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创新大赛提升机械学生创新能力
2017-03-23楼建忠
楼建忠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更偏重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同时也使得教师有机会走近企业,了解企业,结合企业需求展开教学,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通过以赛带教途径,能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能有效地暴露出教学中的缺陷,弥补教学不足,在实践中规范教学体系,在教学中融入创新评价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 项岗实习 人才培养模式
1 高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机电类学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机电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更偏重操作能力,然而,高职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了教学岗位,他们往往更加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技能的培养,由于没有在企业生产一线经过锻炼,缺少工作经验,因此,他们只能根据课本上的一些案例进行教学。然而课本中的案例很多也是脱离了生产实际,或者已经跟不上当今时代,不能与企业事迹紧密结合,缺乏教学的实用价值。但是教师很少会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往往凭借个人的实际经验进行授课,虽然学生对具体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知,或者会已经会进行运用,但是这些知识不一定是企业真正所需要的,由此,很多高职学生进入企业后,很少能体现出他的优势,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才能上岗,这说明了高职教学很大程度上和企业生产相脱节的。
2 大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
高职各类机械创新大赛提供了这样一条有效连接校企的纽带。越来越多的企業开始参与到高职各类大赛当中,其中很多比赛题目都与企业的生产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同时也使得教师有机会走近企业,了解企业,结合企业需求展开教学,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近年来,高职机械创新大赛受到了高职院校领导和师生的重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大赛的题目都是跟企业生产很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和难度上都非常具有代表性。高职机械创新大赛能普遍反映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同时各类技能大赛也已经成为高职师生展示自我和检验能力的平台。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或者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对自我的专业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自我的进步和提升。在大赛过程中,教师会碰到各类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到专业中的前沿动向,认识到教材中的不足,激励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和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将其融合到教学中,让教学紧跟专业发展的步伐,更具先进性和时代性。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能够检验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师和学生的进步和提升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3 通过以赛带教途径,推进教学改革
高职技能大赛,考察的更多的是学生的技能水平,这也从根本上扭转了教师过去那种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思想。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树立起技能教育的理念,并在各专业的教学中积极贯彻这种教育理念,逐步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教师将大赛中遇到的一些新的想法和理念融入到课堂中,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大赛指导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有利于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和方向,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可以按照大赛的模式进行规划和设计,中课堂中融入大赛的内容,将大赛的课题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具体学习任务。比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按照大赛的要求设计案例教学,完善课程体系,有利于进一步使教学内容更加和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同时结合大赛项目,更大程度上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质量得以大大地提高。
4通过大赛暴露缺陷,弥补教学不足
在参加技能大赛或者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教师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题目,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而且通过与其他参赛者之间进行对比和交流,教师可以清楚地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面的短项和缺陷,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把大赛的经验、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从教学内容和手段等方面带动实践教学的改革,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水平的提高,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促使高职教学工作不断走上新台阶,对实践教学起到补充、完善、创新的作用,有效的带动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5 规范教学体系 ,融入创新评价
目前很多高校对学生的期末考试或者作业只给出成绩,很少对其进行分析和纠正,使得学生不明白自己出错误主要在哪里,今后很容易犯相同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实质性理解,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更有效地规范教学体系,有必要对我国传统的考核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原有教学体系中缺乏对创造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记忆能力,而应该着重于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价,着眼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性的评价,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体现能力的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应更注重技能,将高职技能大赛与学生的学习评价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高职技能大赛的重要性,自觉投入到高职技能大赛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学生在大赛中获得好成绩,能提高社会声誉、稳定招生规模,扩大专业的品牌效应。
技能大赛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岗实习”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各类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技能竞赛中,技能竞赛的一些项目与企业联办,大部分技能竞赛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评委,评判标准与企业生产对接。可以邀请企业来校进行专业指导,同时使得教师能真正了解企业的要求,同时获得企业的物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建设了实训基地。一些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技能竞赛,希望加强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扩大自身的影响,得到将来优秀的人力资源。企业支持职业教育是一种着眼未来的行为,技能大赛有力地推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发展和完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赛紧贴企业需求,引领职业教育与企业接轨,而通过企业参与技能大赛,增加了学校与企业的接触机会,为以后校企合作的更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冉志晗,夏蓓洁.培育当代民族精神,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J].北京: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7).
[2]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4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