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题秀场:“仰望大树”

2017-03-23黄松海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借物相融香樟

【作文金题】

城市里,乡野间,总能见到一些枝繁叶茂的大树,粗壮的枝干,撑起繁茂的枝叶,如一把巨伞,隐蔽着树下的生灵。仰望大树,有时会沉醉在绿荫中,有时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或许还有敬畏和沧桑感。

请以《仰望大树》为题,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借物抒情的命题作文,如何写好此类作文呢?大家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展开联想,确立主旨。写此文,要善于联想。我们可由大树的“绿荫”浓密,无私奉献,联想到为祖国建设作基石的工人、农民、战士等,在相似联想之中讴歌其奉献精神;可由大树与天公“试比高”的参天之势,想到人类与它相比其生命是何等的渺小,利用对比联想抒写对大树的敬畏之情;可由大树的成长历程想到万物生长的过程,由大树木质之优,想到万物之美,以相关联想的方法歌颂其成长之美,生命之美;还可由大树之现在,想到大树之未来,以推测联想的方式来赞美其绿意长青,生命永恒。总之,我们一定要由外到内发掘出大树之“高大上”,然后锁定这些赞美之点,写出意蕴丰厚的美文来。

二、描摹生动,抒发真情。借物抒情,一定要做到描摹生动,情景交融。如何达到此种境地呢?首先要调动“五觉”,细腻描绘大树的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方面,让大树触手可摸、色味俱全。其次是讲究方法。描写大树之时,不妨按远近高低,早晚四季,内外表里等不同的观察顺序来进行写作,还可采用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妙用对比等方法,增添血肉,彰显丰满。且看茅盾《白杨礼赞》这一片断:“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作者就紧扣“力争上游”一语,进行生动描摹。先从总体勾勒,然后分别从干、枝、叶、皮等方面分说,由下而上地展示了其内在的气质,从外到内活现了白杨树的神韵风采。再者就是要把自我情感主动介入于景物之中,融入于事物之间,就会达到“物中有我”之境,让笔下的景物具有灵性。在写作之时,大家不妨层层追问:仰望大树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悟,对自我有何深刻启示……如此深思,就会深刻地发掘其内在的意蕴,自我情感的体验也就会自然地渗透在行文的字里行间,使文章的情与景、情与理有机相融。

三、优化语言,表达灵动。写此文,语言精美才会让大树的形象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不妨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与抒情于一炉,先咏物后抒怀,以多样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灵动多姿,生动形象。我们不妨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大树鲜明的特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我们还可引用或化用名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增強语言的文学色彩,提升文章的意蕴。比如“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张晓风的《行道树》)”、“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林清玄《桃花心木》)” 写作此文,我们的语言只有灵动多姿起来,才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才会使文章情理相融,意蕴无穷!

【学生佳作一】

仰望大树

湖北省松滋市南海中学 邓婷悦

校园中的气息永远是那么炽热,因为有朗朗书声,有飞扬的青春,还有那一颗颗力争上游的心灵。然而,那棵有30余年的香樟所绽放的静谧的微笑,便会使你忍不住沉静下来,驻足观望。

走近它,你定会为那枝干的粗壮而惊叹。展开双臂,无以回报它给你那最宽阔、最深沉的拥抱,侧耳静听,也许还能有幸听到仿佛来自另一时空的低语。谁会知道这香樟默默记载了多少故事?乌黑树皮上的纹路清晰可见,斗折蛇行,一直向上、向下、向周围伸展、蔓延、拓宽……像是古老的图腾或是神秘的文字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攀附在枝干上,等着我们慢慢去解读、去领悟。

再往上看,让你的视线一直触及香樟的顶端,不难发现,它是校园中最高大的植物了,比周围任何一颗树都要雄伟。树昂着头直窜教学楼上方,风儿扫过,恍惚竟可以听到它响彻云霄的欢呼声,那声音里透着无穷无尽的快乐。树的最高处呈尖形,像是一枚大号的钉子,被广阔的蓝天这磁铁吸引着,一刻不停地向上钻、往上升,用更高远的视角精确审视更宽广的世界。让这被囚禁起来的心不禁也微微颤抖,以为就如此一直一直看下去,便可抵达心中的蓝天了。

上帝不会永远给予大地阳光,当风雨来临时香樟会如何应对?当雨滴从天而降,那些茂盛的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叶子便在风的鼓动下高声叫喊着,以胜利预言家的姿态争先恐后地迎接雨滴。雨狠狠砸到一片绿叶上,叫嚣着下坠,不久又被另一片叶子拦住,幸运的话,它终会平安躺在一片坚韧的树叶中央,静静等待再次回到天上。不管是雨滴还是雨点,都被一片片负有责任感的叶儿用心保护,因此树下很少受到雨水的侵蚀。这样,叶子们的守护又多了一份重要的意义。待到风雨过后,阳光普照之时,香樟便快活地抖一抖身子,放声大笑。看着它,你不觉得我们身上也有密叶般沉甸甸的责任吗?

香樟,并不神奇,可我就是觉得它明智,因为它总以最完美的方式将我们引进知识的殿堂;香樟,并不名贵,可我就是觉得它伟岸,因为它勇于挣脱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触摸理想的蓝天;香樟,并不特别,可我就是觉得它高大,因为它懂得责任的真谛,用心守护一方净土。一个人必须有太阳,正如一个人必须有信仰,香樟的信仰,就是我的信仰。

【简评】

本文是一篇文采斐然的借物抒情的佳作,其突出特色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咏物抒怀,构思精巧。开篇运用对比之法,引出描写对象,接着以“观”字统领下文,采用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之法,分层细绘,极其传神地写出了香樟的特质——明智、伟岸、高大,深情地赞美其勇于追求、志存高远、懂得责任的精神。文章由形到神,由物及人,层层深入,使得文章具有层递之美,意蕴之美。

二、描摹生动,情理相融。文中运用多种辞格,工笔描绘树干、树皮、树尖、树冠、树叶等方面,使得香樟之神韵跃然纸上。如“树昂着头直窜教学楼上方,风儿扫过,恍惚竟可以听到它响彻云霄的欢呼声,那声音里透着无穷无尽的快乐”、“待到风雨过后,阳光普照之时,香樟便快活地抖一抖身子,放声大笑”等句,运用拟人与夸张之法,传神展现香樟的追求与守护之乐。不仅如此,作者还在描写之后,由此及彼,联想自然,想象丰富,使得情理相融,意蕴深刻,妙不可言。尤其是结尾段的画龙点睛,可谓言简意丰,精妙绝伦。

【指导老师:黄松海】

猜你喜欢

借物相融香樟
江南的香樟
从《落花生》谈“借物喻人”
延续风雅
心相融
香樟 香樟
香樟树,樟树香
《落花生》中的借物喻人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不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