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定人群口腔疾病患者心理分析

2017-03-23解韫亦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口腔疾病口腔情绪

解韫亦

郑州大学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特定人群口腔疾病患者心理分析

解韫亦

郑州大学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近年来,医患纠纷不断增多,医患关系的不融洽使特定人群的口腔疾病治疗难度有所增加。通过对儿童,孕妇,老人等特定人群患口腔疾病时的心理状态分析,采取语言交流,心理干预等综合措施,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转变患者心理状态,以此提高患者配合度,便于开展诊疗计划,获得好的疗效和预后。

特定人群;口腔疾病;心理特点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饮食结构更加精细,口腔疾病更加复杂化。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与口腔疾病是不同的,临床医生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诊断时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判断,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且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调整患者的心理治疗状态对治疗计划、治疗效果、疾病预后都有极大影响。当代医学非常注重人文医学,医学心理学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析儿童、孕妇、老人等特点人群患口腔疾病时的心理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1 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情绪是人们对环境变化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与人们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情绪皆是多种感觉、思想等的表现。这对我们的机体是有利的,但强度过大或时间过久,都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1]。当前研究显示,精神因素、心理状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变化,造成某些器官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而致病。人们在患病时不仅会影响身体,还会加重心理负担,心理负担和疾病相互促进,不仅延缓病变愈合,降低学习效率,有碍社交活动,影响事业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医药费用增多,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的后果。可见,研究心理状况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确有必要。当然,现有研究也表明,心理因素与口腔疾病也有密切关联,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灼口综合征等疾病的病因都包含精神因素。近年来,有关口腔疾病与心理状况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多仅局限于单个人群,本文通过分析多个特定人群的心理状况以揭示口腔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2 儿童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

在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中,儿童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与医生的合作,给治疗过程带来较大的困难,阻碍治疗,甚至可能降低护理质量,造成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儿童的心理特征特殊,主要有:(1)恐惧心理。儿童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与他人情绪影响,如诊室环境,医护人员态度,家长情绪,其他患儿的反应等皆可使其情绪变化。同时,频繁的口内操作、引起疼痛的治疗或张口时间过长,都会引起儿童畏惧,导致哭闹不配合,失去对医生的信任,最终使诊疗计划无法施行。(2)依赖心理。当今独生子女较多,儿童从小受到过多宠爱,依赖性高,独立适应能力差。治疗时家长通常给予过多关注,易引起患儿紧张焦虑,不利于依从医护人员。(3)反抗心理。曾经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不好的就医经历等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患儿对医院和医生有抵触心理。部分在家长哄骗下勉强就诊的患儿会隐瞒病情,逃避治疗,给诊疗带来阻碍。所以,面对儿童时医护人员的态度应做到礼貌和亲和,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用温和的语言缓解其紧张情绪,拉近孩子与医生的距离。

3 妊娠期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

研究认为,妊娠期疾病对胎儿和母体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可能会引起胎儿釉质发育不全、妊娠期龈炎等口腔疾病。越来越多的孕妇有主动到口腔诊室进行口腔保健和口腔疾病治疗的意向,因此,口腔科医生掌握妊娠期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在治疗过程中,妊娠期患者由于担心诊疗操作、药物使用等会影响胎儿发育,甚至流产。同时内分泌的改变使其易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因此医生应及时主动与患者交流,充分沟通,详细说明药物及治疗情况,将患者心理调整至最佳状态再进行治疗。

4 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

我国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影响了幸福指数,而口腔健康与其直接相关。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眼里,口腔疾病对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普遍较大[2]。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特征明显:(1)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文献资料分析,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10%发生口腔疾病或不适,机体对疼痛承受的能力降低[3]。老年人对于口腔疼痛和异常均易臆想为癌症,对疾病过度关注,心理负担增加,促进疾病进展。(2)老年人全身状况差,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口腔卫生意识不佳,愿意忍受病痛而不愿就诊,丧失治疗信心,不愿配合治疗。(3)部分老年患者对口腔疾病有着错误认知,且自尊心强不听从他人意见,患病时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4)老年人因内分泌变化而有或多或少的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易对事物产生怀疑,对医师诊断和治疗采取不信任态度,感情脆弱易激动,不易于合作。所以,面对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给患者更多的关怀,注重其心理感受,平等对待。同时利用语言开导,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减轻负面情绪,缩短口腔疾病病程。

5 小结

心理状态其实与疾病蔓延发展存在的关系并非被动性,而是主动性,好的心态、好的情绪,会让老年患者更乐于参与到口腔疾病预防、医疗以及护理工作中,使得口腔疾病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总之,重视精神因素及心理特征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持续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及心理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每一位口腔医师的责任,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口腔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临床知识与技能,也要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有正确的了解,以便其更好地配合医生,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1]刘广业,李桂芝.心理因素对老年疾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2,8(02):138.

[2]王秀玉,段晓波.乌鲁木齐市中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06):212-213.

[3]张震康,樊明文,傅民魁主编.现代口腔医学(下册)[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121.

[4]綦海燕,祝海.前列腺疾病基础研究与诊疗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1.

解韫亦,女。郑州大学,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口腔疾病口腔情绪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山西汾阳市城乡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口腔疾病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