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市夷陵区桑蚕产业发展思路

2017-03-23郭云

蚕桑茶叶通讯 2017年1期
关键词:夷陵区桑蚕试验站

郭云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 443100)

宜昌市夷陵区桑蚕产业发展思路

郭云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 443100)

概述了“十二五”期间夷陵区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三五”夷陵区桑蚕产业发展思路。

夷陵区;桑蚕产业;机遇;任务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处亚热带北部,年均气温16.9℃,日照时数1 800h,年降雨量1 100mm,无霜期270d,≥10℃的有效积温5 100~5 400℃。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有利桑树生长,已基本形成“东边柑橘西边茶,中部桑蚕果药杂,全区畜牧及其他”的产业格局。其生产的蚕茧享有“垭丝”的美誉,具有茧丝长、茧层厚、解舒好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推动桑蚕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现对夷陵区桑蚕产业提出如下发展思路。

1 “十二五”工作回顾

1.1 发展现状

1.1.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全区桑园面积2 400hm2, 主要分布在三斗坪、分乡、樟村坪3个镇。有栽桑养蚕村29个,养蚕农户一万多户。2013年全区共发蚕种8 000张,其中春蚕5 000张,夏蚕1 000张,秋蚕2 000张。全年鲜茧产量达320t,蚕农收入960万元。

1.1.2 农业产业结构

2012年三斗坪镇头顶石村在一组选择地势条件较好、桑园较集中的地方,更新老园13m2,提高桑园管理水平,组织蚕农进行养殖技术及田间管理综合培训。其中桑树全部更换3.3hm2(500株/667m2),淘汰病树、老树,补植补造10hm2(100株/667m2),共计购进桑苗4万株,总投资3万元。该资金由夷陵区农业局投入。

1.1.3 农业组织化程度

全区现有两个桑蚕专业合作社。分别是三斗坪镇2010年7月组建的宜昌银罡金叶桑蚕合作社和樟村坪镇2011年成立的天露桑蚕合作社。

1.1.4 农业产业化发展

2013年4月10日,区人大及区直相关部门到樟村坪镇现场办公,要求全区以种桑养蚕发展为主导,进一步做强支柱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并且区直各单位、樟村坪镇要确实加大帮扶力度,全力支持三堡垭村做好蚕茧站建设及其他基础设施配套等。现该村已新建桑蚕收烘站一个,工程总造价23万元。

1.1.5 农民经济收入

现在蚕农养殖一张蚕种可生产40kg左右蚕茧,按照30元/kg元计算,收入1 200元左右。一般养殖春夏秋三季,大多数蚕农年收入在5 000~6 000元,也有不少养殖大户年养蚕种10张以上,年收入在1万以上。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农业投入不足

蚕桑生产经营依然是传统的小规模家庭经营,基础条件和技术装备较原始落后,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农业投入不足。

1.2.2 市场体制不健全

随着蚕茧价格管制的放松,受国际市场波动、国内环境变化、蚕茧供求关系变动和投机炒作等因素的影响,蚕茧价格呈现出明显的波浪式上升趋势,而且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变大,波动周期拉长。不仅加剧了农民种桑养蚕的市场风险和蚕桑生产的不稳定,而且通过一体化的传导机制,使丝、绸及其制成品出口价格剧烈波动,导致桑蚕产业大起大落。

1.2.3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农村受长期自然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小农意识厚,思想保守,满足于现状和眼前利益,对新观念、新技术、新事物反应冷淡,商品意识淡薄,缺乏经营观念。从事农业的常住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加上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比例很高,实际在家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重不高,在家养蚕的大多数是老年及妇女儿童。因此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1.2.4 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仍较严重

种桑养蚕跨种植和养殖两个产业,是农业中风险较高的产业。蚕业风险主要来源于茧价波动、农药中毒、蚕病、污水废气排放、自然灾害和桑树病虫害等。调查显示,82.72%的蚕农发生过没有收成、产量减半或收入减半等惨重损失。农户普遍认为,种桑养蚕的风险仅比养殖业小,而比水稻、玉米、蔬菜、水果、茶叶等其它种植业都要大。

1.2.5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备

蚕桑一线科技人员不足,技术指导不到位,桑蚕行情不能及时传递给蚕农。蚕桑新技术研发滞后,蚕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蚕业实用生产技术进步十分缓慢,蚕桑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以致现行蚕桑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

2 面临的机遇

2.1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2 资源优势不断凸显

蚕丝素有“人体第二肌肤”之称,具有独特的光泽和良好的弹性、韧性、保暖性、保湿性等,被誉为“纤维皇后”。丝绸服饰冬暖夏凉,穿着舒适、美观、高雅,其舒适性和保健功能,是其它纤维及其加工品无可替代、无可比拟。我国唐装的领袖风采,法国、意大利丝绸的时尚及各种流光溢彩的丝绸产品,曾一次又一次引起丝绸消费热潮。随着石油能源的消耗、人口的增长、消费意识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科技的研发应用、丝绸与生活和时尚的结合,具有天然、绿色、无污染、多功能的丝绸产品将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不仅引领国际消费主流,而且国内潜在的消费需求也将不断释放。近几年,蚕丝被、蚕丝家纺用品等丝绸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畅销,成为丝绸内销市场新的消费亮点,也预示着丝绸产品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消费前景。

2.3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自2009年5月12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确定远安、南漳、罗田、夷陵区、郧县五个试验区以来,夷陵区一直是武汉蚕桑综合试验站的试验点。重点任务是开展千亩优质高效桑蚕生产配套技术试验示范,蚕桑新品种试验示范,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民种植户,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同年8月,试验站安排了桑园间作、套种蔬菜试验。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的技术优势和项目资金支持下,进行新技术的实验和示范,推广新技术,使桑蚕产业健康发展,提档升级。

3 “十三五”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夷陵区将进一步优化发展区域,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平稳增长,避免“大起大落”。到2020年,夷陵区桑园总面积达到2 667hm2,产量达到600万t,桑蚕产业综合收入达到0.2亿元。为此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3.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重点围绕桑树丰产桑园培育、省力化养蚕、桑蚕病虫害测报防控体系、机械化管理、桑蚕资源综合利用模式与技术、蚕茧收烘加工技术与设备提升改造、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以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发展层次提升。由农业部门牵头,建立完善区、乡、养蚕大户桑蚕技术服务与推广网络,并根据生产需要,充实基层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改善工作条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桑蚕专业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并鼓励桑蚕行业协会围绕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服务效能。

鼓励桑蚕生产主体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展,提高蚕农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扶持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及新产品研发,推动桑枝、蚕沙、蚕蛹等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产业优化和提质增效,带动桑蚕产业稳步发展。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现有桑树的保护工作,稳定产业基础;加强技术服务,做好蚕茧生产桑树、综合利用桑田、生态桑的栽培与管理工作,提高综合效益。 推进蚕桑标准化生产,狠抓品种改良,尽快实现全区蚕品种的更新换代。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以小蚕共育、大蚕蚕台育,自动化上蔟为养蚕主要技术推广形式,培育“技术过硬”的科技示范户,实现单产、质量、效益“三高蚕业”目标。

3.3 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理顺蚕农与收购企业、收购企业与加工企业的产、供、销关系,采取引入蚕茧收购竞争机制和建立蚕业合作社等办法,探索利于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蚕业体制,促进农民养蚕增收。建立蚕茧风险机制,由地方财政、收购企业共同筹资建立蚕桑产业扶持资金专户,以调控丝绸行情巨变时的收购价格,继续实行“蚕茧保护价”机制,减轻对蚕桑产业的影响,稳定蚕桑产业基础,切实保护企业和蚕农利益。

3.4 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建设特色蚕桑专业村,在发展传统种桑养蚕外,利用桑果、桑叶、桑枝及养蚕副产物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功效成份,走种桑养人的健康之路。推广“桑—蚕—果桑”、“桑—蚕—桑茶”等综合开发模式,带动蚕农实现标准化生产,增产增收。

机构简介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

南昌综合试验站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基本任务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优质资源,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收集、分析茶叶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系统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是农业部在江西省设置的综合试验站,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江西省茶产业综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区域内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在本区域内开展技术服务;调查、收集本区域内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监测分析疫情、灾情等动态变化并协助处理相关问题。

为了使综合试验站工作密切联系本区域茶叶生产实际,服务于茶叶生产,江西省内茶叶行业管理部门、生产单位或个人,如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遇到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难题,包括严重灾情、严重病虫危害等情况,可及时将相关信息向南昌综合试验站报告,以便体系能及时组织专家分析应对,制定技术措施,解决问题。

依托单位: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站长:杨普香

办公电话:0791-85023316, 0791-85023010 手机:13317919093,15879127281

传真:0791-85021927,0791-85021391 电子邮箱:jxypx@163.com

猜你喜欢

夷陵区桑蚕试验站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赴山西调研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
庆安灌溉试验站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湖北省夷陵区农民合作社发展实践
庆安灌溉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