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有所为 是一种长寿之道

2017-03-23段扫平

养生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百事专长健康长寿

◎段扫平

老有所为 是一种长寿之道

◎段扫平

如今社会上不少老人总认为人老退休后,不中用了,只能养老了。还有部分人把老年群体当成社会的负担。而老年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消极思想,不再求老有所为。

老人不是朽木,也不是“老而无用”的代名词。有位名人曾说:“人的价值在于相信自己。”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老人还是大有用武之地、大有可为的。老年人要重新认识自己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是一个单纯被赡养的对象,而是要自立自强,主动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应该做“夕阳”梦,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了这种进取向上的恒心和毅力,就会拥有工作的热情,也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实现自我价值,是能做出成绩的。古今中外,大器晚成者大有人在。且不说像屠呦呦这样高龄专家仍在潜心事业,贡献卓著,也不说早就年过百岁的周有光,分别在100岁、104岁、105岁先后出版三本书,就在我们身边,有不少老年朋友,或积极到老年大学求取新知识,或笔耕不缀著书写文章,或投入公益发挥余热等等,并不甘于老有所养、所依,力争有用有为。我的朋友告诉我,他有一位同学,白手起家,养鸟,开办花鸟鱼虫商店,下乡创办荷香园,创造了两千几百万元的物质财富,为美化家园,丰富人们生活,做出了贡献。他的事迹在多家报刊上登过,他的事迹,也鼓舞了许多老同志,力争在老有所为的征途中发光发热。但是,有极少数的老同志,退下来后,本来身体还处于健康状态,然而却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退休后应该全身心的休息,享享清福。”于是百事不管、百事不想、百事不问,有个别的甚至不与人接触交往,过着孤独的生活,在忧郁沉闷中加速机体的衰退。这样的状态,与老有所为的的形象相比,差距甚远。

人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让出其位给后来人,并非万事皆休,人老是自然法则,是不可抗拒的,机体是要老的,但心不要老,意志不能衰退。著名的人口学家郭沧萍说:“老年人继续工作,不一定要有职、有岗,凡是社会需要的工作,就是我们的岗位。”如果在退下来前,学有专长,如搞医学、教育、机械、科研等行业,你可继续发挥其专长,或应聘、或尽义务,为人民的事业贡献余热;如果没有专长,原是做一般工作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寻找、去开创、去学习,如读书、看报、书法、绘画、下棋、弹琴、写作,或参加某项活动,如打门球、垂钓、跳舞、打太极拳、旅游等,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总之,退休后要动,更要有新的追求,使生活充实,心情愉快,决不能闲居家中混日子,要与人接触交往,不使精神萎靡,情绪消沉。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所言“忙碌是世界上最便宜和最美好的药”。君不见农村许多高龄老人粗茶淡饭,健康长寿,究其原因,除了生态环境良好,心态好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耋耋之年仍然闲不下来,还在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他们的长寿之道,值得学习效仿。老年人退休后,不妨无事找事做,让自己忙起来,我们手头的每一件事,都是快乐的源泉,给自己找点事做做,做点事乐乐,还会告别孤独、寂寞和失落,寻找到新的平衡,生命就有了支点。适度的动和忙碌,有利于气血流通,精神健旺,减缓身心功能退化。只要你自己喜欢任何一方面的事,努力去做,持之以恒,每天开开心心,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就会达到美好的人生境界;就能有利于鼓舞人们与疾病和困难作斗争;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在老有所养、所依、所乐的同时,也老有所为,就会生活得更有意义,也更健康。老有所为是一种长寿之道颇有说服力,也行之有效,但愿老年朋友都能做到,从而走上健康长寿的道路。

猜你喜欢

百事专长健康长寿
爱情使我的父母健康长寿
No.3 百草味“再卖身”,良品铺子“云上市”
眼镜店的当务之急:宣传引导 彰显专长
众筹失败,百事手机为何高调开场却惨淡收尾?
人民健康长寿的中国
教师教学专长研究:概念、方法及启示
一位台湾老板的健康长寿经
家有百事 健康为要
百事新战略
《黄帝内经》中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