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法国和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差距思考

2017-03-23刘雅琴

青年文学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翻译中国法国

刘雅琴

摘 要:对于中法诺贝尔文学奖得奖的巨大差异,本文主要从教育和翻译的角度进行分析。教育上,提倡多语学习,鼓励学生掌握多种语言;提供更多的外文资料,如在省级,市级的图书馆里存放更多原版英文小说和多种已经被认可的译作等。翻译上,建立自己的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重视译者的选择。可以让西方人掌握中文后翻译中文作品,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人的翻译作品,应该更能被本国人名所接受。

关键词:教育;翻译;法国;中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2

1、引言

至今为止,法国是得诺贝尔文学奖最多的国家,超过英国,美国,合计有十五个得奖人。而中国目前则只是在2012年由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客观来说,一个委员会或者一个机构如何评选出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或作家是具有局限性的。有限的人力与物力并不能保证评选结果十足的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不具备某种权威性,更何况对于委员会成员而言,语言的沟通障碍是十分明显的问题。目前,由瑞典、法国、西班牙三国成员构成的文学组织选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人。而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只有唯一一名熟悉中文的评委(黄伟林,穆莉, 2013:10)。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其原著大都是作家用其母语完成的,而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成员而言,全部成员都通过阅读其原著来评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大部分参加评奖的作品都需要进行翻译加工之后才得以有评奖资格。

2、教育

优秀的译文背后站着优秀的译者。而优秀的译者来源于良好的教育。

法国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阶段)期间开设3类语言课:法语、古代语言(古希腊和拉丁语)和现代语言(外语或地方语言)。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英语是绝对的第一外语(戴冬梅,2014:2)。因而从中小学阶段开始法国的学生就开始学习多语言,作为母语的法语;历史传承的古希腊和拉丁语;以及外语或方言。对于外语的学习,法国提倡多门外语。法国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选择一门,二门,三门,甚至是无数门外语学习。而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的语言课主要为汉语和英语。对于此,英语在中国的地位可见一斑。在专家与欧盟对“外语早教”的重视前提下,法国有的学区会将第一外语的启蒙提前至幼儿学校,且越来越多的学校把第二外语提前到初中一年级开设(《法语使用报告》2012: 86)。对于何时开始学习外语是最好的时机这个问题,其实是存在争议的。但欧盟强调越早学越好的观点,因而法国也采取此等措施。而在中国,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开始从小教孩子学英语。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开设英语课程。

总体来说,法国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时所要达到的明确与细致的要求已经普遍高于我国学校外语的学习要求(刘壮,韩宝成,阎彤,2012:618)。因而,笔者认为我国的外语学习要求可以进一步细化,尤其是对于英语的学习。比如说:不论是何时开始学英语,学校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计划方案,教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 音调还是单词记忆? 强调听、说、读、写和互动5种语言能力。口语是一门语言掌握与否最好的展示方式。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不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一门语言口语部分,而不仅仅是强调语言类专业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的提供语言学习的最佳环境,提供可以参考和使用的语言材料,如在市级或省级的图书馆里提供更多外语类原版书籍或杂志。从而使更多的人有学习语言的环境与条件。

3、翻译

和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差距引发的思考中,在笔者看来,最突出的就在于对翻译的思考。那么对于中法翻译的对比,笔者将其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从翻译历史上看:法语是从通俗拉丁语的基础上开始的,而法国的翻译是从拉丁文作品出发然后随之兴起的。古典文学翻译是从宗教翻译手中夺得翻译重点的宝座。著名翻译家多雷著称于译界的“翻译五原则”就是出自其1540年发表的论文《论如何出色地翻译》中。(陈顺意,2014:78-79)而中国的翻译历史起源则是如下发展的。从西周开始外事活动中的口译或笔译;民族语言翻译;外国语言翻译;宗教翻译;科技翻译;文学翻译。(许钧,朱玉彬, 2007:453)对于拉丁文与中文(尤其特别的是古文),本身就是存在巨大差异的。拉丁文与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而中文却没有。

第二,从翻译理论和翻译主体角度来看:翻译理论是翻译的“导航灯”。翻译在法国的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法国翻译理论研究呈现跨学科,多方向发展的趋势 (张茵,2010:178)。 而中国翻译学派把翻译理论和马列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提出了翻译的实践论。(许渊冲, 2003:54)很大程度上,中国的翻译理论都是引用并翻译国外翻译理论的。因而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而法国的翻译理论则是呈现多向发展,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而中国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中国的翻译界更多的重心是在翻译的实践。译者们多是强调何如翻译好一部作品的实际技巧。如,在郭国良先生与许钧先生的见面上,二人共同探討翻译的相关感悟时,得出了如下结论:翻译要注意:如何进入文本和适度。有意识地保留原作的异质性;适度地引导读者面对差异,适度地保留不同作家的特性和原作的风格(郭国良,许钧. 2015: 153)。

其次,对于翻译主体角度研究,笔者在此主要是讨论译者的重要性。法国在公元 1066年征服英国后使得英国在此后的两百年间深受法语影响。英国国王说法语,英国的政界、法庭、军队、教育界被法语入侵,英语被迫接收大量法语词汇的同时其语言发展也深受影响(韩晶,2007:85)。从此可以看出,法语与英语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融合,早期是法语以其强势的地位入侵了英国。英国人也被迫学习了法语,并对英语做了一些改变。而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是从鸦片战争之后才正式与国外接轨,正式接触西方文化与语言。所以对于此现状,为了提高国家的知名度,提高翻译的可理解度,部分调整是可以采用的。其一,是否可以引进英语母语使用者学习汉语之后再进行中文作品的翻译工作?从他们的思维角度翻译出的作品是否更能被西方受众所接受?其二,对比法国的现状,我们可以推广汉文化,提高其知名度,就像现在的孔子学院一样,让更多的学生接触中国,了解中国,从而对中国的文学作品有更多的认识。

4、结论

总体说来,对于中法诺贝尔文学奖得奖的巨大差异,本文主要从教育和翻译的角度进行分析。教育上,提倡多语学习,鼓励学生掌握多种语言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提供更多的外文资料,如在省级,市级的图书馆里存放更多原版英文小说和多种已经被认可的译作等,从而让读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的翻译作品。翻译上,建立自己的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重视译者的选择。可以让西方人掌握中文后翻译中文作品,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人的翻译作品,应该更能被本国人名所接受,同时推广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陈顺意. 法国翻译理论源流[J]. 法国研究,2014 (03):78-81.

[2]戴冬梅.法国学校外语教育的特点和启示[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05):1-9.

[3]郭国良,许钧. 翻译,是历史的奇遇—关于文学翻译的对谈[J]. 外国文学,2015,(06):146-154.

[4]韩晶. 法语对英语的影响[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05):85-87.

[5]黄伟林,穆莉. 2013. 百年中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01):10-14.

[6]刘壮,韩宝成,阎彤.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交际语言能力框架和外语教学理念[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04): 616 - 623.

[7]许钧,朱玉彬. 中国翻译史研究及其方法初探[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6):451-454.

[8]許渊冲. 谈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中国翻译学落后于西方吗?[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52-54.

[9]张茵. 浅谈法国翻译理论[J]. 科技信息,2010(02):178.

[10]Délégation générale la langue franaise et aux langues de France du 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cation,Rapport au Parlement sur l'emploi de la langue fran?aise (法国文化与传媒部法语与法国 (境内) 语言司 《法语使用报告》), 2012,2013 [R/OL].[2014 -03 -25].http: //www. dglflf. culture. gouv. fr/.

猜你喜欢

翻译中国法国
法国(三)
法国(一)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