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抒情性作品发达现象探析
2017-03-23王玉焦
摘 要:少数民族文学网站作品发表平台基本以论坛为主,且多为诗歌、散文等抒情性作品,相比而言,以小说为代表的叙事性作品相对薄弱。一方面因为少数民族自身口头传统发达,另一方面与网络多媒体应用有利于抒情性的借徑有关。与之相比,叙事性作品发展显得相对缓慢。该现象反映出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网站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网络文学;抒情;诗歌
作者简介:王玉焦(1992-),女,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2
纵观我国网络文学发展二十年,盛大文学已占据市场半壁江山,通过比较目前点击率相对较高如起点中文、晋江文学、潇湘书院、17k等知名文学网站,点击率较高作品多以穿越玄幻、武侠修真、都市言情等故事性、叙事性小说作品为主,几乎没有诗歌、散文类抒情性作品登上排行榜。
反观少数民族文学网站,侗族风情网的原创文学共计1393篇;三苗网原创小说65篇,诗歌400首,散文119篇,评论14篇;西北文学网中的文学作品数量居于首位,原创现代诗歌11221篇,散文随笔5436篇,小说故事1691篇,杂文1019篇。[1]数据显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网站普遍已形成创作以抒情性诗歌、散文为主的发展趋势。且诗歌、散文类作品点击率与影响力总体高于叙事性小说作品。较之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等网站,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叙事方面显得相对单薄。虽近几年网络文学开始为学术界重视,但对我国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关注度仍有待加强。
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抒情发达原因
(一)少数民族发达的口头传统
文学起源众说纷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摩仿说,认为文学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摩仿再现;劳动说则认为,文学是在劳动过程中生成并满足于劳动需要的一种呈现。综上,文学产生初期主体为人,形成过程是人在劳动生产中对现实生活一种摩仿记录的形式。在早期人类社会文字还未形成之时,文学传播方式依赖口语,后文字形成演变,在历史进程中成为一种重要书写符号。但言文分离导致古代书面文学精英化,直至书同文制度形成,文学才真正满足大众化需求。文字载体长期缺失,让少数民族地区相较于汉族更具口语优势。传统诗人也必定是口头诗人,他面对观众,在表演的压力下制作诗行,他掌握着程式的“词汇”,便能够运用口头传统习语流畅地讲述故事。[2]P64-65《亚鲁王》正是凭借苗族人民口口传承至今。在没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学发展相对划一,长期以来发达的口头文学衍生成擅诗赋韵文等抒情性作品的创作倾向。
(二)多媒体技术手段与文学相结合
网络为少数民族诗歌发掘了一个绝佳的展现平台。诗歌或通过音频压缩、视频剪辑等流媒体技术立体全息呈现,或可通过音标注音、图文并茂在论坛中发帖传阅。新型文字传播技术打破了文学因媒介限制而束缚自身发展与接受的局限。超文本形式写作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写手与非本民族网友文化交流。作者通过网络写作还能第一时间接受读者反馈意见,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作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因地理条件造成的空间制约,及时完成信息双向传递,缩短我国多民族间历史时代的距离。利用新媒体与文学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很好弥补了少数民族因长期擅长口语创作,非母语表达写作相对弱势的创作局面。
(三)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与风景意识
随着网络写作普及,越来越多少数民族作家投身到网络创作。少数民族无论是传统诗歌创作还是网络诗歌创作,均在诗歌中借风景深情思。“訾洲的烟雨,朦朦胧胧,遮掩了无数的懵懂,斩断了无数的意志,山与水的交错,演绎了无数的哀歌,一首不变的哀歌。”①(《不变的哀歌》)哀歌见证了历史进程,山水是土地上空间物化后的风景呈现。“空间本质上是一种观念化的概念,必须经历物质化才得以理解。”[3]P118诗人对土地有与生俱来的生命认同感,将民族的历史追溯到这片土地的存在,认为人是一个仰赖于土地存在的生命此在。对土地的描写就是一种风景叙事的表现方式。土地是滋养诗人创作的血液,是诗人不可割舍的文化之根。诗人借阿卡迪亚②寄托现实表达,“落鸿,在你瓜果飘香的季节,一位流浪诗人正悄悄走进你挺阔亿万斯年的铁骨胸膛。”(《落鸿行吟》)③游吟诗人是现代社会的一位流浪者,现实中不能追寻的理想世界转化为文字架构出一个超越历史概念的想象空间。诗人的边缘化让他迷失于“精神流亡处的森林里面。”④城市成了荒野,家园成了“肃杀的风景”。⑤诗人骋目远望,目及之处,是席慕容笔下的“次生林”,曾经的山水不再,诗人缅怀土地的方式就是通过想象再建一个乌托邦世界。
(四)网络运营机制的影响
少数民族文学网站具有民族属性,较之主流文学网站更凸显区域、文化特点。少数民族文学网站多以论坛形式呈现供网友阅读、交流,运营模式与主流文学网站截然不同。其原创作品发表在论坛上多是开放免费阅读,而专业文学网站旨在经营创收,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作的类型。收费阅读网站中,读者喜恶直接决定写手收入,所以以叙述为主的小说类型最能通过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情节博得读者青睐;而提供免费阅读的文学网站中,写手不仰仗读者生存,可随时记录下生活所思所感,加之网络开放自由,作品能及时网上发表,故多为当下瞬间性情感抒发的短篇作品。
二、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叙事滞后原因
(一)缺少系统整理写作素材
文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创作素材往往来源于作者对身边人事启迪。当下主流文学网站中阅读量最大的当属小说文体,近年备受关注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他来了,请闭眼》、《花千骨》、《琅琊榜》等,作品或悬疑或言情或武侠或玄幻,均不乏鲜明的分类标签和环环紧扣的情节线条。创作取材于现实生活,凭借作者生命体验加之主观想象进行创作,情节环环相扣,让人难以释卷。而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正是缺乏这种较为系统整理提炼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素材与民间故事的过程,创作虽多为抒怀身边事物或景色且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作品,但作者写作背景、成长环境与民族风俗多难为非本民族读者所理解,一定程度上造成阅读障碍,削弱了作品感染力与影响力。
(二)非职业写作的影响
专业文学网站通过签约分成有效激发写手连载长篇小说的创作动力,长期从事较大篇幅的小说创作一定意义上反促进写手叙事表达能力。商業化管理文学网站的模式既满足了消费者阅读需要,也反作用了消费者对作品类型的创作推动。而少数民族文学网站至今仍以BBS为主,未形成专业的文学网站。一方面因为少数民族网站不能很好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归因于网站建设固步自封。论坛形式作品发表虽拉近了作者与读者沟通交流距离,但也因此降低作品连载代入感。专业文学网站在沿袭论坛形式交流基础上,将作品分类整理,附上阅读标签,更便于读者阅读查找。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作品的文学性,但这种网站与写手分成获利的新型模式也对作者本身形成了一种监督机制。
(三)网站访问量较低
网络小说近年呈现出创作篇幅越来越长的一种趋势。现正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带着农场混异界》已更新至20739568字,位居字数榜第一,总点击率达4513159次。仅就影响力而言,主流文学网站作品创作能突破千万字和网站宣传运营有一定联系,点击率是作品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网站影响力相对较低,网站发表大部分作品很难得到推广知晓,仅为论坛内部小部分人之间的阅读交流。长篇连载小说缺少评论与点击率而难以为续,致使作者缺失更新创作的动力。
三、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
(一)网站维护不及时
和一般的文学网站多元化产业模式不同,少数民族文学网站构成相对单一,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站开发利用加以指导。公益性网站虽吸引了大量爱好文学的网友,但常因网站维护不及时,服务器设备老化,网页访问量瞬时激增会导致服务器瘫痪,页面无法浏览刷新出现很多问题。间接影响到写手创作与网友阅读,网页不稳定一定程度影响了写手创作叙事文体的连惯性思维。同时,网友也因此减少在线时间。形成了少数民族文学网站多抒情性的诗歌、散文类作品,短篇小说次之,中长篇小说极少的分布现象。
(二)影响力不及主流文学网站
产业化链条下文学网站发展迅速,网站引进技术人才管理平台,既有效保障网站正常运营,也实时根据市场调控网站管理机制,及时产业创新,技术改革。网站页面规划直接影响到网站定位。当下点击率较高的一些文学网站都将作品按照树状交叉式层级进行分类,如潇湘书院作品类别下有划分状态、资费、评价、风格、时代、标签,网友依据个人阅读喜好检索到目标书籍。按层级划分作品分类的方式能快速有效完成一次完整“搜索—阅读—评价”的文学消费过程。少数民族文学网站缺少对作者的激励机制,长期活跃发帖用户较少且创作以短篇作品为主,主题变化较少,难以吸引大量读者阅读。长此以往,网站访问量与专业文学网站拉开差距。
(三)缺少民族特色宣传
少数民族文学网站至今主要沿用BBS网页界面,与专业文学网站相比,缺少对作品的详细分类整理与推荐指引。三苗网是一个综合性BBS民族论坛,其下有新闻、学术、文化、旅游、歌舞、文学等板块。就文学板块而言,网站发布的作品标题栏并不能直接反映作品内容大概情况,显示信息主要分为帖子主题、作者、发布与最后回复时间、浏览量四部分,而参照晋江文学城原创小说站网页界面,网友浏览信息更全面。在查询标题一栏,网站将作品检索大致分为范围、原创性、性向、时代、类型、风格、标签七部分,更便于网友浏览查阅。万维网形式页面更有利于作品推广与网站盈利。文学是否应该产业化是一个有待商榷的话题,但不可否认产业化运营能刺激新的文学增长点。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网站影响力均不及专业文学网站,未能突出宣传特色,缺少对网站的准确定位。
文学网络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网页并不会取缔书页,网络文学本身还存在时弊。少数民族文学借助网络技术发展不失为善策。目前少数民族文学网站重抒情轻叙事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其发展前景。要如何改进才能扩大影响力,提高民族知名度,还需要网站经营者更多结合本民族实际实践探索一条符合民族文学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
注释:
①老山客.不变的哀歌[EB/OL].http://www.dongzu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183,2014-12-30.
②雷蒙德·威廉斯.乡村与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1.
③蚩尤浪子.落鸿行吟[EB/OL].http://bbs.3miao.net/thread-55042-1-5.html,2010-8-6.
④波德莱尔.恶之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202.
⑤张承志.心灵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22.
参考文献:
[1]石曼婷.我国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2]约翰·迈尔斯·弗里.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颜水生.现代中国文学的叙事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