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可“私了”风险须防范
2017-03-23张兆利王晓芹
文/张兆利 王晓芹
“私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协商解决,是指在发生人身、财产损害等纠纷后,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解决争议。那么,“私了”协议效力如何、隐患何在呢?
协议有效,该给的赔偿不能少
案例:王大伯与邻居李某因琐事发生打斗,导致李大伯左臂尺骨骨折、头部外伤,司法鉴定为轻伤。事发后,经公安机关调解,纠纷双方达成如下协议:“王某支付李大伯人身伤害赔偿金26万元,已支付10万元,余款在半年内分两次付清。受害方不要求司法机关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然而,到支付赔偿金期限届满,王某并未支付余款16万元,双方发生纠纷,李大伯将王某告上法庭,要求支付剩余赔偿金及利息。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协议书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协议合法有效,双方均应遵守履行,遂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说法:本案是一起刑事和解案件。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适用刑事和解案件的范围包括: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可能判处3年以下刑罚的犯罪案件,或除渎职犯罪外可能判处7年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本案中,李大伯受轻伤,在王某应承担刑事责任而受害方并未要求其承担这一责任的情况下,双方达成协议的赔偿数额可以高于民事部分的赔偿数额,故该协议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显失公平,受害人可追加赔偿
案例:周阿姨同朋友吃夜宵时,与邻桌王某发生争吵打斗,被后者用凳子砸伤左手。次日,纠纷双方在派出所民警调解下达成如下协议:“王某赔偿周阿姨医药费800元,此调解为一次性终结,以后双方互不相干。”不几天,周阿姨经检查发现被砸伤的左手当时已经骨折,遂住院治疗花去医疗费1万余元。伤愈后,周阿姨诉至法院,要求判令王某赔偿全部损失。王某则以双方早已达成协议为由拒绝赔偿。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虽然已经达成并履行赔偿协议,但随后原告诊断出骨折与被告的侵权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被告仍应赔偿原告后继发生的医疗费等损失。法院综合本案情况,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1.7万元。
说法:多数情况下,私了协议一般为有效协议,双方不能反悔,侵权方不能赔偿少于私了协议的赔偿金,受害方也不能撕毁私了协议要求侵权方增加赔偿。本案中,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协议合法有效,但协议签订后,周阿姨发现骨折,并支付了远远高出协议赔偿的医疗费,又造成其他误工费等损失,如果维持双方协议中的赔偿数额,则对受害方来说显失公平。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据此,法院判决被告全额赔偿原告的损失。
交通事故“私了”要慎重
案例: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在行驶途中与张某驾驶的农用车发生碰撞,导致车上乘客王某受伤,出租车受损。为不耽误出租客运业务,经双方协商,张某当即赔偿李师傅“事故赔偿金”5000元,并签订了“以后再无纠纷”的书面协议。出租车的车损确定后,维修费用超过赔偿数额,于是李师傅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张某赔偿全部损失。法院审理认为,交通事故中所签订的协议是原、被告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重大误解等可撤销行为,协议合法有效,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说法:各种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常常会发生磕磕碰碰的“小事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私了可以作为解决交通事故的一种便捷途径。但私了的范围也仅限于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或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且基本事实清楚的交通事故。如果为逃避事故处理程序而人为地放大私了范围,将会导致下列风险:1.擅自处理涉及刑事犯罪(如醉驾)的交通事故的,将有可能涉嫌包庇罪。如果罪名成立,按照刑法的规定,有可能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的,可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2.交通事故当事人达成私了协议后,可能使现场重要证据灭失,使受害人失去主张权利的依据,不利于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交通事故受害者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真实伤情,易留下健康隐患;4.可能使当事人由于缺乏对损失的正确评价与认定能力,所获赔偿远远高于或者低于法律规定的标准,显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