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高校硕士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7-03-23黄仲佳刘明朗
黄仲佳,刘明朗
(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中小型高校硕士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黄仲佳,刘明朗
(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教育层次,直接关系到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我国近年来的硕士研究生扩招导致研究生教育存在较多问题。在文中主要分析我国中小型高校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非典型问题,如研究生培养经费短缺问题、资料匮乏、科研气氛不浓厚、导师指导力度不足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并提出对应措施,探讨提高中小型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措施。
中小型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对策
0 前言
从硕士研究生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研究生教育也从传统的大型高校逐步扩展到中小型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急剧扩张,有些年份,研究生招生数年增长率甚至超过33%。这样的超常规发展,史所罕见[1]。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有在校研究生人数约200.4万人,近年来,中小型高校的在校研究生数量也相应增多。
研究生数量的增速过快导致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众多典型问题。如:(1)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契合度较低[2];(2)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没有及时调整,跟不上研究生规模发展的要求;(3)缺乏完善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造成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较低,已毕业的研究生素质与时代要求存在较大的鸿沟;(4)没有建立社会反馈与评价机制;(5)研究生培养经费短缺,研究生的课题经费没有保障,制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这些典型问题,在中小型高校中体现得更明显,并且我国高校的发展参差不齐,中小型高校的各方面资源和实力远逊于“985”、“211”等大型高校,因此中小型高校除了以上的典型问题外,其研究生教育还面临着很多非典型问题,导致中小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水平较低。本文目的在于总结我国中小型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非典型问题和对策思考,旨在探讨提高我国中小型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途径。
1 中小型高校硕士研究生面临的非典型问题及对策思考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教育层次,直接关系到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术思想的繁荣、工业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也关系到众多莘莘学子个人的成长与发展[3]。因此,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国家的战略高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有较大差距。中小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多,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需要提高中小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就需要中小型高校的研究生导师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时间和耐心,更需要中小型高校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经费和考核等体系。
1.1 研究生培养经费短缺问题及对策
问题:中小型高校科研经费缺少,一部分研究生导师没有研究经费,科研力量薄弱
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型高校以教学为主,定位为教学型大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整体上较薄弱,科研经费少,更贴切地说,具有科研经费的硕士生导师的比例很低。因此,导致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需要进行实验研究的理工科类研究生教育,面临更大的经费短缺。由于经费没有保障,甚至有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没有做过相关实验研究,毕业论文撰写得类似于文科论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实验操作,理工科类硕士研究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终究不够深刻。另外,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安排有2年的课题实验时间(大多数小型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3年制),课题经费的匮乏将导致硕士研究生荒度时光。因此,培养经费的短缺也成为了中小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头号问题。
对策:避免没有经费的导师指导研究生,多渠道筹备研究生培养经费
为了避免没有经费的导师指导研究生,可执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实行导师注册制度,获得相应导师资格者,每年必须通过导师注册后,方可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科研经费应成为导师注册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有些高校的导师注册基本条件是研究生导师在本研究方向上主持较高水平的在研科研项目,研究经费能满足培养研究生的需要并严格执行。如有些硕士生导师资格有相关规定:理工学科导师主持纵向科研项目,且账面具有一定额度的可支配科研经费(如工学不少于3万元,其它学科不少于1万元);导师主持横向科研项目,且账面具有可支配科研经费(如理工学科不少于6万元,其它学科不少于2万元)。规定研究生导师科研经费的额度,是为了保障研究生培养经费的充足,确保研究生可以开展课题工作。
本来硕士生导师就少的中小型高校,再加上科研经费的限制,将使得可选导师更少,难以满足研究生扩招、在校研究生数量激增的要求。因此,避免采用没有经费的导师指导研究生也只是权宜之计。
彻底解决研究生经费短缺问题还应多渠道筹备资金,解决研究生的经济问题,除了国家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中小型高校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研究生经费保障制度。具体方案可以采用: (1)鼓励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捐资助学和参与办学。一方面,求助当地政府协助创造舆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让参与研究生教育成为社会的责任,甚至让参与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团体获得切实利益,如对于参与捐资助学的行为可以作为税收或其它支出减免政策的一种;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合作培养等渠道和方式,让企业参与共同承担培养研究生,共同分享培养成果。(2)完善研究生教学基金机制,让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获得参与研究生培养的渠道。现在,企业参与研究生教育更多的是建立奖学基金,给予优秀研究生奖励,缺乏研究生培养经费的基金体系。(3)中小型高校要建立研究生培养项目体系,一方面保障研究生培养经费的补充,另一方面促进研究生科研的动力。
1.2 资料匮乏问题及对策
问题:资料库匮乏,资料阅读量少
大多数中小型高校的图书馆纸质藏书基本够用,而作为科研最新和前沿的科技文献来源的数字库却十分匮乏,甚至有些高校还没有任何外文资料库,大多数中小型高校也只是购买了少量的外文资料库,几乎没有国际英文资料的获取渠道。作为研究型人员的培养,科技前沿信息和资料是必要元素,资料的匮乏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资料阅读量过少,特别是高级别外文杂志的阅读量十分稀少。调查发现,有大于30%的中小型高校的研究生的外文资料阅读量不到10篇,主要原因是外文资料库缺乏,并且没有课题或没有科研活动的导师本身就没有阅读外文资料的习惯,更不会教导学生获取外文资料和阅读外文资料,导致部分研究生的三年学习生涯中极少阅览外文资料。
对策:多渠道获取资料文献,将外文文献阅读并做总结报告形成常规工作要求
数据库缺失需要多渠道来弥补,现代网络信息非常发达,我们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文献资料,如著名搜索引擎的文献检索、文献共享平台、文献求助平台等。这些文献检索和获取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型高等学校数据库的缺陷,却难以弥补数据库缺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中小型高校的导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来促进研究生的资料阅读量。
然而,在学校没有文献库的现行条件下,需要导师指导文献的其它获取渠道、文献的阅读方法等;同时导师还需要从推动研究生阅读文献上下功夫,给予硕士研究生获取文献资料的推动力。促进研究生阅读文献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总结些常见方法:(1)制造阅读需求,需求是最大的动力,导师定期布置研究生撰写文献摘要、课题最新发展及最新文献分析等任务,形成研究生主动寻找资料、主动阅读资料的促进力;(2)制定文献阅读,提出实验方案或复述实验方案、文献信息等,这个工作在导师了解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文献阅读,与学生讨论课题方案,促进学生认真阅读文献;(3)研究生协助导师分析实验、参与科技论文写作,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参考文献,需要仔细阅读文献的写法等,促进研究生养成在阅读科技文献时的思考习惯。
1.3 科研气氛不浓厚问题及对策
问题:中小型高校没有形成科研氛围,研究生参与的科研活动过少
调研数据显示,65.7%的受访者认为,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是提高研究生科研意识的重要条件[4]。可见中小型高校应该重视科研气氛的营造,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当前,中小型高校科研气氛不好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教师以教学为主的科研活动少,校内学术报告少,学术讲座等活动少,缺乏研究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导致中小型学校的科研氛围不够浓厚,研究生缺乏学术熏陶,严重制约了研究生科研意识的养成;②中小型高校未建立研究生科研活动的相关激励机制,在研究生群体中没有形成人人搞科研、人人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4];③研究生培养的毕业要求过低,没有制定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计划。在现行条件下,研究生毕业主要有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毕业报告三个过程监控,由于中小型高校的整体科研条件、气氛都较低,因此三个过程控制对中小型高校来说还显得的过于粗略,导致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主动性低。
对策:成立研究生学术活动基金,针对研究生组织校内学术交流活动
通常,研究生可以参加的科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各种学术会议活动,如专业学术会议、研究生论坛及学术讲座、报告会等等;②科技竞赛活动,如科技论文大赛、实验技能竞赛及创新大赛等;③外出交流学习、企业调研等。这些科研活动将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但也需要活动经费支持,中小型高校缺乏学术活动的经费。因此,需要从多渠道获取资金,建立研究生活动基金,保障研究生的学术活动支出。
此外,组织校内的科研活动需要较低的经费支持,将是中小型高校营造研究生学术气氛的良好对策。但由于中小型高校的研究生数量少,难以形成气候,有的导师招收的硕士生数量不固定,课题组的学术活动难以开展。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案解决:①可通过学院或研究生院组织定期的校内或院内学术交流、讨论会,组织硕士研究生定期进行课题进展报告等活动;②由学科的研究生导师自行组织研究生进行报告,特别是科研方向相近的研究生组成研究生报告组,促使学科的科研气氛形成;③组织区域性的研究生学术交流论坛等,如同城小型高校研究研讨会、就近校际科研互访等活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意味着中小型高校面临更大的困难。中小型高校应当建立研究生科研活动机制,并使研究生科研活动常态化,让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感受科研、开阔视野、熏陶学识、提高能力。
1.4 指导力度不足问题和对策
问题: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严重不足
实力雄厚的大型高校,其科学研究形成课题组的体系,课题组由组长、骨干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构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导师指导方向和大局,具备较强独立科研能力的博士生协助负责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和实验指导,研究生在这种日积月累中不断进步。而中小型高校研究生的指导力度极低,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中小型高校大多没有博士点,课题组科研成员构成不合理,基本没有博士生层次,出现人员组成断层;②中小型高校的科研普遍没有形成团队,研究生单纯依靠导师进行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和科研活动;③中小型高校导师的教学任务相比大型高校也要繁重得多,导致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严重不够。由于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力度不够,再加上有些研究生个性过强,出现很多不应有的现象,如硕士研究生三年中几乎没有和导师交流,师生间甚至无法联系上的极端现象。
对策:建立研究生的指导机制,形成抓重点多种方式的指导方案
对研究生的制度需要保证基本制度力度,重点抓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的指导,辅以做事态度、问题思考、生活交流等多方面的指导工作。课题研究指导可以从以下四个重点方面获得保障:①实验技能方面。需要定期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操作,或定期指导研究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研究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实验方案的改进指导等。②论文写作方面。任务主导方式,布置科技论文、专利写作任务,由硕士生进行撰写,导师面对面进行修改、讲解、指导,直至完成文章发表或专利申请。③完成一定数量资料阅读、课题调研、实验方案整理、实验计划制定、课题创新设计等指导工作。了解研究生实验上的难点,制定解决研究生实验难点的方案。④在指导模式建立方面。导师在相对固定的办公室时间内,尽量与研究生进行会面交流。
拓展研究生制度方式:发挥现代通信技术的作用,指导方式方面采用微信及其它社交软件进行实验的视频指导,研究生采用视频进行课题进展报告等,这些现代网络方式在国外已经获得较大程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灵活地进行研究生的指导工作,避免由于时间不好安排导致研究生指导力度低的现象出现。
1.5 学习动力不足问题与对策
问题: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散
研究生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散的原因较多,导致中小型高校研究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有:中小型高校的科研任务不够,导致研究生课余时间充足;中小型高校研究生的学习动力相对大型高校的学生少,生源质量相对低些,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已经全面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研究生,一律以奖学金的形式对优秀研究生的学业给予支持,但不是所有研究生都能获得资助;部分研究生迫于经济压力,瞒住导师到社会上兼职,与实验研究工作越离越远;研究生导师负责制,更多的集中在研究生办公室中,导师管理难以跟上,导致研究生管理处于“放羊”状态,纪律比较松散。
对策:改革研究生考核机制、建立研究生管理机制
当前的研究生培养管理、考核及奖励衡量都以量为先,研究生要顺利毕业就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毕业证能否拿到与是否发表论文直接相关,这样的评价方式导致研究生以应付论文发表为主要目的。为了避免这些弊端,部分高校已经取消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制度。但是在没有找到更有效的考核机制前,这种考核机制在中小型高校中还是主要的考核方式,研究生培养形成应付论文发表为先,对实验研究马虎不上心,没有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要改革研究生考核机制,还需要针对中小型高校的特点进行规划。(1)区别对待研究生的性质,避免全部研究生都需要发表论文的一刀切现象。当前的硕士研究生学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一种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前者更要考察其理论水平、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后者更侧重考察实践能力、技术工程能力。所以,对于一些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可以不要求发表论文与毕业挂钩,但需要增加对社会调研、实习实践业绩、技术工程能力的考核。(2)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自律、实验研究过程的评判和考核,使研究生质量评定、奖励、毕业更多与培养过程进行挂钩;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主体,建立考核体系让导师参与研究生过程考核,作为研究生评定的重要部分;确保导师对研究生的考核评定有据可依;建立导师对研究生评定的责任负责制,保障导师评定的公证性。
2 结束语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针对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高校自身情况,不断探索和改善研究生培养方法,以达到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使研究生成长为学术和技能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我国中小型高校的教学条件、科研基础都较薄弱,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导致其面临的问题更多,这需要中小型高校对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更明确和准确,建立培养体系应对中小型高校研究生培养中的非典型问题,为培养高素质的硕士研究生做出努力。
[1] 周川.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07,1(2):44-47.
[2] 孟洁,李学昌.当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4):75-77.
[3] 陈晓慧,苏晓.研究生学习自由的意义及特征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1):44-46.
[4] 孙刚成,陈希,乔刚.研究生科研意识养成因素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2(1):82-83.
责任编辑:张晓辉
Problem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M iddle and Small-sized Universit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HUANG Zhongjia,LIU Mingl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level of cultivating senior talents,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 country.In recent years,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postgraduates results in many problems.This papermainly analyzes the non-typical problem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lleges,such as the shortage of funds for postgraduates’training,lack of data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t-mosphere,inadequate guidance by tutors and learningmotivation of students,etc.Based on these,it gives corre-spondingmeasures,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lleges.
middle and small-sized colleges;postgraduate 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G643
A
1009-3907(2017)06-0068-04
2017-03-29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3zjjh017;2016jyxm0090)
黄仲佳(1979-),男,广西贵港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光学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