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洪斌 国机重组升级

2017-03-23杨旭然

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恒天国机英才

杨旭然

如何振兴中国的实体经济与制造业?如何让陷入增长泥沼的传统企业重塑辉煌?又如何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对于这一系列难题,国机集团现实的解决路径又是怎样的?

当所有人都在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捏一把汗时,中国最大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却开始了在低谷时期的转型变革之旅。2016全年,集团实现了利润8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约26%。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对于业务相对传统、竞争更加激烈的机械行业来说,光鲜的数字背后意味着更多的辛苦和付出。

曾经外界担心,重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二重集团)将拖垮国机,然而事实却让这些质疑销声匿迹。2016年二重集团实现利润总额5.25亿元,已经成为国机重要的利润贡献者。

继2013年重组二重集团后,2016年末国机集团再次拉开重组大幕,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天集团)无偿划入国机集团。在与《英才》记者的交流中,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国机董事长任洪斌坦言,机械行业虽然身处低谷,并不意味着国机会丧失增长动能。对于未来,他认为一切水到渠成。

过去一年,国机旗下部分上市公司,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复杂经济形势的冲击,部分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出现下滑。但国机集团通过一系列整合、变革与创新,为雾气凝重的中国机械行业带来了一抹亮色。

“围绕着大机械产业,从振兴中国机械工业的角度来讲,我们有太多可以去做的事情。”面对《英才》记者的提问,任洪斌称整个集团将全部力量聚焦在“机械工业”这一个支点上。

2016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实体经济”成为了重要议题,其重要性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亲历这次会议让任洪斌更加坚定了在机械行业中改革创新的决心。

如何振兴中国的实体经济与制造业?如何让陷入增长泥沼的传统企业重塑辉煌?又如何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对于这一系列难题,国机集团现实的解决路径又是怎样的?

二重脱困

在2015年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任洪斌曾表示,二重集团的扭亏之路任重而道远。

言犹在耳,二重集团2016年扭亏为盈,比大多数人的预期都来得快一些。这家曾经在3年时间里巨亏超60亿元、资产负债率一度达到134%的央企“困难户”,在国机集团麾下用了3年多的时间重见天日。

根据最新数据,在经过2011-2015连续五年亏损之后,中国二重实现脱困目标,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78.1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25亿元。

二重集团的整合,是过去几年任洪斌工作的重中之重,情况之复杂超过了此前任何一次重组。稍有不慎,连集团的优质资产都有可能被其拖入泥潭。

“我这3年做梦都是二重集团的事儿。”任洪斌笑着告诉《英才》记者,每当梦到二重集团,他醒后立刻会把梦里的事情用本子记下来,竟然经常能跟现实情况对得上。

2014年,在退市与不退市之间,国机选择了让ST二重主动退市,当时不少媒体与投资者惊呼“没想到”。但对于国机而言,脱离资本市场的束缚,免去“保壳”对整合过程的扰动,是二重集团顺利整合的必要路径。

“我们当时完全可以将这些资产用高价买过来,这不就可以直接让二重集团产生利润了吗?”任洪斌说。而事实是,ST二重坚定选择主动退市了。

“我们是以退为进,为了给改革脱困赢得时间和空间。”二重重装总经理王平对《英才》记者表示。

开始整合进程之后,横在国机集团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就是二重集团最大的开支项目:人力成本。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想要脱困,人员优化都是一个难以避开的话题。而央企又必须承担更多经济利益之外的社会责任。

在国机接手之初,二重集团每年的人工成本大概有13亿元,这部分成本是完全固定的,只要企业还在经营一天,就必须支付。

为此,二重集团最终要优化7000人,以节省每年约6.5亿元的人力资源成本。在整个过程中,国机采用了“转岗不下岗”的方式,通过专业培训,让这些员工进行服务业转型。最终在四川德阳地区,形成了来自二重集团转岗工人的服务业集群。

王平坦言,人员分流确实对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有些岗位明显人手不足,工作安排变得捉襟见肘,很多基层管理岗位人员必须身兼多职。但通过与职工积极的沟通协商,调整机构、整合业务,最终实现了对人力潜力的发掘。

人力成本优化后,任洪斌和二重集团同事们面对的是必须对核心骨干员工、技术员工进行挽留与激励。二重集团总计评聘出1100余人为岗位职务人员,按照等级给予津贴,并且每季度动态考核,两年一个周期评聘一次,让骨干员工保持了努力的压力和动力。

“骨干与核心员工一共2000多人,这些人留下来,不但他们的工资不降,还要涨。”任洪斌告诉《英才》记者。这种“区别对待”看似残酷,却是一个企业在脱困与复兴之间必须寻找的平衡。

在企业脱困和复苏的过程中,骨干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幸运的是,一些来自清华等知名高校的高材生,宁可在效益不好的二重集团坚守,要守住这份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事业。

优质人才的坚守,让国机在带领二重集团复苏的过程中,有了更足的底气。用技术提升产品的质量,拓展包括核电、高铁等领域在内的一系列更高端的“蓝海市场”。

内科大手术

没有在成本上锱铢必较,一家企业很难顺利实现脱困,任洪斌對此当然有着很清晰的认识。“一定要下大的决心,让成本最大的那些部门,想方设法的把费用降下来,我们称之为‘内科手术”。

他告诉《英才》记者,二重集团曾经有个传统,就是在厂门口常年摆放鲜花组成的花坛,非常漂亮。

2015年的一次工作会议上,任洪斌专门在PPT上放了两张天安门广场的照片,一张是节日庆典时候有摆花坛的照片,一张是平时什么都没有的。

他用照片告诉当时二重集团的相关管理人员,就连天安门广场都没有天天摆鲜花,二重集团为什么不把这份成本节省下来呢?

此前整个二重集团每年绿化费用超过了400万,这虽然让厂区变得非常漂亮,但相比国机其他子公司仍然高出不少,因此成为了重点的节流和审计对象。

随着整合的深入,任洪斌 “内科手术”式的成本管控越来越精细,连高炉工人使用的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中暑药品也纳入招标,集中采购。这些常人难以注意到的细节,最终有效的减少了二重集团的经营压力。

“有些事,只有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进去的时候,才能把它做好。”任洪斌感慨,高昂成本问题的破解实在来之不易。轻装上阵,也让他对二重集团的未来更具信心。

开源节流,意味着企业需要去寻找更有价值的市场,要培育出原来所不具备的制造能力和制造经验,进军新产业,打造新产品,实现业务结构和产品的调整。

国机首先给二重投资十几亿元,专门研发市场上需要的新产品,按照规划,这些投入在未来三年的时间,就可以逐步形成效益。

二重集团董事长陆文俊告诉《英才》记者,仅在2016年,二重集团通过技术研发,提升制造水平,在市场上又开始声名鹊起。继2015年12月17日在石化市场签订近6亿元石化订单后,二重集团连战连捷,12月23日,再次斩获特大石化装备订单,与浙江石化签单,合同金额7亿多元。

相比传统产品,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有更强的盈利能力,二重集团的毛利率也随之不断提升。

如今二重集团的产品结构调整刚刚开始。任洪斌重点给二重集团划分了几个产业:首先是核电领域,将是二重集团最重要的目标市场,任洪斌为此專门与中核、中广核、中核建等企业展开了密切的沟通;另外是高铁相关业务,依托自身较强的齿轮箱生产能力,二重集团在高铁齿轮箱方面可以形成独特优势。

“核电、高铁,未来10年在中国的市场还比较大,所以我们大力培养。”任洪斌说,虽然有些产品现在也可以做,但二重集团仍非常缺乏科研与系统集成两方面的能力,这两方面未来还将进一步补强。

二重集团实现盈利之后,很多人都在担心,在经济环境空前复杂的今天,一家巨亏企业很难在脱困的道路上一蹴而就,未来的亏损可能会反复出现。

但在任洪斌看来,如今的扭亏,并非源于资本游戏的闪躲腾挪,而是真正依靠企业自身费用的降低,以及目标市场规模的提升,因此是一种具备可持续、实现了经营情况根本性改善的盈利。

集团层面的布局规划与运作,也让二重集团管理层有了更强的信心。陆文俊表示,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能力提升之后,未来二重集团还将进一步补强短板,打造一个具备“研发、生产、贸易、服务”能力一体化的重工龙头企业,并积极拓展全球化市场,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整合水到渠成

2016年,国机迎来了二重集团之后的又一重大重组课题:世界最大的纺织机械企业——中国恒天,开始与国机集团筹划合并。

恒天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纺织机械制造商。同时依托于凯马汽车的相关资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但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也清醒的意识到,恒天在企业发展方面,距离国资委的要求、市场对于央企的定位,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因此,双方都认可了整合的必要性:国机集团在国际上进行的工程总包需要纺织机械,同时可以带动恒天的纺织机械出口;而在汽车业务和智能制造领域,国机可以对恒天提供市场、技术上的支持,以实现双方的协同发展。

虽然未来到底怎么整合仍处在酝酿之中,尚无盖棺定论,但在整合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方面,国机集团都具有深厚的优良传统与实战经验,国机集团自身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整合史。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国企整合模式,并成为了机械类央企的整合平台。

任洪斌告诉《英才》记者,此前国机汽车(原中进汽贸)的整合中,国机集团采取的办法是“放”,即给予国机汽车最初几年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让其在延续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与国机集团实现文化上的逐渐融合,最终实现水到渠成。

“我不太倾向于强制整合,不是搭积木,企业不是死的,而是有思想的。如果企业文化上不能融合,那整合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任洪斌说。

除了在整合方面的优势,所有制创新也是国机保持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任洪斌认为,推动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引入非公经济,实行包括员工持股在内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正准备借壳*ST常林上市的苏美达,是国机旗下重要的优质资产,多年来在机电设备贸易、成套工程、清洁能源等方面有很深的积淀。收入水平、利润率等关键营业指标,在集团内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与其他国有企业不同的是,在上市之前,苏美达一直以来实施的都是较高比例的员工持股制度。苏美达集团董事长杨永清告诉《英才》记者,这种高度分散的持股局面的形成,主要是早期大量业务员的离职创业倒逼形成的。“当时外界戏称有两个苏美达,南京长江路一个,离职创业员工一个”。

为了能够留住骨干员工,苏美达采取了员工持股计划,员工可以凭借股份获得公司的分红权,但股份不能转售给别人,这与华为的“虚拟股权”激励制度非常类似。

杨永清介绍,这项政策的实施之初效果并不明显,不少员工拿了“金手铐”之后仍然会走。但随着留下来的员工不断为企业创造效益,股份带来的分红越来越多,股权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员工的认同度越来越高,终于形成了正循环。

这被认为是苏美达30多年来快速发展重要的助推因素之一。在任洪斌看来,这种高比例员工持股对于国企混改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来之不易。

猜你喜欢

恒天国机英才
诚聘英才
国机集团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榜首
恒天中纤:功能性锦纶6短纤惊艳亮相2018 Yarn Expo(秋冬)
恒天财富:构建金融超市体系 为客户创造一站式资产配置体验
招揽英才
招揽英才
国机铸锻破壳而出
教育扶贫的“国机+朝天”模式
国机重工非公路自卸车GKP80G
恒天嘉华增设纺粘熔喷非织造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