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策略研究分析

2017-03-23李友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期

李友

摘 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思想上会更加渴望独立自主,同时高中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进行班级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自主管理;学习环境;能力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参加考试的科目增加了两门,从简单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思想品德、物理、化学七门课变成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思想品德)、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门课,其中生物和地理也成为考试必考科目。从学生角度来看,首先是身份的转变,从青涩懵懂的初中生变成一个具备一定独立自理能力的高中生;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身高、体重、外观等外部特征上,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心理上对独立自由的向往这一特点也十分显著。因此,教师对高中生的班级教育管理应当适当调整,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尝试实施班级自主管理。

从整体上分析,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可以分为上课环节和下课环节两大部分。

一、上课环节

在高中三个年级中,每一年级的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

高一年级的学生是刚刚从初三过来的,经历了严格紧张的初三复习之后,突然进入高中这一管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松懈的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上,高一年级的老师应多加关注学生的状态变化,适当给予学生激励和鼓励,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高中和初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环境,高一新生对于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可能会成为他们学习路上的绊脚石,所以,随着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也是高一年级教师的重大任务。年龄的增长,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渴望自立,同时,他們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初步尝试把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接触自主学习,快速成长。

学生升入高二之后,经过一年的磨合与锻炼,学生对高中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已经十分了解了,学生基本适应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这一课堂模式,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继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已经驾轻就熟了。高二年级的学生会面临分科的选择,学生会结合自身各科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文理选择,其中几乎一半学生会选择以政治、历史、地理为小三门的文科,另一半学生会选择以物理、化学、生物为小三门的理科,分科之后,以理科为例,学生的文化课只需要重点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这也是高考要考的六门课,学生要对每门课都足够重视,其中,因为生物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学,学生会不太重视生物课,从而导致偏科现象,这一点老师必须着重强调。

高三学生从新学期开始,就会感受到高考的压力,伴随着心理、思维的成长提高,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日渐成熟,学生的自主学习基本已经没有问题了。高三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节约时间,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再逐个击破,不可采取全班统一“满堂灌”,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二、下课环节

高一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年龄比较小,再加上中考的重压终于释放,突如其来的大量课余时间会让学生十分茫然。高一年级的学生习惯了听从教师的安排,暂时还不适应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注意学生、辅助学生,引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后时间,不至于荒废这一成长的黄金时段。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一年的磨砺已经让他们可以科学合理地独立安排课余时间的学习与活动。高二年级的教师应在详细掌握学生的学习计划后指点学生,与学生多交流沟通。这一阶段,班级的自主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班级内部要做到分工明确,班干部、小组长与各个班级成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非常关键,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班级及学生宿舍纪律、卫生等方面才不会出现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步入高三之后,绝大部分的心思和时间会放在学习上,只有班级的自主管理正常高效地运作,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上学生基本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水平,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关注,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多观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安排好课余环节的“后勤”工作,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状态更昂扬的斗志迎接高考。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学生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和自主能力水平实施教育,做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自主管理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周丕,孙蕾.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3).

编辑 贺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