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柴烧质朴匠心
2017-03-23王爽陈知音董伟
王爽++陈知音++董伟
柴烧是艺术家所追求的自然与人的对话中,最能呼唤心灵回归的方式之一。而柴烧艺术家本人便是柴烧作品的品牌,制陶工艺师们对于作品的严苛,使得每一件柴烧都是独一无二的造化,弥足珍贵。近几年,返璞归真的柴烧茶具备受欢迎。早春时节,花下品茶,看茶水与柴烧杯盏的交相辉映,是一桩可以让人内心感到安宁的事情。
匠人:孙家晨
地点:景德镇湘湖镇
购买方式:井·柴烧工作室
井·柴烧工作室于2014年由孙家晨创办,工作室柴窑依照传统柴窑结合现代高效无烟柴窑技术建成,以松木和杂木为燃料。每一窑器皿经过设计,拉坯(手捏),修坯,精选,装支钉,装窑,烧制,降温,打磨长达两月之久。工作室始终遵循古法制瓷,烧制过程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对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孙家晨所追求的不只是延承柴烧这种古老的制瓷工艺,更是各个器皿的实用性和在生活中带给人们的美的感受。
从宜茶的角度而言,柴烧是一种个性独特的茶器。这种个性令柴烧茶器能够软化水质,适合长时间浸泡,并且能够吸附老茶、陈茶、仓茶经常带有的异味。柴烧茶具比较适合冲泡乌龙茶、红茶、黑茶等茶类。
中国的制瓷史已经有数千年之久。柴烧是一种古老的陶艺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虽然是陶器,但其烧成温度远远高于普通陶器,普通陶器的烧成温度通常是700℃~800℃,而柴烧的烧成温度要达到1200℃甚至更高。
在传统柴烧中,烧制陶器时要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而在现代制瓷、烧制技术极为成熟的条件下,一种与传统柴烧审美截然不同的现代陶艺创作“烧制观”正在盛行。
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正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烧制时,不再罩住作品,而是让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与一般的漂亮釉色不同,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光润温泽、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陶器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的痕迹。这种在历史上被视为粗糙的烧法,在今天,人们反而从这种原始粗犷的风味中得到更真实恒久的寄托。
好的柴烧作品是人、土、火、柴、窑之间的完美结合。中国台湾现代陶艺大师江有庭曾说,“烧艺,是能量转换出来的质感,当这个质感达到很纯粹的时候,不能受干扰。”许多陶艺制作者在烧制陶器时都需要绝对的专注与安宁,他们需要通过手指专心感受拉坯时的厚度与形状,需要用耳朵去倾听窑的声音。制作一个陶艺器皿,或许旁人看不出差错,但好的陶艺师能感受到细微的偏差。如果是在拉坯时发现,他们就会把即将成型的作品捏掉;如果是在出窑后发现问题,他们不惜将这些精心制作的作品砸碎。
与其说现代柴烧是一种利用“木材烧成陶艺”的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烧陶和作陶观念。而前面所提到的这种木灰与火焰的痕迹变化,被称为“窑变”。柴烧陶器作品拥有浑厚内敛的质感,其“火痕”与“灰釉”所构成的人工无法达到的自然美妙纹路,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而火痕和落灰会因烧窑的薪柴材质不同、坯表在窑内的位置不同,以及所受的温度差异而呈现各异,这也决定了每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惊喜还是失落?在作品出窑之前,充满悬念,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柴烧制作者,也无法预测结果。
刘其弈是7年前开始在景德镇做柴烧的,是这里最早做柴烧的“景漂”之一。他家里的旧木桌子上摆着自制的柴烧陶碗、杯子。房屋周围山野环绕,偶尔,还有男女嘹亮的对歌声自山中传来。2008年,还在念大学的刘其弈在乐天陶社做志愿者,亲眼看到一个日本人做柴窑的全部过程,“原来柴窑没那么神秘,可以一个人慢慢地做。”从那时起,刘其弈心里就开始筹划着自己建一个窑,自己做陶,自己烧。如今,刘其弈已拥有了固定的客户群。大概两个月烧一窑,每次出作品四五百件,但从不接客户订单。图片中的这两件柴烧作品分别出自2010年和2011年。其中2010年的这件作品底托为南宋时期的老碗底,寓意着传承和对话的关系。
匠人:张剑伟
地点:重庆歌乐山
购买方式:《中华手工》微店、
《中华手工》编辑部
张剑伟几年前入驻重庆歌乐山“垚火”空间,研究柴烧泥料配制与烧制,追求古时柴窑的质朴之感。这间隐于重庆歌乐山的柴窑,3年开窑7次,每次至少烧制三天三夜。做柴烧,是制陶人张剑伟对艺术的痴迷,也是对传统的敬畏。追求古朴的原生态,静待柴灰随火苗落下而成的釉质,让喝茶变成一件自然又温暖的事。
匠人:九烧
地点:景德镇
购买方式:手艺网(www.91craft.com)
景德镇“九烧”柴烧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10月,坐落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附近的一个村落,这个村子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槐树下”。在2012年9月前,他们现在的工作室还是一个荒草丛生,乱石堆积的废弃院落,没有水电,没有人烟。他们除草,清理,平整院子并铺上老青砖,自己用竹子围成篱笆墙,捡来路边的木门、石头装饰院子。如同艺术与技术的交叉口,当昂贵的柴烧成为中国陶艺界的流行之后,如何在器型上既保持柴烧原始的魅力又不损失实用性,成了初建品牌的“九烧”的挑战。“我们的态度就是要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件事情,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取悦于他人或其他的事情,只做自己喜欢的。”和众多年轻人日益物质化的生活不同,九烧选择了彻头彻尾地躬下身来,埋下头来,在田间地头,悉心研究柴烧之美。
最好的方式是对柴烧的特点以及美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便能轻松分辨真假柴烧作品。另外,也能通过一些柴烧作品共同的特征来加以辨别。
首先,柴烧作品大部分采取裸烧,釉面以及火痕效果均是自然形成,变化生动且丰富。区别于人工上釉作品。其次,因窑内灰烬满布,作品需要支烧以防止底部粘连。多采用三点支烧,使用贝壳或自制的支钉。支钉处会形成无釉的素点。再者,柴窑在烧制过程中火焰一般是由窑头到达烟囱,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因此作品会有迎火面被火面之分,迎火面落灰丰富,较多形成玻璃质,被火面落灰较少却容易产生跳动的火痕。落灰效果从迎火面往被火面递减,覆盖的效果非常自然。而特殊窑位,拐角处或被大器物阻挡火势的作品更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世上没有两件一模一样的柴烧作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关于柴烧器皿的养护,以平常之物平常相待就好,无须小心翼翼而不敢使用。经常让器皿和食物直接接触才是最好的保养方法。器物也通人性,不喜欢被冷落,如果你对它不重视或置之不理,它会表现出黯淡干枯的样子。
茶器只需要用清水简单冲洗就好。如果长期不用的话,需要刷洗干净、晾干,放置在柜子或木盒里。因为柴烧陶器都是经过高温烧制的,所以买到新出窑的器皿也只需要温水清洗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白浒窑是典型的民窑。官窑相对于民窑来讲虽然尊贵典雅,但却失去了民窑的生命力与活力。张志刚的白浒窑一直在尝试烧新民窑。说到这些尝试,他始终强调的是出自天性,对器具一直在关注。这三件柴烧作品分别是水盂、公道杯和陶杯,均是2016年的作品。在这三件茶器上,都留有手藝人手作的痕迹,目的是为了让人感受到陶瓷的柔软与温度。在张志刚看来,陶瓷上留下人的痕迹和温度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