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洱县蚕桑生产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7-03-23李云波

蚕桑茶叶通讯 2017年1期
关键词:宁洱桑园蚕桑

李云波

(云南省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665100)

宁洱县蚕桑生产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

李云波

(云南省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665100)

简述了宁洱县蚕桑产业的现状与特点,从蚕桑规划布局、人才队伍、管理体制等方面论述了宁洱县蚕桑生产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蚕桑生产;制约因素;发展对策

1 产业现状

宁洱县蚕桑产业自1993年开始发展,宁洱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产业发展导向,结合宁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需要,依托宁洱优越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把蚕桑产业列为特色产业加以打造。历经几次起伏,宁洱县的桑园面积从近667hm2跌至173.3hm2,现有养蚕农户346户,涉及3个乡镇的12个村民委员会。2016年养蚕1 030张,产鲜茧42.3t,产值160.57万元。2010年每公斤鲜茧物化成本19.43元,农户每公斤鲜茧纯收益6.24元,张种纯收益215.28元;2015年每公斤鲜茧物化成本25.84元,农户每公斤鲜茧纯收益11.69元,张种纯收益557.08元。5年间每公斤鲜茧物化成本上升33%,每公斤鲜茧收益增87.3%。

2 产业特点

宁洱县蚕桑产业是在分散、有限的土地上,在自然因素多变、生态条件不同、技术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有生命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活动。蚕桑产业生产周期短,具有季节性,劳动成果为初级产品,是丝绸工业的原料。这是比较典型的农业经营项目之一。投资适中,一次种植,多年受益;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收益较明显。

3 制约因素

3.1 规模小,布局不合理

作为蚕桑产业发展新区,部分干部群众对蚕桑产业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在产业发展规划上认识不一致。在蚕桑基地建设中只重视宣传发动,忽视现场实际操作指导;发展桑园建设时重面积、轻规划,致使桑园布局零星分散、规模连片小、土地基础差、种植不规范、基础设施不配套;蚕房建设标准低、消毒设施不配套、人蚕混居乃至蚕禽畜混居现象普遍存在。蚕桑的规模经营水平不高,少数成功的地方得以保留和有所发展,多数失败的地方出现了大面积弃管弃养情况,甚至毁桑。一般农户桑园面积较小,户均不到0.2 hm2,667m2桑养蚕不足3张/年,生产规模较小,集中度低,在家庭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3.2 缺乏专业人才和产业队伍

虽然县、乡村都有专门机构和管理人员,但大多是半路出家,科技创新能力弱,对于系统谋划蚕桑产业发展、指导产业建设、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绝大多数生产经营者都是农民,他们只是继承传统按老祖宗留下来的方法进行生产,缺乏对蚕桑生产的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一批批有文化技术的青壮年大量涌入到城市中,农村留下来的大多数是老弱蚕农。他们所掌握的文化和使用的科技手段都很有限,接受新技术的欲望不强烈,导致桑园栽培不规范、品种混杂、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桑叶产量和质量下降;蚕房简陋、消毒不到位、饲养水平低、卫生条件差、蚕病发生严重。

3.3 产业矛盾冲突大

近年来,宁洱县的茶、烟、咖啡、核桃等农业产业发展较快,产业之间争土地、争劳力的矛盾日趋激烈,部分乡(镇) 对蚕桑产业化布局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了宜桑又宜烟的地块则蚕桑让路的现象,压缩蚕桑发展空间。

3.4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云南佳浩茧丝绸有限公司是普洱市唯一经营蚕桑的龙头企业,扶持农民发展种桑养蚕,与农户签订蚕茧生产收购合同。但公司实力不强,融资困难,生产经营成本大,管理跟不上。近三年来,拖欠农户鲜茧茧款,严重影响农户管护桑园、养蚕的积极性。

4 发展对策

4.1 提高认识、精心规化、科学发展

蚕桑产业是绿色、生态、环保产业,符合国家建设云南桥头堡战略,也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户收入的好项目。各级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龙头企业要深入到蚕桑生产第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总结产业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分析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按照“巩固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协调发展” 的思路开展工作。

4.2 转变生产观念

从以往的“桑-蚕-茧” 单一模式向更多层次发展,提高蚕桑生产的附加值。桑树是落叶树种,一年中采叶养蚕的季节不长,晚秋蚕10月下旬采叶结束,翌年清明前后萌发春芽,抽生新枝,从当年10月到翌年3月是桑园的冬闲期。利用桑园越冬阶段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的有利条件,在桑园内开展间套种,可改变桑园单一生产模式,是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桑树行间套种作物,既能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又可以降低丝绸市场处于低潮时对蚕业生产带来的冲击,稳定已有桑园面积不受毁坏,还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增加桑农收入,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套种作物的施肥与中耕也附带加强了桑树冬季管理,套种豆类、瓜果蔬菜和绿肥,可培肥地力,用养结合,促进桑树生长。

4.3 扩大规模,优化布局

鼓励养蚕大户,扩大蚕桑生产规模,通过规模化养殖,以达到规模效应。引导农民自发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组织,风险共担,利润共享,让蚕农通过市场交易切身体会“优茧优价” 的內涵,为提高茧质注入新的动力。通过科学规划新桑园,选择生产条件好、农民素质高、产业矛盾少、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地方发展,精心组织农户按照蚕桑产业建设标准建设桑园基地。整合零散的种植桑园,区域化布局,更新老桑园,力求达到连片种植,实现蚕桑产业的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4.4 培养专业蚕桑生产人员

建立一批蚕桑科技人员队伍,举办多形式培训,将蚕桑知识普及到农民中,增强他们对蚕桑生产的认识;对现有蚕桑方面人才加强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自身素质;针对不同的技术人员采取不同的措施,拾遗补缺,充实更新,使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将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生产中,提高蚕桑生产的水平与能力。

4.5 加大财政支持和支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

整合农、林、水、技改、以工代赈、科技等支农资金,以规划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重点支持蚕房建设、科技培训、先进技术推广和市场开拓。

4.6 加大对蚕桑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

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 ,按照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核销蚕桑茧丝绸企业贷款呆帐。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简化审批程序,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4.7 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社

本着“风险共担、信息互通、利益共享” 的机制,确定企业与蚕农之间最低保护价收购鲜茧,市场价格高于最低保护价时,每公斤鲜茧提取一定的资金为企业风险金;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时,以丰补欠,稳定桑园面积。专业合作社的职责:一是架起农户、企业和市场的桥梁,监督管理蚕农,保护蚕农利益;杜绝企业压级压价、短斤少两、赊销打白条;二是组织成立病虫害防治、小蚕共育、桑园管理和品种改良、物具供应的蚕桑专业化合作社运行机制,开展蚕桑生产的专业化服务。农村经济要发展只有走产业化的道路,要发展产业化必须先有规模化的原材料供给,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农户最缺的是资金、技术和产品销售渠道;企业最缺的是土地和劳动力,企业在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时期最需要农户的支持和信任,企业和农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权责分明、合作共赢,才能共同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

4.8 提高良种化水平

良种是获得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优良桑树品种对提高桑叶产量、改善桑叶品质、增强桑树对不良环境的抵抗性,进而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茧质、种质、丝质都有重要作用。优良的家蚕品种,是提高蚕茧产量、增加蚕农收入、改善原料茧品质的重要保障。一是选用产量高、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的优良桑树品种,如农桑、盛东、育711、云桑系列等,提高桑园产量。二是根据宁洱的气候条件,春蚕和正秋蚕选用高丝量蚕品种,如菁松×皓月、鲁七×9202等;夏蚕和晚秋蚕选用高抗性的家蚕品种,如秋丰×白玉、菁松×皓月等。

猜你喜欢

宁洱桑园蚕桑
宁洱县咖啡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宁洱县10500人次皮肤病患者情况分析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宁洱县录制洞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