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文字之美 尽享读书快乐
——小学阅读课要重视朗读训练
2017-03-23
感觉文字之美 尽享读书快乐
——小学阅读课要重视朗读训练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小学 罗宝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通过有目的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中去;朗读是被认为是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阅读的生命活动。
小学阅读 朗读训练 掌握方法 提高兴趣 主动朗读充实文化
朗读,就是要求和训练学生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近几年,随着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深入,朗读训练日益受到重视。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新大纲所规定的,但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阅和读。所谓阅,就是“眼读、看书、心读和默读”等等;所谓读,就是“口读、念书、轻读、朗读、齐读”等等。新大纲还规定,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广泛,是一部小型“百科全书”。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作”。可以说,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多彩多姿的情感世界,朗读这些文章,特别是在基本理解了文章内容后的朗读,实际上就等于学生代替作者讲话,朗读的次数多了,在不知不觉中文章的那些词汇、句子、标点符号、表达方式就变成了学生语言储备的一部分,待到讲话时往往会脱口而出,可见朗读对于掌握祖国语言文字,形成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是大有好处的。但是当前有少数教师的阅读课教学失去了语文课教学的特色,课内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明确,指导不及时,要求不严格。
一、教师没有认真学习大纲,对阅读教学的任务以及具体要求心中无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讲和读的关系,将讲读课上成问答课或讲解课,使学生课内无机会读。
二、个别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追求学会,忽视会学
不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基本的阅读知识和技巧,忽视了读的作用,即使安排学生读书,也是为读而读,读而不思,导致学生不会读。
怎样加强朗读训练呢?
三、提高认识,纳入日程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认识到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要认识到朗读是完成大纲规定的朗读任务和达到具体要求的大事;因此,要把朗读训练看成是对学生学习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一项内容以及作为完成教学任务来抓;要自觉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加强指导和训练。
四、讲清要领,严格要求,教师要明确讲读
朗读训练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其中,正确是基本的要求,理解是达到上述三项要求的前提。
五、以读悟情,读中有人,教师备课备读
采用什么形式读,哪些句段重点读,用什么感情读,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感情读等等,都要认真研究,重视教师范读,教师的范读是落实“渗透”思想教育的关键环节,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创设情感,让学生进入某种意境,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六、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朗读的主动性
教师不要用定好的框框去束缚他们的创造性,要让他们大胆去尝试;朗读训练中,要训练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语句的意思,揣摩人物的心情,想象描述的意境,一面对课文的内容加深理解、加强感受,一面对课文的语言熟记在心,牢固掌握。
七、从早抓起,严格要求
所谓从早抓起就是要从学生一入学就抓起,做到天天抓,堂堂抓,一抓到底,如果不从一年级抓起,到了高年级再抓,要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困难了。
八、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富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在认真研讨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结合课堂口语训练,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感受更多更深的东西,使他们的思想情感日益丰富与成熟。
总之,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里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同,其侧重点也就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阅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要积极探索朗读指导的方法并要灵活运用,使学生阅读、爱读、在朗读过程中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增加语言积累,充实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