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离“伪阅读”,实现“真阅读”

2017-03-23关宇任洪婉

中国教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原著名著命题

关宇 任洪婉

对学生而言,阅读名著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能丰富人生感悟,提高文学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在学校教学中,学生的名著阅读却是“空中楼阁”,有些教师将名著考查等同于识记考查,不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只将准备的复习资料让学生记熟记牢,或将教材“名著导读”中编写的知识短文烂熟于心,便能应付考试……这些做法无法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深度阅读。面对这种“伪阅读”情况,部分省市的中考命题者打破原有试题模式,在名著阅读的测试篇目、分值安排、测试内容、测试材料、测试形式等方面积极调整,提高名著阅读试题的质量,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引导师生重视阅读的过程,重视原著阅读,实现名著阅读的“真阅读”。

一、与时俱进,打破原有模式

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但是面对中考名著阅读考查的压力,师生们似乎高兴不起来,不能从书中找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大部分学生仍然靠死记硬背来应对名著阅读试题。出现此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名著阅读教学定位不准确,阅读过于功利化。另一方面是因为一成不变的测试模式易于被师生把握,在复习中教师只依据模式复习便可以指导学生获得满分,真正的名著阅读无从获得。

因此,未来名著阅读试题的命制会打破模式化,名著阅读试题不仅仅是为了眼前有限的分数,而是力图通过各种试题引导师生走进名著,把閱读引向真实,尽最大可能纠正以往不读书只读简介或死记提纲、硬背试题答案的“伪阅读”,打破“考什么读什么”的局面,使阅读常态化。

例如,我们通过梳理浙江宁波五年以来的中考试卷发现:每年名著阅读试题命制都有变化,从试题的形式而言“无迹可寻”:2011年浙江宁波卷利用读书卡片的形式考查了《海底两万里》的情节和人物性格;2012年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了《朝花夕拾》的主题和内容;2013年以对比阅读和观点材料的关系考查《水浒传》的具体情节;2014年节选原著片段完成填空,并结合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草房子》《名人传》《简爱》《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15年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学生对《水浒传》《骆驼祥子》中人物绰号的了解,并考查对《简·爱》中人物的认识,进而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感受;2016年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学生对《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儒林外史》《草房子》中情节的识记、人物性格的理解和个性化的鉴赏能力。浙江宁波卷只是众多名著阅读试题中的一个案例,还有很多省份的命题人在近五年中考考查中不管从测试能力、测试材料,还是测试形式方面都使答题者无规律可循,这样的考查完全去掉了试题的模式化。这样的考查趋势能促使名著教学的过程发生质的变化: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只有回归名著内核,真正走进名著的世界,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才能决胜

中考。

除此以外,命题者也通过调整篇目、增加分数等方法加大名著阅读考查的比重,引导师生在阅读中深入文本内核,通过真正的阅读提高能力、提升素养。如2015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在原有8部名著基础上,增加了《红岩》《三国演义》《骆驼祥子》三部作品,分数从2013年的3分调整到2014年的5分,再到2015年的7分,而2016年则增长到10分。2016年又增加了探险小说《鲁滨逊飘流记》和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并把经典古文《诗经》《左传》《孟子》《战国策》移至作家作品版块。再如,2015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考试说明中新增了《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繁星·春水》《红岩》。这些地区在名著阅读考查方面大胆调整,也将成为其他地区参考的范本和改革的方向。

二、去伪存真,积累与阅读兼顾

在中考试卷中,“名著阅读”试题一般出现在“积累与运用”版块,常要求学生“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做答,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作家、朝代、国籍、人物、情节等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这一点说明,学生在平日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名著阅读”强调“阅读”二字,意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陶冶性情,要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侧重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主旨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方面的理解和

评价。

2016年8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与教材事业部共同主办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培训及经验交流会上,温儒敏教授强调:初中加强“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要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冯善亮老师指出:“名著阅读要以唤醒学生读书热情和提升读书质量为目标,不要变成讲解概念,要在读书活动方案中设置运用相关方法的阅读活动。”可见,“部编本”教材对名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不再局限在对名著内容的识记上,而是更侧重于把名著作为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

素养。

因此,去伪存真,兼顾积累与阅读是名著阅读未来的发展方向,真正实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也需要命题人巧妙地命制试题,既考查学生对常识知识的积累,又要考查学生对原著主要内容的细致了解,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考查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鉴赏评价,考查学生对名著主旨内涵的感悟评价等。面对这样的试题,学生如果没有真实的阅读、厚实的积累、准确的把握和开放的视野,很难获得满分。只有这样,名著阅读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赢得一席

之地。

三、回归原著,引领师生真正阅读

近年来,命题人以广泛阅读为前提,选用精细材料,主要原因在于:命题人一方面通过增加测试材料的数量,考查学生阅读作品的多样性,兼顾古今中外,兼顾课标中不同题材的推荐篇目,体现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和个性化体验。另一方面,命题人命制试题尽量做到与原著相结合,选取原著片断或细枝末节的内容作为测试材料,进而引导师生阅读原著。这种精细材料的选择使试题的考查不再停留在对作品内容识记的基础上,而是深入作品的内核,既考查对作品内容的识记,又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猜你喜欢

原著名著命题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大侦探福尔摩斯
警察与赞美诗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网络新词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