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研讨会学术会议综述

2017-03-23李摇摇

关键词:医务社工实务

李 滨,李摇摇

(重庆工商大学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研讨会学术会议综述

李 滨,李摇摇

(重庆工商大学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2016年10月29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研讨会”在重庆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湖南、黑龙江、甘肃、山东、四川和云南等有关高校、医疗单位、民政部门、社工机构的86名中外专家学者和一线社工,参加了会议。这是值得记忆的历史时刻, 参会学者围绕我国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理论、临床干预与实务、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生命教育与哀伤辅导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生命关怀;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临床干预与实务

2016年10月29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研讨会”在重庆学豪酒店举行。会议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湖南、黑龙江、甘肃、山东、四川和云南等地有关高校、医疗单位、民政部门、社工机构的86名专家学者和一线社工参会。会议期间,共有十位海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主旨发言,设立了三个分会场,进行了4组专题研讨。会议围绕“传播生命文化,关怀生命过程,维护生命尊严,提高生命质量,延伸生命预期,创立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关怀事业”的协会宗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取得了丰硕的学术交流成果。

大会开幕式由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继同教授主持,在致辞中他介绍了生命关怀协会成立于2006年,是遵照原卫生部陈敏章部长的遗愿,由其夫人李家熙女士创立,是全国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也是中国临终关怀领域唯一国家级和权威性专业组织,业务指导单位是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此次会议成立的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是全国性首个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前会长朱志南在致辞中表示了对各位专家学者的欢迎并介绍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现状,他特别希望藉此会议,对生命关怀,尤其是临终关怀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推动医务社会工作不断前行和发展。随后,重庆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处副处长肖丹也表示希望各位参会专家对重庆的医务社会工作建议建言,希望临终关怀工作能在重庆得到健康、蓬勃发展。

会议首先由来自北京大学的刘继同教授引题,作了题为《中国特色现代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研究“问题清单”》的主题发言。刘继同教授的发言以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理论为基础,从中国特色现代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角度,首次简要列举中国特色现代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研究问题清单范围内容、类型与层次结构,以便为中国特色现代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奠定理论、政策与实务基础。着重强调了以下四点:一是临终关怀服务性质目标宗旨与社会工作实务在临终关怀服务体系中的地位角色功能作用是什么?二是临终关怀服务与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基础、理论取向与政策价值目标是什么?三是临终关怀服务与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体现中国特色?四是临终关怀服务与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对象是谁?为何临终关怀服务对象具有全民性?充分说明了临终关怀本质属性是社会照顾与社会关怀服务,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而非“治愈性医疗”服务;临终关怀是现代卫生政策与社会福利制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后,参会学者围绕我国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理论、临床干预与实务、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生命教育与哀伤辅导等主题进行了探讨。这些讨论不仅涉及具体的研究问题,而且对研究方法、数据获取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入分析。

焦若水(兰州大学)认为,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对临终关怀有着迫切的要求,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面临着专业嵌入不足和过度专业干预的紧张关系。同时他以C社区临终关怀社区服务、J养老院养老服务和宗教服务、X民族社区养老服务为例,阐释了生活世界范式运用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政策与实务发展方向。

“蝴蝶之家儿童临终护理中心”创始人金玲(Lyn Gould)女士以《Children’s Palliative Care-Now》为题,以自己多年从事儿童临终护理的经验出发,结合国外临终关怀现状的研究,从七个方面概括总结了中国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一是面对死亡的传统文化态度;二是缓解疼痛的吗啡的使用及可供性;三是儿科护理构建;四是相关政策的不足;五是教育和培训;六是相关医学理论中文资源的短缺;七是统计和调查。对中国儿童的临终关怀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值得深思和学习。

陆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以《SCMC癌症儿童舒缓疗护实践》为例,介绍了儿童舒缓疗法中,舒缓照顾的转诊(接案)、治愈性与舒缓治疗并行、以舒缓照顾为主的治疗阶段、末期舒缓临终治疗等四个阶段。

程明明(上海大学)则以《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标准:反思与借鉴》为题,结合自身在美国某大学访学期间的所学所看所感,以及2013年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城市老年人临终关怀需求评估与社会工作干预研究》提出了四点反思与借鉴:一是从身-心-社(2004)转向身-心-社-灵(2016);二是探索对临终患者灵性关照的服务模式;三是发挥社会工作者在跨学科临终关怀专业团队中的作用;四是拓展专业服务,从医疗机构向社区与居家延伸。

谢佳洁(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提出,以临终关怀患者为中心的协作机制,以临终患者需求为中心绘制跨专业合作的网络体系,专业团队之间应确定清晰的组织边界,增进共识;促进信息流通与资源共享,消除伦理与文化区隔,建立临终关怀的跨专业团队协作机制。

曾富生(东北石油大学)作了题为《增权理论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构》的发言。增权能提升老年人的自我掌控感和效能感,是老年社会工作的一种有效的社会工作模式。增权分为多个维度,包括自我增权、环境增权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属于制度增权和机制增权,也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自我增权。基于增权视角来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推进社会工作增权模式的本土化,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傅丽丽(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从儿科医院临终关怀的背景、多元合作模式下的临终关怀、儿科医院临终关怀的成效、儿科医院临终关怀服务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在“服务反思中”特别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从嵌入性到内生性;二是从临终关怀到生命教育;三是从医院转介延伸到社区关怀。

唐跃中(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认为,完整的临终关怀服务团队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和义工等多方人员组成。医务社工为患者提供的是“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以外的心理关怀、社会服务等专业社会工作,是临终关怀服务团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展以社工为核心的“团队式查房”,每周进行一次,由医务社工为核心,协助汇同专职医生、专职护士、志愿者、护理员等按各自角色查房,发现问题相互交流沟通,医务社工在查房中还是召集人和协调者,负责记录整理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找出症结,达成社会心理诊断,指导团队各角色处置。医务社工充分发挥了专业作用,有效整合各方角色,能全方位满足临终关怀服务的要求。

李滨(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渝中区乐至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以《癌末病患照护者的医务社会工作小组方法服务效果探究》为题,分别从癌末病患照护者基本特点及分析、癌末病患照护者服务的实践运用、癌末病患照护者服务效果及医务社工小组方法介入的优势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探讨。最后她提出:一是照护者要重视自身生理健康,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健康观;二是照护者要学会减压放松疗法,心理情绪得到舒缓;三是要纠正和丰富照护者关于癌末患者治疗与家庭照护的知识;四是建立照护者社会支持系统,回归稳定有序的生活等建议。

刘梦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现象学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0名ICU生命末期患者家属进行了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将其影响因素提炼为三大主题八个亚主题:客观因素(生命质量、病情预后、生前意愿、临终场所)、家庭因素(经济条件、家属意见是否统一)、社会文化因素(孝道观、落叶归根、死亡态度)。并号召应从医学教育培训、医疗机构设置、医学法律指南、医疗保险体制等方面建立有效机制,从而唤起对ICU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视,为制定相应的临床决策管理实践和干预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马艳朝(山东大学)提出,哀伤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层面的悲伤和社交—行为层面的哀悼两个方面,在当代中国,与其他权利相比,哀伤权利的法律规范严重缺失。进一步的完善,可以借鉴日本、瑞典等国的相关做法。对哀伤权利和丧假日数进一步规范,也可将其与员工福利或员工帮扶计划有机结合。

陆垚(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从“长者灵性照顾探析”角度,从社会工作人员身份出发,以某市养老院中的长者为研究对象,尝试了解他们的灵性状况及其需求,并提出分阶段、多方位的介入策略,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希望能够引起对长者灵性照顾服务领域的更多关注与讨论。

曲海峰(长春工业大学)以《道德经》为蓝本,概括了老子的厚生观、自然生死观、死而不亡等含义,阐述了老子生死观及对临终关怀的意义。

其他与会专家学者,都就社会工作者、尤其医务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主要针对“临终关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认识到当代中国社会对临终关怀关注程度严重不足。研讨会展示了当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关怀,赢得了与会学者们的一致称赞和认可。正如重庆市民政局社工处处长邓明国所表示:“希望大家一起再接再厉,为中国的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事业做出贡献,不久的将来,相信临终关怀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研讨会期间成立了“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社会工作者,特别是为医务社会工作者担当历史使命和开展学术研究赋予了更大的责任。

Academic Meeting Review for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Life Hospice Care Association and Palliative Care Social Work Committee, First Year of Palliative Care Social Work and Medical Affairs Practice Seminar

LI Bin, LI Yao-yao

(School of Societ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On October 29, 2016, Chongqing held the Foundation Ceremony of Chinese Life Hospice Care Association and Palliative Care Social Work Committee and the first seminar of First Year of Palliative Care Social Work and Medical Affairs Practice, 86 experts and scholars participated in the meeting, they came from the related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es, medical units, civil administration agencies, social work agencies of Beijing, Shanghai, Chongqing, Guangdong, Hunan, Heilongjiang, Gansu, Shandong, Sichuan, Yunnan and so on, which is the historic moment worth memorizing, the scholars and experts discussed the issues of China related affairs, palliative care social work theory, clinic interference and practice, the service for special groups, life education and grievance guidance and so on.

China life care; palliative care and medical social work; clinic interference and practice

10.3969/j.issn.1672- 0598.2017.03.006

2016-12-03

李滨(1963—),女;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社会学教学与研究。 李摇摇(1993—),女;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人口学研究生。

C27

A

1672- 0598(2017)03- 0031- 04

猜你喜欢

医务社工实务
青春社工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ODI实务
FDI实务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