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论
2017-03-23李磊磊
李磊磊
摘 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走下讲台,还要搬掉心中的“讲台”。新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他们与传统课堂教师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理清这些问题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叫做“新教师”的群体已经在那里了。
关键词: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5-01
教师的新与旧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而在于他们有怎样的教育思想,是师中心还是学中心,是教服务于学还是学屈从于教。新教师,一定是敢于“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那个人,这样的教师知道课堂不是自己的舞台,是属于学生的学习场。如果教师真的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首先就要把学习还给学生,切勿鸠占鹊巢。
教师作用的发挥应该“该大的时候大,该小的时候小”。什么时候该大?在教材方面,教师应该发挥“融入教材、整合教材”的作用;在学生方面,教师应该发挥“激励学生、吸引学生”的作用;在教法方面,教师应该发挥“解放学生、指导学生”的作用。什么时候该小?教师不要给自己背上“灵魂的工程师”、“无私的奉献者”、“学生的救世主”的包袱,教师的作用没有那么大。这样的包袱,不但压垮了学生,也压垮了教师自己。
供给侧改革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引领者、促进者和新课程的建构者。供给侧改革中教师脱离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传统思维的禁锢,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那么教师就要善于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课堂中生成性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甚至放大一些课堂生成问题,并转化为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新课改主张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思想变革不只是在传统应试教育基础上的某些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不是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艺术和技术上的不断精进,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即学习是谁的权利,学习是谁的自由,是谁来学习,是谁要发展等问题上的重新认识和思考,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包括教学方法的根本上的改革,颠覆性的改革。
列宁说过,学校的性质和方向不是行政部门决定的,而是教学人员决定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质量的主要环节在教师。如果教师没有新的教学思想和观念,素质教育和均衡发展就将是空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时代,最重要的不是教师怎么教,而是实现学生的学习权。我们需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把受教育者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否则教育改革还是不成功的。
我认为,新教师必须具有“三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
教育观就是把学生当人,教育即人学。教学是一切的教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学生观就是学生是教学的第一资源,教师是班级里最后一名学生。支撑三观教育思想,我把它概括为“十六字真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就是新教师的标准。
只有具备了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教师,才能称其为新教师。新教师是有道德的教师,有道德的教师才能进行有道德的教学。做有道德的教育,构建道德课堂,做道德教师,培养有道德的学生,是新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思想。
如果教师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中间,不再成为“挡”在学生和知识之间的那堵“墙”,让学生能够直接和知识“亲密接触”,那么他的角色定位就是“一传”。没有了“扶手”,学生就会在摸爬滚打中学会自己“走路”。当然这期间难免会有磕磕绊绊,难免会遇到“急流险滩”,但也正是在磕磕绊绊中,在与“急流险滩”的“搏击”过程中,学生会学了,学会了,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结果吗?所以我认为,如今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传”,要把“相信学生”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中。教师“一传”之后要和学生共学、共享、共进。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中去,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和他们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在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共同进步,使教学不再是一种苦差事,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随着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实现,名师一定会重新洗牌。“名师”不是“名校教师”的简称。名校教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名师不一定出自名校。我认为,名师首先应该是“明师”,即“明明白白的教师”。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白谁是学习的主人,实现“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和设计教学。只有实现了“六个转变”,达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的教师,才能称其为名师。
真正的名师不是体现在其教得多好,而应该体现在教的学生有多好上。而学生的“好”不仅仅指学习成绩,更应该包括学生的身心素质、个人修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个不会学习的学生,即便是在所谓“名师”的“教”中取得好成绩,但离开了“教”呢?他还得从怎样学习做起。这样的名师,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生命,从大的方面讲,也扼杀了人才,扼杀了国家的前途。
[参考文献]
[1]黄柏春.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吉林教育》.
[2]周成平.供給侧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张先明.供给侧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4]李红;张柏良.论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