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CCR 2017)胜利召开
2017-03-23
10月12至15日,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CCR2017)暨第七届东方放射学大会(7th OCR)在上海市美丽的黄浦江畔胜利召开!
第十四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第十五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金征宇教授做闭幕总结。上海同济医院王培军教授主持了闭幕式。
本届大会注册正式代表6574人,参展代表750人,会议服务人员超过400人。论文投稿8138篇,其中上海投稿1227篇,高居榜首。大会设分会场21个,大会报告18个、专题报告496个、论文交流260个,纸质壁报484篇,电子壁报3572篇,书面交流3094篇,代表着我国放射学的最高水平。本次大会有主旨演讲、国际前沿论坛、“一带一路”论坛、临床思维论坛、人工智能论坛;14个学组和青年委员会举行了专题报告和论文交流学术活动,其中神经学组增加了神经影像疑难病例读片会,头颈学组增加了中英文演讲比赛,乳腺学组增加了中德乳腺影像论坛和疑难病例读片会,骨关节学组增加了中法骨肌影像论坛、中放REACH多学科病例讨论,介入学组增加了华东六省一市介入沙龙,青委会增加了ARRS-CSR中美联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英文演讲比赛;还有传统保留项目群英会南北对抗赛;今年新增中放名医在线和SPARK Interview and Club等活动,学术活动可谓精彩纷呈,群星闪耀。特别重要的活动有Presidential Dinner,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成立80周年纪念晚会。同时还举行第十四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委会和第十五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选举会议。并设置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80周年回顾大型摄影展和新书发布会。
本次大会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专家水平之高、会议组织之精,创奇数年会新高。大会紧跟学术前沿,聚焦核心技术,以“传承、创新、融合、共享”为主题,涵盖了分子影像、功能成像、精准医学、大数据、互联网及云医疗、人工智能等热点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解剖到功能、从大体到分子、从影像组学到基因、从大数据到云平台,从临床思维到精准影像,全面展示我国放射学新成就。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孙颖浩院士作了“没有你不行,伟大的影像科医生——浅谈前列腺癌的物理能量治疗”主旨演讲,孙颖浩院士从一个泌尿外科医生的角度,用风趣的语言介绍了泌尿外科与影像科的历史渊源及在放射学指引下的泌尿外科发展前景。孙颖浩院士还指出,未来影像学可以挑战病理学指标。而现代的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也是影像学在泌尿外科的一次突破,有研究显示机器人手术在尿控、性功能保护上都要优于开放手术,在肿瘤控制上也不亚于开放手术,未来分子机器人必将影响未来分子外科的发展。
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磁共振成像》杂志主编戴建平教授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报告:医学影像的未来——AI时代的医学影像。戴建平教授认为,医学影像的未来是机遇与挑战并行。AI时代医学影像的未来应分别从医学影像和AI两方面进行考虑。从医学影像来讲,未来医学影像可通过AI将化验、影像、病理、IT进行整合,实现对药物治疗、配对的科学管理,对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而从AI角度来看,则是对数字影像、PACS的进行改进升级,实现网络化。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解决筛选、诊断、治疗和随诊。戴建平教授强调,今天,我们进入AI时代,未来,医学影像大有可为。
第十五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磁共振成像》杂志副主编、北京协和医院金征宇教授以北京协和医院的经验,从放射学科的创建与发展、人才建设、持续和扩展以及前景与展望等4个部分作了“放射学的学科发展之路”的主旨演讲。金振宇教授展望放射学科前景时指出,放射科以后将超越影像,将直接服务于患者从而体现放射科的临床价值;将建立门诊制度,实现放射科的首诊;在影像的基础上为临床提出建议;以放射科为基础,提供最优化的转诊。
《磁共振成像》杂志社贺光军社长就论文写作与投稿策略作了两个专题报告。
本次大会首次设立了图书、期刊展,18家医学图书出版、发行单位和8家医学影像专业期刊参加了展览。《磁共振成像》杂志社在大会上展示了优秀的期刊,吸引了广大读者驻足观看。
本次大会期间,选举产生了第十五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成员,北京协和医院金征宇为主任委员,梁长虹教授、卢光明教授、陈敏教授、程敬亮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刘士远教授担任候任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