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23宁涛
宁涛
摘 要:国家三令五申不允许“体罚”学生,但是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合理范围内的“体罚”是可行的。体育教学中因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或者迟到、打闹等原因,可以进行适度“体罚”,通过重复性训练,大运动量的练习,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犯错一定会受到惩罚,从而减少犯错,而且多次的练习还能促进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熟练掌握运动技能。
关键词:“体罚”教育;体育教学;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中采用的“体罚”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锻炼及纠正其不良行为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中难以回避的问题。但在进行“体罚”教育时教师也必须遵守相关准则,确保“体罚”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及目标。
一、“体罚”在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体罚”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惩戒手段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因而其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因而需进行一定的体能训练,使学生的整体身体状况得以提升。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身体素质较差,且其对训练也容易产生抗拒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而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极限”方面的训练,确保其承受能力得以提高。合理的体罚教学则是培养其认真遵循教师的训练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在今后尽快适应社会。
(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部分学生受自身环境影响,其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往往没有坚毅的心理素质,他们觉得体育教学的训练内容太困难而畏缩不前,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时必须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迎难而上,而对于学生有违反体育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行为,适当采用体罚教学能够锻炼其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及纪律意识
社会各行各业中都有其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学生阶段必须严格培养其行为习惯,增强其纪律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学中除了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教学外,还需培养其道德品质、责任意识等,使其能适应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及纪律性。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对错,对于其违反课堂纪律及秩序的行为予以惩罚,能够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通过适当合理的体罚方式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纠正其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在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提高教学效率
“体罚”主要是在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影响教学目标时进行的,因而“体罚”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纪律性,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现代教学中提倡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且不赞同体罚的教学方式,但在体育课堂中部分学生好动且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因而易忽视学习,上课时不但不专注,还会认为体育课程就是“玩”,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适当的“体罚”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纪律性,从而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实施“体罚”教学的策略
在实际教学时必须明白“体罚”并非一律地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惩罚,更需保证其合理性、有效性等,因而体育教学中“体罚”方式的教学需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有目标性地进行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罚”并非是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主要是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让其明白错误。在进行“体罚”的过程中不可舍本逐末,需要明确“体罚”的教学目标,主要不是惩罚学生,而是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有依据性地进行
在體育教学中对学生采取“体罚”教学时必须要有依据性,保证理由正当合理,能够明确学生的错误,从而让学生知晓违反错误后需要惩罚。进行“体罚”时需保证其不带有随意性,并非学生犯错即采用“体罚”方式教学,只在学生无法遵守教师的训诫时才不得不使用“体罚”的手段教学,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也更容易取得学生的认同。此外,由于不同学生其身体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在进行“体罚”时教师也需保证惩罚的尺度要合理,避免惩罚过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有理智性地进行
“体罚”主要是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环境,因而在采用“体罚”教学时不应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失去理智,需保证教师自身情绪稳定、理智。此外,需保证“体罚”的内容有规定性,不是盲目进行,而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且教师能够依据规定进行处理,确保“体罚”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现代体育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约束与纠正,采用“体罚”的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在进行“体罚”教育时必须明确学生的错误,保证“体罚”具有目标性、依据性、理智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并能够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及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英.基于伦理学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罗永义,仇军.基于惩戒教育理论的体育惩戒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2).
[3]郑春梅.主体性体育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