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科技创新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2017-03-23胡强
胡强
(陕西省南郑县蚕茶果技术推广中心 723100)
南郑县科技创新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胡强
(陕西省南郑县蚕茶果技术推广中心 723100)
总结了南郑县科技创新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建议。
产业化;技术;建议
近年来,在南郑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扩基地、壮龙头、抓质量、树品牌,全县茶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16年茶园总面积13 133.3hm2,其中投产园8 933.3hm2,全年茶叶总产量10 042t,总产值13.3亿元。培育重点产茶镇12个,其中667hm2以上的基地镇7个,建成省级“一乡一业”茶叶示范镇3个,省级“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11个。全县有茶叶产销企业228家,其中规上企业1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茶产品在稳定名优绿茶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红茶、黑毛茶等适制性产品的有效开发和技术推广。目前,全县茶叶发展势头强劲,已显现出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南郑茶产业能有如此突飞猛进的快速腾飞,正是得益于科技的支撑和创新理念的融入。
1 主要做法
1.1 加强现代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集约发展、精细管理、改造提升、提质增效”的要求,从改变过去广种薄收发展速生密植茶园的局面,到现在合理规划,适度规模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
一是引进了平阳特早、龙井长叶、名山131、陕茶1号等无性系茶树新品种9个,在全市率先总结出了茶树短穗扦插无心土育苗技术,在牟家坝镇、法镇建立起了陕南最早,也是最大的无性系良种茶树繁育基地。
二是按照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规范技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新茶园,改造提升老茶园。选择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坡度小的坡地或平地,严格按照高产茶园标准进行规划定植,要求茶园建设不仅要达到丰产,而且要满足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需要。目前,县内部分茶园,在耕作、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装备、茶叶修剪等方面基本上具备机械作业条件。在茶叶采摘方面,除名茶原料外,其他茶类基本实现机械化采茶。近五年来,全县累计新建良种茶园6 212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5 420hm2。改造低产茶园5 333hm2。云山有机生态示范茶园等16个茶园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园,面积达1 400hm2。建设省级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园区2个,市县级茶叶园区15个。茶叶示范园区全部实行水电路科学规划,休闲、娱乐、观光整体推进,实现产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
三是在全县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生产技术,示范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修剪采摘、增施有机肥、清洁化生产加工、茶叶电脑色选机等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新技术5项,使全县茶农茶园管理和茶叶企业生产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质量稳中有升。
1.2 大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
产品的研发,龙头企业是关键。南郑县自20世纪80年代创新开发研制出第一支名茶产品以来,通过改进加工工艺,相继研制开发出了5类名优茶系列产品,也培育出了二十余家龙头企业。
一是按照标准化和清洁化生产要求,优化改造提升茶叶初制加工水平,全县已有21家企业通过实施优化改造,取得了县级标准化示范茶厂建设资金的扶持,在名优茶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执行统一的产品标准。
二是充分利用丰富的夏秋茶资源,着力加快茶叶新产品研发。以汉山茶业公司的“汉缘红”、鑫盛茶业公司的“汉秀红”、绿娇子公司的“黄金眉”等红茶为主打产品,相继试制研发了“梁州翠芽”、“老陕青”、“ 黑毛茶”等茶叶新品,实现茶叶春、夏、秋均衡开发。2016年5月中旬促成、确立南郑县作为泾阳茯砖茶原料供应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了茶叶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全县茶业增效和茶农增收。
三是坚持“科学化布局、园区化建设、清洁化加工、品牌化经营”的理念,扶优、扶大、扶强茶叶龙头企业。尤其是近两三年,通过外引内联,着力招引个体规模大、产业联系紧、效益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已成功引进新美新、汉森、鸿志、天一、俊鹏等一批外来企业入驻南郑经营茶产业,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
1.3 加大茶叶产品市场开拓力度
南郑虽然是茶叶生产重点县,但多年来一直是茶叶原料初加工基地,知名品牌少、价格较低。近年来,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契机,引领茶叶企业注重品牌建设,注册自有商标,精心设计制作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包装,逐步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效益。指导企业开展无公害产品认证企业6家、有机产品认证3家。连续四年在县内召开了四届赛茶活动,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北京茶博会、济南茶博会等国内茶事活动十多次,进行南郑茶叶品牌宣传推介。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购销大户和茶叶经纪人创新商业模式,到省外开设销售网点,结合电子商务、配送、邮购、网购等新型流通业态,不断开拓外地茶叶市场。目前,全县有52家茶叶企业,通过了生产、经营“汉中仙毫”的企业资格认定,注册有茶叶专用商标32枚,其中“汉水银梭”、“绿娇子”、“黄云翠竹”、“汉缘”、“干龙洞”、“汉绿”、“汉楠”7枚商标先后被确认为陕西省著名商标,“绿娇子”牌绿茶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南郑茶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茶叶价格逐年攀升,茶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16.7%增加到2016年的30.3%。
1.4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南郑县以科技为支撑点,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县茶技站——乡镇农技站——村级茶技员——科技示范户”四位一体的茶叶技术服务人才队伍。按照“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拉网式培训”的要求,深入重点镇、村采取现场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从园地规划到茶树栽植、茶园管理进行全程技术服务。同时,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自2007年起,相继派出42人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茶叶产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县内茶叶龙头企业及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展工作,在切实推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在全县培育了 12 家茶叶重点龙头企业,从原来的小作坊式加工发展到全县乃至全市的茶叶加工样板点。茶厂的占地面积、加工厂房面积、机械设备、软硬件设施、生产销售、产品质量等全部达到市县级标准化茶厂要求。其中南郑县严氏绿叶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国家级示范社,陕西绿娇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南郑县汉山茶叶公司、汉中云山茶叶公司已经被汉中市政府认定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入“汉中市十强茶叶企业”排名行列。如今这12家龙头企业无论是在茶叶产量、产值,还是在茶叶品质、品牌建设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成效显著。
2 存在问题及建议
科技创新推动了南郑茶产业可持续和跨越发展,但是南郑茶叶在科学发展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在茶树栽培方面没有滴灌、喷灌和配方施肥等水肥一体化现代设施,茶园管理机械化设备应用尚未大面积应用。二是茶产品的节能高效、有机化、多品类优化组合生产以及茶叶精深加工创新还未起步。三是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尤其是茶旅结合步伐缓慢。下一步要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秉承融合发展理念。坚持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茶业,提高茶业全产业链收益,集中力量打造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休闲观光茶园,逐步推动茶叶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使南郑茶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