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普通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2017-03-23杨洋
杨洋
(唐山学院体育部)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唐山市普通高校参加健美操俱乐部的学生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深受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青昧,具有较强的健身、健心价值,并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提出了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发展对策,即在高校举办健美操比赛;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高校 健美操 俱乐部
健美操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形式,得到广大学生,特别是广大在校女生的喜欢 ,并迅速在普通高校得到大力推广。健美操是一种融体操、舞蹈于一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练习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可以促进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如柔韧、敏捷、协调性、节奏感等,而且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陶冶高尚情操。在此基础上,探寻一种有利干促进学生发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式和前提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种积极的可行的方式,将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唐山市普通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现状
1.1教学形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通过对唐山市各个普通高校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采用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的模式:在每周正常的上课时间内,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项目进行练习,每个项目上课期间都会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多次参与不同的运动项目,这样摆脱了以往一学期只能选择一个运动项目的困境 ,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健美操俱乐部的教学内容。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健美操课教学的模式。这种形式打破了以前以系,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仅以年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对唐山市部分高校的调研,大部分高校开展的健美操俱乐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搏击操、啦啦操、瑜伽、有氧健美操等练习形式。学生以个人身体素质与兴趣爱好为依据进行选项教学,破除在传统教学中院系班级、课程安排、教学进度的限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体育俱乐部的考核方式。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宗旨是依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 自觉锻炼的习惯。目前,唐山市大部分高校在保证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素质考核和技术考核,让学生先完成男生 1000米和女生800米的素质测试后,才能参加技术考试。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也为进行健美操专项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体能基础。而技术考核方式主要是要求学生在规定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一段“自编操”或“固定操”的动作,并且要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因此,这种考核方式实现了学生自由与约束的合理结合,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2.结果与分析
2.1学校领导重视度。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领导的重视度对于俱乐部的开展起主导作用,认为领导重视度对于健美操俱乐部的开展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只有很少数的学生,这充分说明了校领导对于健美操俱乐部成立的主导性作用。所有體育项目都是需要多方面的投入,没有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是难以发展的;健美操项目场地也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造成很多高校主管的重视度不够。另外,校领导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喜好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开展的该项运动的投入度。
2.2教师积极性以及专业能力。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将极大地左右学生对于该项目学习的专注度。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体育教师通过运动技能的传授,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明确体育运动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体育运动对每个人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教师应该根据健美操项目优势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寻求适合学生兴趣发展的教学内容,用丰富教学手段取代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多组织举行不同级别的健美操比赛,让更多的同学看到健美操运动的魅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健美操练习当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上课内容与考试内容的衔接,多安排耐力素质练习,增加同学们的心肺功能和肌肉持久耐力,真正做到体育锻炼效果与同学们的兴趣同步
2.3场地器材建设与维护。由于健美操项目自身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建设及维护对于健美操俱乐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整体情况来看,场馆、设施 、器材、经费等条件缺乏的高校为数不少,满足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的院校较少。由于健美操对于器材场地的要求比较高,后期的维护也是比较重要的。没有场地器材虽然也能组织起来,但是绝对时间不会长久。因此,学校应该尽量加强对健美操俱乐部场地器材的建设,才会为健美操俱乐部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3.建议
3.1合理的目标设置是唐山市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身心协调。在评价和考核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健美操俱乐部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都应纳入考核范围之中。健美操俱乐部的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还要从各个高校的教学条件的实际出发。
3.2加大宣传力度,主管体育的学校领导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健美操俱乐部的认识,重视学校健美操俱乐部的普及与发展工作。一方面学校主管领导要制定出一 系列适合健美操俱乐部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比赛的进行扩大健美操俱乐部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力。
3.3提高高校任课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在教师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提高健美操专任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处于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这样才能给广大的高校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1]潘媛媛.对北京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经费问题的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硕士论文,2008
[2]邱廉洁.高校体育俱乐部产业化发展探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4)
[3]刘志敏等.小康社会的高校体育一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