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森林将会让中国更美丽
2017-03-23金文兵
金文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林业科技研究所)
【摘要】“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口号,“低碳环保”又是全人类的经济发展共识。森林树木作为最重要的环保资源,已经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认同。本文以森林资源为例,就低碳环保的重要意义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林业资源 低碳经济 环保意义
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提出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口号以来,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展新能源、新动力、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已经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低碳经济也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世博园区内建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大量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 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更是一次低碳奥运会典范。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時代命题,几乎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于是,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巴西人向世界观众捧出了一颗拯救地球的心。
绿色环保的主题,不仅是开幕式的突出展示,也在熄灭火炬那一刻得到强化。自天而降的雨水浇灭了燃烧了十六天的火炬,一棵大树就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生成。完全可以说,早在参赛选手释放洪荒之力以前,里约奥组委就绞尽脑汁,集结巴西人民的想象力,用不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十二分之一的预算,在上帝之城,为全世界的人们献上一场完美的环保奥运盛会。巴西政府利用中东部丰富的甘蔗资源,开发生物能源,取代了化石能源。还有太阳能与风电,据称已经抵消了70%的碳排放量。
又如建造“临时场馆”,以及“奥运垃圾”的全回收。还有被称为“史上最小”的火炬盆。开幕式上巴西马拉松运动员德?利马点燃本届奥运会主火炬,但火炬台却只是象征性地燃起一小团火焰,打破了以往主火炬必用大团火焰的传统。更值得注意的是,开幕式入场的运动员,每人都会取一颗树苗或者树种,207个代表团将把207个不同树种,共计1.1万颗树种,种到备好的容器中。而这些树苗将被移种至奥林匹克公园,最终长成大树,也将成为里约的奥运遗产——运动员森林。——环保的主题已经贯彻到奥运会的每一个方面了。
中国辽阔的地域范围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孕育了类型多样、种类繁多、结构丰富的森林资源。根据中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目前,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5%,活林木总蓄积量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21亿立方米。根据《2005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世界森林总面积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40.77亿公顷下降至2000年的39.89亿公顷,再进一步降至2005年39.52亿公顷,其中1990-2000年间的年均下降量8.87亿公顷,年均降速0.22%。从各洲森林资源发展情况看,非洲森林面积退化最为严重,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
与此相反,欧洲和亚洲森林面积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亚洲森林面积扩大步伐显著高于欧洲。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 “气候变化在经济学上提出了独一无二的挑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市场失灵现象”。为此,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而保护可贵的森林资源,在低碳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森林面积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森林面积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森林的地理分布不平衡,欧洲和南美洲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这两个地区的森林面积之和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1/2,其余1/2的森林分布在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其中亚洲森林面积的比重仅有14.46%,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然而从人均森林占有量来看,由于亚洲人口高度稠密,人均森林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0.15公顷。从国家角度看,在所关注的213个国家中,有73个国家的人均森林面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0个国家的人均森林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相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公顷,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62公顷。由此看,在森林保护以及植树造林方面,我们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低碳环保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因为多年来乱砍滥伐、超载放牧以及盲目开垦草地等原因,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得我国草原土地荒漠化严重。在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我国沙漠化土地不仅具有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具有发展速率加快,沙漠日趋严重的态势。全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达262.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超过耕地面积的总和;全国30个省份的889个县、旗、区分布有沙化土地,影响着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据统计,我国沙漠化土地约1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以上,沙化发展速度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每年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前5年每年达2460平方公里,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北方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面积大,土壤沙化严重,频繁出现沙尘暴,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环境受到影响。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先后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源风沙治理、三江源头保护和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等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和防沙固沙工程建设,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我国近10年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近万亿元,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虽然生态退化的现象有所缓和,但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生态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因此在努力发展林业资源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永不停步。要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做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