这样的普通人;有写事的,如父亲车站送别给儿子买橘子的(朱自清《背影》)。其他写物的,比如写花的《紫藤萝瀑布》,写行道树的(张晓风《行道树》)等,其他还有写景的,阐明事理的,表达观点的……不一而足。可以说我们的课文选材无所不包。以两位老师的两节公开课为例,一节是课文分析,一节是作文指导,这两位老师就给学生在写作方面做了有效的引导和训练。在上《背影》这课时,一位老师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如何选材的,突出背影,这个背影为什么感人。而另一位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描写让写作更动人》让学生明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用来写作,写到作文中去。学生明白妈妈的唠叨、父亲的呵斥、一碗热汤、老师的鼓励、我家的饭桌、妈妈做饭等等这些平常小事都能体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家人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浓浓的师生情,也就都可以写成文章。这就避免了学生生搬硬套、胡编乱造,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内容具体实在毫不空洞。

有了可供写作的素材,还要推敲怎么写出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一位学生写《父亲的呵斥》,刻画了一位经常呵斥孩子的父亲形象。呵斥很伤人,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但此文中父亲的每一次呵斥都是对“我”的提醒和期盼,从而表达了父亲的望子成才和爱子之情。经他一写,呵斥也就带有了人的温情,具有令人心暖的温度了。这篇文章的立意也就与众不同了。

二、学课文的标题,拟新题

初中语文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同样是写父亲的,李森祥的文章是《台阶》,朱自清的文章则是《背影》。写尊老爱幼的,莫怀戚的《散步》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这个标题语言凝练,感情蕴含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还有其它题目,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未选择的路》;或生动形象,脉脉含情,如《大自然的语言》;或主旨突出,旗帜鲜明,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或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变色龙》;或托物言志,精炼传神,如《陋室铭》《爱莲说》……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着意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这样篇篇渗透,天天“见面”,耳濡目染,使学生即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课上,再让学生根据训练要领,模仿学习,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不则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如一个学生写她家院子里的花草,原题为《我家的小院》,朴素倒是朴素了,多少朴实得有点寒碜。经过启发指导,她改为《在自然中生活》。还有的同学写家庭生活,题目是《我的妹妹》。我指导她学习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她就把写自己如影随形般妹妹的作文题目改为《影子》。还有的学生谈学习方法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和写自己小乡村的《何陋之有》等,都非常别致醒目,令人耳目一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又能训练学生写作时先有个好的题目,起到重视每一个写作环节的作用。

三、学课文的描写,活运用

通过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经过启发引导,有的学生开头用倒叙式写《我第一次教育爸爸》道:“世上只有爸爸第一次教育儿子的事,哪有儿子第一次教育爸爸的事?有。因为爸爸有抽烟的坏习惯,又有大男子主义,对妈妈不尊敬,我很巧妙的对他进行了第一次教育。”有的学生用对比式写《银杏湖旅游度假区一日游》的开头:“世界上有很多名闻遐迩的名园,……然而,我现在向介绍的都不是这些名气如雷贯耳的名园,而是小有名气的银杏湖旅游度假区。”有的学生用《芦花荡》的介绍人物法开头,截取要写的人物外貌、经历、性格等,把他们作为文章的起点,放在开头介绍给读者,然后再展开情节,这样写可以让读者对所写的人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他在《雪的精灵》中写道:“深冬,一条蜿蜒的小路从村中向外蜿蜒延伸出去。一辆平板车往来穿行。拉车的是一位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面色黑里透红,白须飘飘。车尾推车的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红扑扑的脸,头上梳着两只羊角辫,她用力推着车,车行迅速,轻快平稳。”学习了小思的《蝉》后,有同学用欲扬先抑写《新来的同桌》开头:“一看见他像一黑黝黝的放娃牛,好象是闰土的后代。真糟糕,他怎么成了我的同桌!我一直指望有一个学习成绩优良的同桌来帮助我学习,现在可能要我去帮助他,真是‘穷邻居,讨厌多’!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的学习成绩却出乎意料的远在我之上……”一贬一褒,形成对比。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很快开头、迅速入题了。

四、学课文的结尾,妙点题

有的课文结尾形式多样。如《故乡》,议论抒情式;如《孤独之旅》,耐人寻味式;如《孔乙己》,设置悬念式;如《最后一课》,特写镜头式。而结尾的作用各不相同。结构上有照应前文,点明题目;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通过学习课文的结尾,并反复训练后,有的学生写《瞧我们这个家》,用“自豪的归纳,巧妙点题法”结尾说:“瞧我们这个家,多么温馨有趣的一个心灵港湾”!有的学生写《禄口的早市》,用“赞美抒情,突出中心法”结尾写道:“这时,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给大地抹上一层金辉。多么醉人啊,禄口的早市!多么美好啊,禄口的早晨!多么美好啊,我们的生活!”有的写《落叶的思索》时用“画龙点睛法”结尾:“我倾心与秋天,醉心于落叶。在绿荫下我为叶儿歌唱——峋丽多彩如夏花,默默无闻如秋叶。”有的学生在写《我读懂了历史人物》时用“引用歌词和名言警句法”结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从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他们高尚的品德,伟大的理想,使今天的我们也受益很多。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一篇文章的结尾要,像这样结尾的作文,一般都自然生动有力,不失为“豹尾”, 不仅突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能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鼓舞。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感觉,从而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猜你喜欢

题目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