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花园茶会》中的现代性

2017-03-23秦艳

青年文学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情节象征现代

摘 要:《花园茶会》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代表作,集中展现了她作为现代派开拓者的各种写作技巧。本文将拟从淡化故事情节、限制叙述者的视点、象征手法的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为读者展现该文本是如何体现现代性的。

关键词:现代;情节;叙述视点;象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20世纪初英国现代小说的开拓者。她对英国文学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对短篇小说的创新改革上。她大胆革新小说题材,将常常被忽略的日常生活场景作为写作对象,从貌似平凡的事务与场景中挖掘人生的深刻道理,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效果;锐意创新小说写作技巧,一反传统小说由外而内的关注转变为由内而外的关注与自省,将人物内心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淡化故事情节,使用意识流、象征手法以及频繁转变叙述方法等手段使得小说写作打上了明显的了现代主义烙印。她的出现标志着英国短篇小说进入了一个“现代的成熟阶段”。[1]《花园茶会》作为她的经典作品之一,“以薛立丹太太一家在花园筹办茶会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萝拉在听说邻居男主人意外死亡后,为表示同情要求姐姐和母亲停办茶会,却被拒绝,在茶会结束后,她又应母亲要求去看望死者家属的过程。”[2]通过分析该小说,我们将进一步领会曼氏是如何将现代理论应用在她的作品当中的。

一、淡化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原本是传统小说家架构文本的中坚,但是曼氏大胆抛弃完整故事情节,只选取故事中的某一个镜头,无限放大关注,将聚焦点转移到人物内心世界。在关注人物内心的同时,为了凸显真实性,她以人物的心理时间为主线,以思维活动为重点,任凭思绪来回跳跃颠覆。这样故事便消解了传统小说遵循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性,给人一种凌乱芜杂,不知所云甚至有不可可解读之感。

故事一开始就是对天气描述:“那天天气终究是恰如人意。就是预先定制,也不会有更完美的天气来开花园茶会了” [3]这句话表现了人物轻松敞亮的心情。与其说是天气好,不如说是人物心情好,是人物的有色眼镜让天气变得无限明亮。文本花了大量笔墨对人物的心情进行衬托,尤其是简短词语和动词的使用,更让人物有种掩饰不住的喜悦,“来啦!她滑了开去,掠过草坪,上了小路,上台阶,穿阳台,进了门廊”,“忽然间她止不住自己,跑向劳利,轻轻地迅速地拥抱他一下。‘奥,我真爱宴会,‘你呢?萝拉说着,几乎喘不过气来。”[3]这些反映了他们在筹办茶会过程中那轻松愉快,如晨鸟高飞的愉悦。文本从开始一直都是对这些琐事的一一描写,描写之细致仿佛时间都停滞不动了。行文直到中间篇幅,我们才能发现一点故事情节的影子,但只是一笔带过:“死了一个人。就在这儿下头的那些小房子里”,“名叫斯考特,是个赶大车的,他的马看见一架拖拉机,受惊了,把他甩出车来,后脑勺着地,遭了难了”,“留下个老婆和五個小的” [3]故事情节简化到了极致。而大量的篇幅是描写环境来衬托人物心情或者直接呈现萝拉的思绪变动。

在这里读者能够明显得感受到故事情节已不再重要,而人物内心的冲突或内心思想的呈现却成了文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文本末尾罗拉对死亡的思考,故事的不同场景犹如戏剧场景一般通过萝拉的思维活动在现实和内心世界之间,在现在和过去,在视觉、听觉、幻觉之间不停地变化穿梭,仿佛那意识之流犹如江水一浪接着一浪,反复跳跃,绵绵不断。

二、限制叙述者的视角

“曼斯菲尔德批评亨利詹姆斯书中‘全景描写过多,我们可以推断,曼斯菲尔德也和契诃夫一样,已经怀疑上帝式的俯瞰的描述方式,的确,她的小说中几乎看不到传统的全景描写”。[4]现代作家们致力于让叙述者不对作品作任何评论,让人物内心像照相机一样客观展现,甚至有些方面限制叙述者的视点,使部分叙述缺少交代,希望读者发挥能动性参与其中,通过分析与领悟来理解文本。曼氏非常注意现制全能的叙述者,她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通过文本中某个人物的视角来展现。同时,内心世界的呈现也多围绕在该人物身上,有力地避免了全能视角,使呈现更具客观与真实。

《花园茶会》故事的展开主要是以罗拉的视角呈现的,通过这个孩子的观察和体验来展现各种人物形象。如对搭帐篷工人的描写和感受“高高兴兴的,我们不会咬人”[3],乔丝对工人发号施令、对厨娘以及赛迪的描写等等都是在萝拉有限视角的观察下进行部分描写,超出了萝拉视角的背景内容作者基本没有做任何交代。内心世界的呈现更是紧紧锁定在萝拉的个体世界。她对人物的认识是直接通过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展现的。如在听说邻居男主人死亡后,她要求姐姐和母亲停办茶会,可姐姐表现令她诧异“为什么乔丝还假装不懂呢?”[3],母亲呢“使萝拉诧异的是,母亲的行为和乔丝(姐姐)一模一样;更难忍受的是她似乎觉得有点好笑,她不肯认真对待萝拉”。[3]文本对母亲和姐姐的描述极少,读者对她们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萝拉的内心活动获得的,终究她们在读者心中是什么形象,只能由读者个人才能感受到。

作为现代小说的开拓者,曼氏处在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变革时期,所以她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的叙述方式。在文本中我们偶尔也能听见对故事背景进行交代的声音。较明显的一处是在萝拉要求姐姐乔丝停办茶会时,对穷人居住的“巧克力似的小房子”的描述。在这里读者能够体会到,这里的叙述者已明显不是萝拉,而成了全能叙述者,叙述者以无所不知的语气对他们的居住环境进行了交代。“显而易见,曼斯菲尔德在叙事角度上对限知视觉有所认识,但同时也采取一种相对自由的态度,只要需要,她偶尔也不拘作视角上的转移。”[4]

三、运用象征手法

曼氏在撷取日常生活题材时,非常注意运用象征手法为平凡而普通的物品赋予新意。她多采用具象象征,通过声音、色彩、光线,各种自然物体以及将人名赋予特殊意义等,使得作品意义更加丰富。

《花园茶会》中的这种象征手法俯首即是:有花包括玫瑰花、薰衣草、美人蕉百合;有声音包括钢琴声、欢快的笑声、乐队的演奏声;有其他物体如笔直的烟囱,巧克力色的小房子,金丝绒黑边帽子,茶会上剩留的糕点等等,都使作品赋予了新意。花的运用衬托得茶会流光溢彩;钢琴的声音尤其是梅格演奏的《烦闷的生活》在欢快的筹备过程中作者却选择了一首阴郁沉闷的歌曲是不是在向读者暗示后面文本主调的转折呢;笔直的烟囱和巧克力色的小房子形成了巨大反差,让读者不自然的会去想到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金丝绒黑边帽子更是作为资产阶级引诱萝拉屈服妥协的手段一再出现,让萝拉性格的多面性呈现更加直接。

顿悟手法作为象征的一种,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文本故事的三次矛盾冲突构成了萝拉对人生不同程度认识的三次顿悟。最终在面对死者时萝拉通过顿悟对死亡、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对萝拉心理呈现的过程中“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萝拉在困顿与挫折中一步一步,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不断前行的艰难;能够体会到萝拉在对与错的反复交织中不断矫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努力。”[2]

象征手法作为曼氏青睐的一种写作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作品之中。因为象征能够使抽象不易表达的东西通过联想和想象而变得具体生动;通过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联想,使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而增强了文本的立体性和可读性。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暂的生命中创新短篇小说,并将之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在她19年的写作生涯中,她为世人留下了88篇优秀作品,而每一篇作品都是她用心在写作,将她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寓于平凡的事物之中,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现代者力图表现的主题:死亡与永生;短暂与永恒;孤独与绝望;希望与幻灭;善良与罪恶等等,使得她的作品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而经久不衰。正是她的辛勤付出,使得很少受到英国作家重视的短篇小说这一文学品种从此改观,“就所起的指导性影响而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之于短篇小说艺术,犹如乔伊斯之于长篇小说。在乔伊斯和曼斯菲尔德之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再也无法维持传统的模式了。他们开拓了一条通向更高境界的道路,为后人展示了更加广阔的视野。”[5]

参考文献:

[1]朱虹.浅谈英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变化[C].英美文学散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秦艳.在矛盾冲突中懵懂成长——论《花园茶会》中的顿悟瞬间[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

[3]陈良延,郑启吟等译.金丝雀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4]牟百冶.从曼斯菲尔德的《花园茶会》看她的小说叙述艺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2):51.

[5]Ian A. Gordon, KatherineM ansfield,转引自侯维瑞著《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情节象征现代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古代游牧民族绘画对中国画的贡献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