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2017-03-23苏阳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比重

苏阳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理论界对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展开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基于此,依次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量的研究、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原因、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比重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08-02

当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份额的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引发了国内理论界研究的热潮,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占比的大小、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原因以及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对策等方面。本文的目的在于,从这几个方面对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一、劳动报酬的研究

初次分配发生在企业单位内部,是国民总收入在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的“劳动报酬”究竟该如何理解?学术界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争议。

第一,劳动报酬即劳动者报酬。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劳动报酬”应该是且仅是企业内部劳动力要素全部的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相对。但是,国内很多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其与“劳动者报酬”相混淆,在计算的过程中直接采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只有“劳动者报酬”,而无“劳动报酬”),把城乡自雇经营者的营业收入计入“劳动报酬”(白重恩,2009;李稻葵,2009;罗长远、张军2009),使得得出的劳动报酬占比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第二,劳动报酬即工资报酬。胡放之(2009)指出,所谓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主要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虽然“雇员报酬”和“工资总额”用词不同,但都指的是雇佣劳动者所获得的全部报酬,是劳动关系中劳动报酬,与中央保持一致。

第三,劳动报酬即工资报酬加一部分城乡自雇者收入。张车伟、张士斌(2010)在研究劳动报酬占比时,依据约翰逊(Johnson,1954)方法对国家统计局劳动报酬数据进行调整,即将城乡自雇者经营收入的2/3归属劳动报酬,1/3归属资本收益。这是吸收国际经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但仍有其不足之处。

二、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原因分析

关于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原因,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基本上涵盖了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所有因素:从市场角度看,包括资源配置特征、生产技术条件、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对外贸易和全球化等;就政府因素而言,主要包括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国内学术界对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有制比例下降,私有制比例上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一定的分配形式是以生产条件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和生产当事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前提的。因此,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地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在马克思眼里,分配关系是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分配方式也逐步成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引起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程恩富(2010)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劳动报酬占比下降是公有制的比重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的客观结果。吴宣恭(2011)同样指出,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是私营业主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可见,所有制结构变化引起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在学界基本上可以达成共识。

第二,财政分权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财政分权后的地方政府在政治和经济双重压力下自觉地为资本的运营“开绿灯”,政府与资本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联盟关系,导致了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王永钦等(2007)、陆铭(2008)指出,分税制改革引起了地方政府之间的“招商引资竞赛”,抬高了资本的要价能力,对劳动收入占比不利。祁毓、李祥云(2011)指出,中国分权式的财政改革导致地方政府放松劳工保护,而且在协调劳资关系时偏向资方,从而引起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可见,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的压力下,不仅努力为资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面对劳资矛盾时不作为,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也就不可避免。

第三,劳动政策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在政府重视GDP的增长的前提下,劳动政策的具体实施状况同劳动政策的规定之间存在着几乎是全方位的巨大落差,即劳动政策的“实然”状况远远低于政策的“應然”状况,劳动政策对劳动者的保护大打折扣,为资本侵蚀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劳动报酬占比下降。韩金华等(2009)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占比的演变轨迹、原因及对策,指出:“国家或政府对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经济政策和制度创新的制定更多地向企业或资本所有者倾斜,而忽视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刘尚希(2013)也指出:“现行的各种政策、法律、地方政府行为实际上都是袒护资方。”不难发现,财政分权引起劳动保护弱化,从而引起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的劳动报酬占比最高,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居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化。李稻葵等(2009)认为,劳动收入占比与经济发展阶段存在U型规律,其中产业结构演变是引起整个经济劳动收入占比变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白重恩、钱震杰(2009)则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劳动报酬占比变化,认为在1995—2007年间,劳动收入占比降幅的60%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这是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具体来说,一方面是经济结构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劳动报酬下降。从中可以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调整,特别是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而第三产业未能充分发展,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似乎成为必然。

第五,垄断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垄断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对劳动占比的影响,一方面是产品的市场垄断。产品的市场垄断能使得资本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从而挤压劳动报酬。白重恩等(2008)选取全部国有企业、规模以上私人企业为样本,对资本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考察发现,产品市场垄断加剧是近年来资本收入份额上扬(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笔者注)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是行业垄断。白重恩2010年6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文《劳动收入占比降低,症结在行业垄断》时指出:“导致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不合理因素,主要是垄断行业利润大幅增加……垄断行业利润主要用于再投资,资本收益就会挤占劳动收入。”产品市场和行业垄断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可能会对劳动者报酬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劳动收入占比降低,症结在行业垄断。”这样的说法未免太过于渲染行业垄断的“过”,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反对公有制,掩盖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真正根源。因此,垄断并没有对劳动报酬占比下降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提高初次分配劳动占比的路径研究

在导致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诸多因素当中,有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经济结构转型、技术发展进步;有些则是可以改变的,如劳动保护放松等。因此,必须改变可以改变的,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学术界基于对劳动收入占比问题及其原因的不同认识,提出了提高劳动收入占比的不同思路与对策。

第一,树立“劳资共享”的理念。江苏省委党校李炳炎(2005)指出:“应把公有制分享经济运行机制引入初次分配领域,用净收入分成制来代替现有工资制。职工的收入就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职工的劳动贡献,就能实现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者收入按比例同步增长,从而在初次分配领域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第二,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前面已经提到,政府和市场对劳动报酬占比下降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在初次分配中既要讓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也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者相互补充(苏海南,2010)。一方面,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健全集体协商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宋晓梧,2011)。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薪酬价位、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工资指导线等制度,加强对劳动定额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要健全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邹震,2010)。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必须加强政府的作为,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推进劳动政策的切实贯彻执行,建立劳动工资的长效增长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

第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具体措施。提高劳动报酬占比,首要的就是要加强劳动报酬占比的所有制基础,从源头上遏制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得到了理论界学者的一致认可。程恩富(2010)指出:“壮大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公有经济是限制非公经济剥削、提高劳动收入的重要途径和首要条件。”宋留清、李炳炎(2010)指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所规定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所必然要求的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大力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吴宣恭(2010)认为,要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发展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有制,在发挥私有经济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对其监管,减少负面影响,以此从根源上提高劳动占比。当然,这强化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加强对其的监督和管理,与时俱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杨宜勇(2010)强调,要整顿和规范初次分配秩序,有必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消除行政性垄断,促进行业竞争,最终消除垄断利润。

参考文献:

[1] 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8).

[2]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5).

[3] 李炳炎,江皓.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6).

[4] 吴宣恭.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根源和解决途径[J].经济学动态,2010,(11).

[责任编辑 吴 迪]

猜你喜欢

比重
蛆粪颗粒群物理参数与剪切强度的关系
关于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泳式构成”的探讨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从物理学中物体的“比重”概念分析路基工程的保水状态对路基稳定与安全的作用
水泥加固粘土的试验研究
不同年级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