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专业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7-03-23孙继红

大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评估专业

孙继红

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引导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都把结构调整作为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专业是高校与社会需求联结的桥梁和纽带,专业建设质量直接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度。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下发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各省教育厅根据通知要求,纷纷制定本省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评估试点。开展专业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引导高校明确办学定位,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系统梳理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专业评价(专业评估)相关研究论文(学位论文),可以精确把握专业评价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有利于为当前高校专业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一、研究思路

鉴于国内学术研究数据库中,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无论文献存储量、受众使用量均居国内文献研究数据库首位,本研究拟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数据库,选择“期刊”“学位论文”为检索对象,以“专业评价”和“专业评估”为关键词,字段选择“篇名”,逻辑词“或含”连接,不限定时间范围,进行高级检索,精确获取期刊文献409篇,学位论文29篇。检索时间为2017年12月16日。由于研究跨度时间比较长(1985—2017年,共计32年),本研究根据被引用率指标,选择其中被引用率最高的30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数据处理工具采用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以及CNKI自带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主要对文献进行高频关键词共现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以及研究趋势分析。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可以了解国内专业评价研究发展的关键词以及热点领域,把握最新研究动态与前沿,分析研究主题动态变化,进而为今后专业评价研究提供清晰研究脉络和理论与方法支持。

二、国内专业评价研究总体发文量分析

国内期刊文章有关专业评价研究起始于1985年,方东风和胡崇弟在《高教探索》上发表了《高等工业学校专业评估刍议》一文,文章明确了专业评估与院校评估的区别,确定了目标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考察面貌和指导工作相促进、系统内部独立与内外相关相统一的三个原则,并从师资力量、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果等5个方面设立相关评估指标体系。[1]同年,曹善华和陈士衡在《上海高教研究》第4期发表《同济大学专业评估的尝试》一文,从专业评估的目的和作用、专业评估的准则、专业评估的实施以及评估结果与分析等方面阐述了同济大学在专业评估方面的探索。[2]

从第一篇专业评价期刊文章自1985年刊出之后10余年,相关期刊论文发文量一直维持在每年2—5篇左右;从2001年开始,专业评价期刊发文量呈现增多趋势,并伴有波动性特征,2008年达到这一时期期刊论文发表最高点31篇;2009年有所回落,而后几年发文量继续稳中有升,2016年增至42篇,2017年不完全统计已达48篇。截至2017年,专业评价/评估相关研究累计期刊发文量为409篇,见图2-1。

图2-1 1985-2017年“专业评价”和“专业评估”期刊发文量总体趋势分布图

有关专业评价(评估)的学位论文最早发布于2004年,武汉大学张晓丹的硕士学位论文《高校竞争力与大学专业评价研究》(指导教师邱均平)。该硕士论文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大学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系统阐述大学专业评价体系并利用其指标体系对提升高校竞争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核心内容为各项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大学专业分类评价体系研究。[3]由图2-2可知,2004年至今以专业评估(评价)题名的学位论文已达28篇,2010年数量最多有7篇,近两年数量保持在4篇左右。

图2-2 2004-2017年“专业评价”和“专业评估”学位论文发文量总体趋势分布图

三、国内专业评价研究主题分析

图3-1和图3-2通过对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关键词进行网络分析,可以发现专业评估是期刊论文研究主题最高频关键词,其次是专业评价;学位论文研究最高频关键词是专业评估,其次是指标体系、人才培养和教学效果。

具体来看,期刊论文中专业评估关键词与指标体系、高职院校、高等教育等关联性密切;专业评价关键词与大学评价、中国大学、学科专业以及指标体系等关联密切。学位论文中,专业评估与指标体系、人才培养、教学效果、高等教育评估、本科教育等关联密切。与期刊论文不同的是,学位论文中的关键词专业评估与管理信息系统和合格评估也有一定关联。

图3-1 期刊论文关键词网络分析

图3-2 学位论文关键词网络分析

四、国内专业评价研究热点

在Citespace软件中,中心性测度指标采用Betweenness Centrality中间中心性指标,是指网络中经过某点并连接这两点的最短路径占这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线总数之比。中间中心性高的点往往位于连接两个不同聚类的路径上。[4]图4-1是通过Citespace做出的主题、关键词的混合网络。在制作过程中,将参数设置中的时间跨度设为“1985-2017”,在“Term Source”中选择“Title”“Abstract”“Author Keywords Plus”,Node Type选择“Term”和“Key Word”,文献共引系数c,cc,ccv调整为(2,2,20)、(2,2,20)和(2,2,20),Top N为50,选择MST算法。

图4-1知识图谱中,“专业评估”显示圆圈最大,为频数最高的关键词,频数为173;且其字体最大,表示其中心度最高,位于图谱的中央位置。其次,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等关键词的频次较高,且中心性较强。可见,专业评估、专业评价以及指标体系是其研究核心主题。

图4-1 1985-2017年专业评估高频关键词科学知识图谱

根据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按照频数及其中心性对关键词进行筛选、整合,得出表4-1。根据表4-1及图4-1可知,专业评估与专业评价是两个中心关键词,专业评估或专业评价的关键关联词依次是指标体系、研究生教育、高职院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等。因此专业评估或评价主要涉及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为了研究生教育、高职院校或高等教育发展,重点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上。

表4-1 1985-2017年专业评估高频关键词和中心性数据

续表

(一)专业评估(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

开展专业评估工作首先应处理好三对关系:在评估主体上要处理好学校评估与省级评估的关系,掌握评估标准,重视学校自我评估;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上要处理好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关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力求反映高校专业设置以来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提升高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在评估方法上要处理好专家集中评估与现场考察的关系,力求做到评估结论、等级结果的科学和公正。[5]国内较早开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教授,2004年开始连续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对全国的大学及专业给出相应的排行榜,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地方本科高校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由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三个一级指标构成,对应的二级指标包括人力资本、教学基础、专业优势、教师水平、学生水平、成果质量和科研效益。[6]徐秀英则从高校内部组织和实施本科专业评估工作实际出发,认为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来展开, 从专业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设置一级指标,逐项进行分解,得到各级分指标。[7]王玉琼等则认为高校校内本科专业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校内专业评估实践,构建专业持续发展的促进机制;校内专业评估应常态化,构建“低重心、常态化、开放式”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通过专业评估,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校内专业评估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必须以“理念创新—机制设计—实践探索”为基本模式。在设计的理念层面应围绕“内涵建设”,立足“学生”与“专业”的共同发展;在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上,应以专业特性为导向,凸显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评估体系运行上,应凸显评估体系与实践的互动,实现“上行”与“下行”的有机结合。[8]

(二)专业评估(评价)与专业建设

专业评估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以专业评估为导向可以促进专业建设。正确认识专业评估,把握专业评估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是以评促建的关键。童华炜等结合广州大学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建设的经验,就地方院校如何以专业评估促进专业建设做了一定探讨。[9]辽宁省教育厅开展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强化质量评估监测,并把质量评估监测的重心放在专业层面,目的是引导高校切实关注教育质量、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加快促进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评价面向省内高校已有三届毕业生的本科专业,按照“共同参与”和“共同可接受”原则,以学生和教师为重心,建立分专业分类的指标体系,探索基于诚信体系建设,政府主导、专家组织负责“管办评分离”的组织机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专家不进校的评价方式。 评价自 2012年开始已连续开展3年,累计参加评价的专业点达1,145个,占全省65所普通高校2,245个专业布点总数的近60%,覆盖在校生达70%。[10]

(三)专业评估(评价)与人才培养

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的重要形式。东北林业大学构建以专业评估为平台的评估管理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是建立学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积极有效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实现了以小抓大,以点抓面,提升了专业办学质量,彰显了专业办学特色,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11]毕家驹等以工程专业评估为例,认为通过专业评估可以促进专业教育高标准的建立,促使教育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带动专业走向国际并获得国际互认。他认为建立评估体系的过程就是重塑专业教育的过程,专业评估的开展可以给教育改革不断注入新动力。最后,他倡议工程教育评估体系必须立足于和国际工程教育评估接轨的起点上,认准加入华盛顿协议的行动目标。[12]其后,毕家驹系统介绍了国外高等学校和外部质量保证机构在专业评估方面的理念、原则和做法,论述专业评估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过程等,认为专业评估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重要工作。[13]

五、总结

纵览国内有关专业评价(评估)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国内专业评价仍处于起步阶段,其表现之一是大量介绍国外发达国家譬如美欧等成熟的专业评价理念、原则及做法;其二是较大篇幅论文在阐释专业评估、专业评价及专业认证等不同概念的内涵、意义、特征及区别等。在有关专业评价的国内研究中,对于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学术界研究较多并取得较大研究成果,但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更多关注于学校内部专业评价指标,而忽略或弱化了专业与外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考察。专业是高校与社会关联互动的纽带,关系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适应。尽管不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均提出专业评估要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实际进行结构调整,但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估指标及具体操作路径。未来专业评价的研究应聚焦于如何科学、客观测量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关联度或适应度等方面。

注释:

[1]方东风,胡崇弟.高等共有学校专业评估刍议[J].高教探索,1985,12:35-41.

[2]曹善华,陈士衡.同济大学专业评估的尝试[J].上海高教研究,1985,(4):100-103.

[3]张晓丹.高校竞争力与大学专业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04:3.

[4]陈悦,陈超美.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 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16.

[5]张正义,范夏.高职院校专业评估应处理好的三对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13):31-33.

[6]邱均平,徐蕾.地方院校本科专业评价的定位与方案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6):111-114.

[7]徐秀英.高等学校组织和实施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41-43.

[8]王玉琼,万明霞,戴立益.普通高校本科校内专业评估体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5):11-17.

[9]童华炜,张朝升.以专业评估促进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33-136.

[10]杨为群,等.探索专业评估方法促进高校内涵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11):14-16.

[11]安勇,王强,朱永林.建立以专业评估为平台的评估管理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43-44.

[12]毕家驹,陈以一,何敏娟.建立工程专业评估制度尽快提升工程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8-50.

[13]毕家驹.高校内部质量保证工作:专业评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4(6):66-79.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评估专业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