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活动探究:让初中政治课更接地气
2017-03-23李淑青
文 | 李淑青
真实性活动探究:让初中政治课更接地气
文 | 李淑青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不受学生待见的课程。作为这门课的老师有必要有责任乘着新一轮的教改东风,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高效益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之路。笔者结合多年从教经验,推出的“二元自主互助型课堂”模式,重点抓了学习小组的建设,探索出了“真实性活动探究”方法。该教学法,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改变了在传统教学师生交流中的单维单向方式,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信息的局面,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让初中政治课堂中“活动探究”更接地气。
实施“真实性活动探究”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笔者从教18年,结合自身从教初中政治的经验,总结的“真实性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下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它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的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真实性活动探究”方法改变了在传统教学师生交流中的单维单向方式,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的信息的局面,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教师角色的转变的必然选择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一是教师的职责是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挖掘学生不同程度的潜能,积极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培养;二是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三是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走出来,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真实性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呼应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
“真实性活动探究”的探索与实践
“真实性活动探究”法有五个步骤。第一步:目标定向。师生共同明确研究方向,确定核心问题及讨论话题,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第二步:学生先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模板独立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努力发现新问题,为合作讨论做准备。第三步:合作探究。在班级内形成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广泛多向对话,以交流“先学”成果与疑问,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第四步:点拨拓展。 教师依据合作讨论情形,根据学生展示效果,适时点拨、梳理和引导。第五步:反馈评价。通过训练、测试、展示等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予以精当点评,实现当堂达标。
“真实性活动探究”的可操作性 “真实性活动探究”是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真实性活动探究”是一种多向互动式教学法 “真实性活动探究”是在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相互的呼应与信息交流,形成立体的信息交流场。
“真实性活动探究”法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 “真实性活动探究”法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具有收集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探讨。这样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推理的技能,这将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真实性活动探究”法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达到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目的,加之教师的引导、点拨和鼓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