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提升学生想象能力
2017-03-23
江苏省苏州市振吴实验学校
朱海燕
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提升学生想象能力
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振吴实验学校
朱海燕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新课标下写作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该文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从立足课内,强化想象训练;发挥想象,培养感悟能力;原型启发,驾驭丰富想象;创意广告,挖掘想象潜力四个方面就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了初步的探讨,旨在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想象能力 提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初中生的写作提出明确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可见,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写作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写作过程是学生复杂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当前,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于提高,很大程度上是与缺乏联想和想象能力有关。盖德纳说过:“判断孩子语言能力的一个方法就是让他编故事,一旦他故事编得完整,就能从中判断这个孩子是否充满想象力。”初中学生正处于充满美好愿望,富有浪漫遐想的阶段,所以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据此,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就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想象能力作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
一、立足课内,强化想象训练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因此笔者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与续写,使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1.引导学生仿写段落
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文本的写作方法与表达技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对于提高其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训练学生想象力,笔者充分发掘
(上承18页)
二、建议与对策
(一)利用三个重要节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根据我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的现状看,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以很宽容的心态,去慢慢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想方设法去激发学习动机,创设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课前、课中、课后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课前预习节点,老师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让学生带着不解和问题进入课堂,有目的性地去接受知识。老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预习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节点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把思考的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逐渐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而课后节点同样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大好时机。课后作业采取分层布置,优等生做些提高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习的自主性,达到了“提优”的目的。待优生做些基础题,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了“补差”的目的。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最为关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只传授给学生知识。作为一名教师,要通过课堂这一主阵地,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要教会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未曾见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通过长期的强化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运用各种点拨方式,如肯定式的点拨,提示式的点拨,突破式的点拨,使学习进一步深入。
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让课代表介绍学习方法,让成功的学习经验在班内、年级内、校园内传播。通过学习、尝试、反思、总结,找到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降低教学起点,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的思维含量。问题的创设要注意四个原则:一是针对性:要针对课程标准和重难点知识;二是生活性:问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是挑战性:要有思维冲突、思维含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四是适度性: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更要精选、适量。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是指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先阅读、先思考、先动手、先交流,后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讲授的过程。先学后教有两层含义:一是先学生自学、后教师教学;二是先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老师在学生自学时,要让学生明确4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课堂训练时,当堂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课堂作业典型、适度和适量;课堂作业低起点、多层次,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压力和激情进行学习!
(注:本文系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代码:B/D/2014/007,课题主持人:王新达 王芳)
(上承19页)
初中教材中的一些文章进行仿写训练。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散文后,学生学到了运用象征手法,把白杨树和哨兵联系起来,表达他们共有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就布置学生联系身边的人和事,仿写《白杨礼赞》第八自然段,要求突出两者间的共通之处。学生受此启发展开联想,把祖国和母亲,春蚕和教师等描述得恰到好处。又如,学习《海燕》后,学生学到了对比这一写作技法:作者通过将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作对比,来表现海燕勇猛强健的精神。这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再现此时此景的对比画面,运用对比手法进行仿写,充分发挥想象,把具有共同特质的几个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写作。有学生把冬雪中挺立的青松与弯屈的其他花草树木作比较,来突出先烈的傲然正气,既丰富了写作内容,又升华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2.组织学生续写文章
一般说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阅读完一篇文章,都会有一定的收获,或有所感悟,或受到启发。当学生思维活跃时就组织学生进行定位想象,则学生写作的思路较易打开。笔者采用这一方法,把阅读与续写紧密结合,用读导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续写要基于原有的故事背景和感情色彩进行,不能毫无约束,天马行空地续写。比如,学习《孔乙己》后,可引导学生想象并续写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的遭遇。又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的结尾写道:“散学了——你们走吧。”孩子们“散学”后究竟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结合上文,放飞想象,给文章再续写一个尾声。这些练笔不但可让学生迁移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库存知识,而且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潜能,使写作中创造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
二、发挥想象,培养感悟能力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感是基础,悟是升华。只有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感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小至花鸟虫鱼,大至山川河流,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情,非大自然不能冶其性。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就是回归人的天性。古人周敦颐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形象中,悟出人之“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朱自清的《春》确实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他通过对春天花、草、风、雨的观察描写,提炼出对人青春的新、美、力的高度赞美的主题。学习这篇文章时,时逢八月,笔者引导学生感悟自然:八月是月桂飘香的季节,桂花花瓣如此之小,却能散发出这么浓郁的香味;而牡丹花虽艳丽,如此之大的花朵却香味全无。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悟出了一个道理:再平凡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作用,切不可以貌取人。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写作,有一次笔者出了一道 “由桥想到的”作文思考题,让同学们就学校周边见到的桥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写出自己不同的感悟,再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同学仅看到桥对交通起到疏导作用,也有学生感悟出桥具有沟通的作用,它跨越两边无法逾越的鸿沟,给人们带来便利,而它却是一如既往地默默无闻。由此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有的学生想到工人,有的学生想到清洁工,还有学生想到周恩来等等。可见,引导感悟能促进学生联想想象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样,引导学生去感悟社会,能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生,能让他们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原型启发,驾驭丰富想象
“原型启发”原本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意在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即是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凡是对思维具有启发作用的任何事物、现象、活动都可称为原型。比如,鲁班从丝茅草割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瓦特看到开水壶的盖子上下起伏,想到可以创造出蒸汽机。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原型启发,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实例,引发学生的领悟,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熟知的事物中选择具有启发价值的原型训练学生驾驭丰富想象的能力。教师在利用原型对学生进行启发时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达到领与悟的效果。根据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作文教学中的原型启发就是在学生原来的知识结构中提供一种新知识使之同化为更为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在选取原型时,应至少选取两个,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触类旁通。如在学习《故乡的榕树》时,笔者同时结合刘再复的《榕树,生命的进行曲》一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两篇文章都是以榕树为载体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前者借榕树抒写对庇荫和养育自己的故乡的眷恋之情,因此侧重描写榕树的奇趣和枝叶浓密,突出它给人带来欢乐、祥和的诗一般的生活;而后者则着重写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榕树的生存特色,以借榕树抒发对故乡旺盛生命力与奋发拓展的赞美之情。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在作文素材的取舍和详略安排时,在理性和感性上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尽管事物是复杂的、多面的,还是应该根据文章立意选取最能表现主旨的材料,做到收放自如,轻松驾驭。
四、创意广告,挖掘想象潜力
广告语在原本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联系,一条有创意的广告语无不凝聚了广告人丰富、新奇的想象力。在当今信息化的多元时代,学生除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外,也会广泛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笔者利用一些有创意的广告语作为写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编写创意广告,从而挖掘学生的想象潜力。例如,“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周刊”这则广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理财的重要性。受此启发,笔者针对有些学校过度关注学生文化成绩,而不太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这一现象,为电视台《我在苏州看电视》公益广告栏目撰写一则1分钟的专题情境剧本,要求屏幕内容突出显示“孩子们在注重文化学习的同时,也不忘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并用不少于300个字的文字描绘具体的画面。此类训练很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不但兴致极高,而且创意设计和想象思维的成效也令人鼓舞。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生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只有阅历丰富的人,才能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才能通过粘合、夸张、联想等方式创造出更多的想象。教师可利用学校组织春秋游、社区活动、自由行等社会实践的机会,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大社会,去感受山山水水的美丽,去体验事事处处的生活,进而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想象潜力,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