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老人”预警人际关系贫困
2017-03-23朱昌俊
金秋 2017年15期
文/朱昌俊
“下游老人”预警人际关系贫困
文/朱昌俊
近日,在日本非营利性扶助贫困老人福利团体工作12年之久的藤田孝典,出版了《下游老人》一书,指出生活贫困的“下游老人”正逐年增多,将给日本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冲击。相对于经济上的贫困,藤田孝典发现,在“下游老人”中,能建立起丰富人际关系的不多,他们大多处于“人际关系贫困”状态,孤立于社会而存在。
我国老龄化程度虽不及日本,但藤田孝典这种观察视角,已然是对我们应对老龄社会的一种现实提醒。
较之于传统社会的大家庭结构,随着现代流动社会的到来,小型家庭已普遍化,更多老年人处于独居、空巢状态,过去那种家庭之于老人的天然庇护作用与人际纽带关系正在弱化。另一方面,进入退休状态后,很多人从原有社会网络中退出,若不能与新的社会系统有效衔接,很可能导致精神上自我封闭。在如是背景下,对老人精神层面关注的必要性,不亚于物质层面。
因而,老有所养不应只是简单的保障吃穿住行,还应包括精神上的给养。
不过,要解决此问题仍任重道远。今年初,《人民日报》报道称,现实中,不少老人虽有交友、休闲娱乐意愿,却面临公共服务不足的尴尬。具体来说,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社会养老保障,需从传统的养老金发放升级为多元化的养老公共服务,如培育更多的养老志愿者与相关社会组织,参与到对老年人的日常关怀与休闲引导中来;鼓励市场探索发展养老社区,让老年人能更便利地获得融洽的人际关系网络等等。其次,老年人自身,也要敢于主动走向新的生活空间,结交新朋友。如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就发现,对生活满意度最高的退休老人们,平均都有16名可以依赖的朋友或熟人。
步入老年,应是人生走向一个新的阶段,而非跌落到人生的“下游”,无论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