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史通》之人物记载史观

2017-03-23夏玉娇

青年文学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物标准

摘 要:历史上贤明大德之人被遗忘没有记载,这是谁的过错呢?当然是史官的过错了。那么,选定人物载入史册的标准原则是什么呢,就是“若乃其恶可以诫世,其善可以示后”,载入史册的人物必须要其恶行可以警戒世人,其善行足以示范后人这样的人物才能够而且必须记载到史书里,这是史官的责任。

关键词:人物;载入史册;标准;警戒世人

作者简介:夏玉娇(1991-),女,汉,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1

唐代著名史学家、编辑学家刘知几的《史通》历来被推崇为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与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享有同等地位。宋代学者黄山谷说:“论文则《文心雕龙》评史则《史通》,书不可不观,实有益于后学”。刘知几在《史通》中分别对史书中的叙事、评点、纪传等方面进行了评说,其中,对史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记载更是有独到的见解。

刘知几在《人物第三十》开篇便写道“夫人之生也,有贤有不肖焉。若乃其恶可以诫世,其善可以示后,而死之日,名无得而闻焉,是谁之过欤?盖史官之责也。”[1]历史上贤明大德之人却被遗忘没有记载,这是谁的过错呢?当然就是史官的过错了。那么,选定人物载入史册的标准原则是什么呢,就是第二句话“若乃其恶可以诫世,其善可以示后”,载入史册的人物必须要其恶行可以警戒世人,其善行足以示范后人这样的人物才能够而且必须记载到史书里,这是史官的责任。刘知几在人物篇中主要说明了以下几点观点。

一、闕如

作者举例《尚书》说明其中虞舜的八元八凯,夏朝的寒浞,殷商的飞廉、恶来等人,这些人有的是行善积德声明盖世之人,有的却是罪恶滔天的人,但是这些人《尚书》中却没有记载,这是很大的损失。作者也认为《三传》的编纂也遗漏了很多功成名就,可以激励世人的人物。在作者看来,只要是此人的善行能够给后人做出榜样,此人的恶行能让后人引以为戒就应该记载在史书中,让后人能够以史为鉴。也就是说被载入史册之人要么是大善人,要么是大恶人,这样的人不能给遗漏掉。还有一类人也不能够不记载,那就是与当时重大政治事件相关的人也需要记载。

作者总结出三种人,大善人、大恶人和与政治相关的人物需要史官记载,如果这些人都不记载那就是史官的过错了。史书的人物记载不能“网漏吞舟,过为迂阔”。

二、滥如

对有关时政的正反面人物不可缺书,但对那些才不拔萃、行不逸群的“不才之子,群小之徒,或阴情丑行,或素餐尸禄,其恶不足以曝扬,其罪不足以惩戒,莫不搜其鄙事,聚而为录,不其秽乎”对于这样的小人物, 缺之不足为少,书之唯益其累,而史臣清责其谱状,征其爵里,课虚成有,裁为列传,不亦烦乎”[2]。

刘知几认为史书的编纂最次等的就是简单的事件罗列,没有标准的记载。史学著作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其中要渗透作者的价值评判,要使史学作品成为社会的价值尺度。刘知几心目中最高的史学典范是《春秋》,最低档次的史学著作便是“整齐故事”,即只能把事情排比起来罢了,言外之意《史记》就属于这个档次。而记载人物也是如此,像“《汉传》之有傅宽、靳歙,《蜀志》之有许慈,《宋书》之虞丘进……”这些人有的才能并不突出,有的行为并不超群,仅仅以一点小善行而为别人知晓的人物就无需记载了。

作者认为史学的最高典范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既以好善为主,又能以嫉恶为次,并且又有文饰。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左传》,而《史记》仅仅达到其中的一个方面。“‘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史云史云,文饰云乎哉?何则?史者固当以好善为主,嫉恶为次。若司马迁、班叔皮,史之好善者也;晋董狐、齐南史,史之嫉恶者也,必兼此二者,而重之以文饰,其唯左丘明乎?自兹以降,吾未之见也”。人物的记载不能将有一点点的小善行就为记载的标准,就为其著书立言,这样就失去了史书的劝诫教化的作用。

三、不当

作者认为有一些史书中对人物的记载是不当的。刘知几提到《史记》中把伯夷、叔齐作为开头,认为这样的编排是狭隘的,在作者看来,应该将人物分类并且按照年代顺序编排。他对《史记》中各篇目的编排次序提出批评:“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鲁之曹沫与燕荆轲并编。此所以为短也。”[3](《史通·二体》 )显然,刘知几认为史书中同类人物的编排只能是按出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至于为什么,他没有作出解释。这是《人物第三十》提出的人物记载不当处之一。

刘知几对于选取所记载人物的观点可谓也体现他整个的文史观。简单看仅仅是三点“阙如、滥如、不当”的要求,然而再细细探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对于历史上的人物记载的责任感。编辑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没有编辑,就不会有篇籍;没有篇籍,就不会有文化的继承;没有文化的继承,“则善恶不分,妍媛永灭者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光辉事迹,何固而无?何时不存?但“书之则与日月长悬,不书则与烟尘永灭”。历史上一切篇籍的存毁,也同一个人的命运一样,假如“时无识宝,世缺知音”,也“将烟尽火灭,泥沉而绝,安有段而不朽,扬名于后世者乎!”由于历代编辑的辛勤劳动,才有浩如烟海的古代图书保存下来,“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筐,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人们学习文化知识,学会如何做人的道理,都离不开由编辑们编撰和不断整理的篇籍。“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

参考文献:

[1][2][3]刘知几.史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人物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你可能还在被不靠谱的对比度标准忽悠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2015年9月新到标准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