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范电信诈骗这些要知道!

2017-03-23陈清澜

金秋 2017年5期
关键词:玉花骚扰电话诈骗

文/陈清澜

防范电信诈骗这些要知道!

文/陈清澜

猖獗的电信诈骗,在花样翻新、让人憎恶的同时,也给大数据时代留下了充足的分析样本。实际上,不管诈骗者的骗术、剧本如何“迭代”,万变不离其宗的最后一步都是骗取钱财,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认识到这些规律性,对于个体防范电信诈骗大有裨益。

电信常见诈骗都有哪些?如何防范,本刊整理了一些最新电信诈骗方法及其破解方法,希望大家看后懂得鉴别这些诈骗新手段,谨防受骗。

常见诈骗类型及手段

金融理财诈骗电话数量最多

就近年的电信诈骗而言,不论受害者最终损失如何,几乎都源于最初接到的一个陌生电话或一条短信。近日,国内最大的网络电话服务商触宝电话发布了《2016年中国骚扰电话形势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从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触宝电话共为用户拦截骚扰电话数量达到322亿次,平均每天产生约9000万个骚扰电话。从骚扰电话类型上看,广告推销已成最主要的骚扰类型,占比30.1%。但诈骗电话占比逐步增加,已达15.9%。

而在诈骗电话的分类中,金融理财诈骗电话数量最大,占比近4成。此外,假冒身份的诈骗电话在诈骗电话类型中,也呈上升趋势,占比高达26.3%。无独有偶,国内知名软件商360手机卫士2016年8月份总共为全国手机用户拦截了4.45亿次诈骗电话,虚假的金融理财诈骗类电话同样最多,占到43.2%。其次是身份冒充诈骗,占25.2%。

提醒:根据360公司的统计,越是经常遭到诈骗电话骚扰的地区,用户警惕性越高,对诈骗电话的识别能力也越强。上海和北京的手机用户平均18秒左右就能识破一个诈骗电话,北京人平均18.7秒便会将其挂断。因此,当您在接到此类电话时请立马挂机。对于那些“响一声”的陌生电话,切记不要回电。

时机上午10点下午2点最易中招

据360公司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介绍,统计显示,每周五到下一周的周一是诈骗电话的高峰期。在这几天里,诈骗电话呼叫量均超过了一周总量的15%,而周二到周四的呼叫量则相对较低,周四达到最低点。而从一天24小时的情况来看,骗子们的作息规律和普通人差不多。诈骗电话的高峰期出现在早上8点至11点,而晚上10点钟以后相对较少,凌晨1点至5点是诈骗电话呼叫量的低谷期。

报告还指出,每当出现一个重大社会热点新闻之后,骚扰、诈骗电话的数量都会出现大幅波动,而且骚扰、诈骗形式也花样翻新。比如王宝强离婚事件爆出后,大量谎称王宝强求助的诈骗短信鱼贯而出,诈骗短信、诈骗电话环比事件前一周增加了近70%;G20峰会期间,骗子谎称自己是南非总统求打款,等等。

在一些电信诈骗案中,170、 171开头的虚拟运营商号码几乎成为诈骗电话的代名词。比如,在山东大学生徐玉玉被骗猝死案中,犯罪分子便是使用171开头的号码实施诈骗。但360统计发现,在诈骗电话的号码源中,固定电话呼出的诈骗电话数量最多,占总量的56%;其次是400/800电话,占比27.1%;而手机呼出的诈骗电话仅占15.4%。此外,还有1.2%的诈骗电话来自境外呼入,其他各类不符合基本号码规范的诈骗号码占0.5%。

提醒:江苏移动公司信息安全专家时镇军根据该公司的大数据报告提醒,一天中的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2点左右是人们心理防线普遍最“脆弱”的时刻,最易被诈骗电话得手。这可能从大多数人的活动规律看,这两个时间段独处、安静的可能性更高,尤其是经历困顿的中午,人们警惕性也最差。因此,当一些170、171、400、800开头的“异常号码”打进来时,务必立刻提高警惕。如果您使用智能手机,建议安装具备电话防骚扰功能的手机助手软件,可以加强对骚扰电话、诈骗电话的拦截。

人群离退休人员被骗钱财偏大

不法分子所物色的对象实际上也呈一定的规律性。触宝电话发布的《2016年中国骚扰电话形势分析报告》显示,过去1年男性用户收到骚扰电话的总次数是女性用户的近两倍。从接听骚扰电话用户年龄分布情况来看,25岁至34岁的用户接到骚扰电话的次数最多,其次是35岁至44岁。45岁以上的用户虽然总人数占比不高,但是被骚扰、诈骗的几率却非常大。

最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了2016年以来媒体公开报道的244件电信诈骗案例发现,在职业特征上,涉及财务人员被骗的案例最多,其次就是离退休老人,再次是白领,这三类人群被骗钱财往往偏大。一旦有人“上钩”,不法分子就会步步设套引诱接听者转账汇款。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发现,绝大多数案例的受害者是在24小时内完成了汇款操作,但在约四成案例中,受害者通常是在银行和警察的阻止下醒悟,挽回了钱款损失。

提醒:当陌生人在电话里指示您前往ATM机转账或前往柜台取款汇款,千万不要相信。有的诈骗团伙甚至会骗取被害人使用ATM机的英文界面,从而更方便操纵。如果有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或打断您,一定相信他们,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先打110。目前大多数银行和警方都有联动机制,就算钱款已经汇出,您报案越及时,阻止损失的可能性也越大。

手段冒充身份恐吓威胁最易得手

尽管骚扰、诈骗类电话和短信名目繁多,每年发生的诈骗案也数不胜数,但碍于取证、追赃及跨境缉凶的难度,电信诈骗案的破案率仍非常低。比如,去年1-8月,黑龙江哈尔滨市共发生电信诈骗案1720起,造成群众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但从破案情况看,哈市近3年共破获电信网络犯罪案件300余起,综合破案率为20%左右,且多为带破的外省市案件,哈市发生的网络电信诈骗案破案率尚不到4%。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电信诈骗”为关键词查询2011年至今的刑事案件,能筛选出462份判决书(因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制度2014年1月开始实施,案件主要集中在2014年及2015年)。对此统计发现,这462件判例涵盖近十种电信诈骗手段,被诈骗金额从0元到3000万元以上不等,遍布全国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关联境外11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外集团。在462个案件中,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并谎称被害人涉嫌洗钱、藏毒等犯罪活动的恐吓方式最为常见,占近1/4。这类案件通常由大团伙作案,甚至涉及境外诈骗集团。

提醒:如果有人说您涉嫌犯罪,首先拨打110进行询问,而不是听信对方所谓的警方、法院电话。如果“熟人”在电话里要求转账,应提出和对方当面核实,以甄别真假。对于一些所谓退款、退货需要认证的电话,不要相信“激活”“过期”等借口,如有必要,自己打官方客服电话确认。

参透六类微信骗局

如今,用微信的中老年朋友越来越多,骗子也很快盯上这块沃土。据统计,微信骗局受害对象多为妇女和中老年人。这些骗局背后的门道,值得警惕。

入会领善款:被骗43万

去年底,63岁的张梅英(化名)在老友介绍下,加入一个名为“百万扶贫慈善基金”的微信群,群里反复发送宣传语——“扶贫善款,是历朝历代老祖宗密存于海外的皇家资产!我们将把这笔巨额资产从存放的48个国家中拿回来!”

群主要求每位群友修改自己的头像为本人红底照片,昵称为“姓名+手机号+推荐人”。没多久,管理员开始以各种名义收费,如“群员只有缴纳费用方可成为会员,缴费越多,会员等级越高,将来分得的善款就越多”。

好几次,群员询问100万善款发放时间,群主都以各种理由搪塞,如“由于外国间谍破坏,领钱时间被推迟”。到目前,张梅英已投入3万元。该骗术受害者显然不止张梅英。10日,内部人员提供的一份名单显示,光一个“赵马驹团队”,受骗者就有1251人,有人被骗金额达43万元。

发红包行善被骗:气到咳血

信佛吃素、73岁的昆明人宁玉花坦言,自己在微信圈被骗得“不敢相信世人”。

5月,她所在的一个微信群进来一个所谓“居士”,每日宣扬“放生”,还在朋友圈发“二维码”,自称建了“南海放生群”,希望爱心人士加入。

宁玉花入群后,群里滚动着群规:“每天捐笔钱,助力南海放生,好人好报,保儿女平安。我们将定期公开钱款去向,用图片视频公示放生活动。”

见有群友常在群里发红包,热心公益的宁玉花也开始响应号召每天在群里发红包。在群主的“督促”下,宁玉花的红包由开始的每天20元涨到100多元,1个月发了4000多元,“当时想,既然用来行善,钱也花得值!”

不过,前不久有群友突然发现,放生活动照片来自网上。大家质疑和争吵持续了一晚上。等到第二天起床,宁玉花发现自己被移出了群。宁玉花再去以前的群找“居士”,不见踪影,才意识到上当了,“我气得高血压病犯了,咳出好几口血”。

为帮助大家防范微信圈骗局,本刊总结了多地警方揭露的一些微信圈六种常见骗局。

一、测试、投票获奖需填姓名、出生日期、电话,易泄露隐私。

二、入会员后领善款、补贴。善款往往是无源之水,补贴则没政策依据。

三、集赞换奖品。很多集赞活动都打着免费旗号,但兑现时仍有各类消费。

四、发红包做善事。所发红包容易被挪用,难以监督。

五、转发免费送。免费送的所谓“品牌商品”一般是劣等货。

六、转发领流量。其实是商家在筛选有效手机号,以便进行推销。

如何有效防范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手段翻新让人防不胜防,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支招大家如何防范此类电信诈骗:

一、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接到电话,不管对方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任何陌生人通过电话、网络、短信要求你对自己的存款进行转账、汇款的,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防止受骗。

二、无端的中奖信息是骗局

接到电话,只要一谈到中奖一律挂掉。天上不会掉馅饼,无端的中奖信息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骗局,不要因为一时的小贪婪使得自己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三、莫信“您家涉嫌重大犯罪”

接到电话,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诈骗分子谎称“您家电话高额欠费”并且声称“您家涉嫌重大犯罪”等,通常采用主动拨打居民家中座机电话或手机的形式,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称事主名下登记的座机有高额欠费,并称事主个人信息可能被他人冒用,事主银行账户存款涉嫌洗钱或诈骗活动等,以“保护”当事人财产为由,用电话指挥事主在ATM自动柜员机上操作,遇到这种情况,要立即挂掉电话。

四、不轻易点击短信链接

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这是利用短信链接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为手段的电信诈骗,作案者将事先制作好的木马病毒植入链接之中,用户点击后木马被植入手机,趁机获取手机中的银行卡等相关信息后,实施盗刷获利。

五、不点击陌生人发来的微信链接

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微信里有很多类似于“算命”的游戏,比如“测测你靠什么谋生”“测测你姓名的分数”等,这种游戏可能会在后台盗取你的手机号码,再让你输入您的名字去匹配,从而盗取你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信息。如果你再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宝,那可能会导致你的财产损失,请大家务必注意,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六、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

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170是虚拟运营商的专有号段,一些虚拟运营商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SIM卡的,真正实行实名制,会有一些困难,给手机安装一个安全软件,如果是骚扰电话,可提前知道。如果接到骚扰电话,在挂断电话后,可标注为“骚扰电话”。这样多人标注后,下一个用户再接到此电话,在来单显示上,会自动标注为“骚扰电话”,提醒用户可以拒接。

猜你喜欢

玉花骚扰电话诈骗
党的二十大献礼(玉花锦羽灼烁缤纷,国画)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陕西综合治理骚扰电话
13部门联手重拳整治骚扰电话
疯狂编辑部之骚扰电话
煤矿,那些抹不去的记忆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遇到骚扰电话怎么办?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