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电影本体心理学如何在影像中同一人类心身
2017-03-23曹睿卓
摘 要:1975年“电影精神分析学”作为理论术语被正式提出,该理论建立在传统的“主客二分”的知识基础上,将精神和身体分裂开来研究,强调无意识的存在和对人类意识与行为的决定性作用,电影精神分析学在解剖人物无意识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如何让人恢复精神、身体的健康,于是研究关于如何使人适应生存的个体化过程,电影本体心理学应运而生。
关键词:电影精神分析学;主客二分;电影本体心理学
作者简介:曹睿卓(1988-),女,山西太原人,湖南科技大学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1
一、本体心理学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50年代以安德烈·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电影纪实美学理论以及60年代以麦茨为代表的电影符号学被誉为是世界电影理论史中大三奇峰。三大理论对电影的观念都超越了电影创作的表层而直指影像的本体,并对电影本质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建设性探寻,三大理论具有对立性,巴赞反对蒙太奇创作理念,而麦茨又反对巴赞的非理性思维方式。三大理论随着环境、時代、科技的发展对电影的本体概念也做出了螺旋上升式的定义。就在各种理论相互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可以隐约感受到有一种理论正潜移默化的形成,从默片时代卓别林演绎电影中的人道主义的流露,到先锋派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制作,再到意大利心理现实主义电影的亮相,以及参与到电影符号学中,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符号学,都昭示着电影精神分析学、电影本体心理学从萌芽到逐步成熟。
国际本体心理学之父安东尼奥·梅内盖蒂创造了本体心理学,本体心理学是关于人类生活的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生存如何适应生活个体化过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生活中间接表现的精神活动,认为人是一个活动的单位,包括身体行为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这些行为中只有小部分是有意识的,而绝大多事都是无意识的行为。本体心理学是建立在世界本体与价值本体合一的基础之上做理论研究的。与精神分析学视阈中的精神与身体是呈残缺分离状不同,本体心理学力求将精神和躯体合二为一,认为从心理到躯体没有任何无缘由的分离,只是存在连续同一性以及相同意义上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无意识在电影本体心理学的先决地位
“无意识是意识及其内容的先验性限定因素,理性只是人类偏见及短视的总和”[1],荣格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是受到异己力量的驱动,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来自创作中无意识的情绪奔发,艺术家只是无意识的奴役。“艺术家不是拥有自由意志、寻找实现其个人目的的人,而是一个允许艺术通过他实现艺术目的的人”[2]。梅内盖蒂承认为电影本体心理学视阈下的电影是无意识投射形成的产物,认为电影是个体和集体无意识的表征,本体心理学的三大发现在电影创作活动中参也密切其中,三大发现包括“本体自在、偏差屏和心理感应场”。当导演创作电影时,那些潜意识中的偏差屏所固有的创作模式势必会在无形中影响创作,同样对于观众而言,也会将无意识潜在的东西投射到影像中,这个过程中偏差屏起了作用。偏差屏是与主体精神活动共生的一种机制,人在生活因携即固有的以生存为必要条件的环境中认识了自我,自我的确立,偏差屏就开始起作用,偏差屏是一种在大脑中累积的知觉程序对现实形象进行歪曲投射的结果,能够引起幻觉的心理机制,使先验的我的表达被终止,使人强制性地同本体自我分离,到时人呗纳入程序中,被现实左右。
三、电影本体心理学实现人的生存表征
梅内盖蒂将“人”分为本体自在、经验自我、逻辑自我三种势态。本体自在是生命载体的核心,被赋予生命本初的遗传因子,是个体智慧和机体的有机结合,并达到适应于环境的最好天性要求。先验自我是本体自在活动着的人的基本形态,在意识到先验自我这一原则之前,人对自身的存在是无意识的。偏差屏参与到先验自我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中形成了逻辑自我,当偏差屏作用的先验自我和环境和谐一致时,逻辑自我就是健康和幸福的;当偏差屏作用在先验自我和环境时是矛盾的,逻辑自我就会陷入痛苦和疾病中,影响逻辑自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童年时期受到家庭和相关社会教育的影响等,在偏差屏的作用下逻辑自我是被外部环境修改过的我,而逻辑自我也会在无意识中强化偏差屏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文明可以通过压抑本能,而给人类造成痛苦。梅内盖蒂认为当文明背叛了生命的永恒规律时,文明就是反人类的,即当偏差屏违背本我自在时,是需要否定和批判的。减小偏差屏的作用就必须要更符合现实,符合人本能生存的现实,真正的认知不是某种先验性的存在,而是当时当地的人的内心依据现实做出的反映。本体心理学旨在帮助人类寻找到被隐藏在各种程序中与情节蒙蔽下的本体自在,以及在本体自我中所蕴含的生命欢乐的本源动力。本体心理学对“本体自在”的种种追溯探索,都指向了本体艺术的功能,而电影恰是本体艺术功能的载体,电影本体心理学在影像中揭露生活,为人类指出生存法则,电影本体心理学的全部活动可以看做是为电影的创作而努力,而电影也成为自我内省与自我实现的语言和工具,同时也是我们生存的先验表征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瑞士]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徐德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2][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