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低年级起步成篇”教学研究

2017-03-23宋道晔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贴画图画内容

宋道晔

一、问题提出

自1986年踏上工作岗位,我虽然善于思考,勤于探索,但对课题研究始终未敢涉足。我始终认为,教、科、研高深莫测,是一项很难做的工作,只有专家、学者才能进行这方面的研究。1989年,学校安排我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我平常喜欢读读写写,也常有几篇小文章见诸报端。原以为教学生写作文游刃有余,但令我困惑的是:学生虽然喜欢我的课,喜欢读书,可是对写作文却没有一点兴趣,好不容易写出的作文也是套话连篇,内容枯燥,缺乏想象。

1.从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

那时候女儿不满两岁,我常给她买来很多图画书,可她对里面的故事不感兴趣,却喜欢看着图画里的小狗啊、小猫啊编自己的故事。 我进一步观察,发现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大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当我们找一些主题鲜明、人或物突出、接近孩子们的理解水平、孩子们喜欢的图画时,他们会很有兴趣地根据自己对画面的理解讲述一个故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内容却有声有色。因此可以看出,孩子们不仅喜欢,而且能够自然地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2.从外地经验中得到启示

为什么年级越高,学生想象力越贫乏?难道他们想象的火花被我们扼杀掉了?

1993年春天,学校组织老师们去龙口实验小学参观学习。该校濃厚的教、科、研氛围以及语文整体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课堂上孩子们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丰富的阅读积累、连贯流畅的精彩表达,提笔成文、立马可待的习作速度,都让我深受震撼。

我认真研究了龙口实验小学“大量读写、快速作文”的实验资料,又阅读了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的《活动心理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关于作文教学起步成篇、生活素描的文章。“小学作文教学应根据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采用贴图、看图、绘画、观察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方法进行科学训练”,而我们以往的作文教学更多关注的却是习作的“操作”环节,只为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拼凑文字,学生不苦才怪。

3.从实际调查中找到根据

国外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幼儿早期识字、阅读。近几年,我国也有了一些比较成功的识字研究,如,幼儿听读游戏识字、冯德全先生的早期识字、提前阅读实验等。据专家调查,目前6岁的儿童大部分已能掌握2500~3000个词汇。我们通过对本学区学前班儿童进行口语测试也进一步了解到,学前儿童已能进行基本的对话、转述,并能和同伴之间进行交流。

4.从理论学习中找到依据

为使思想更加成熟,我认真学习了列昂节夫的活动心理学理论,即: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列昂节夫的理论有三个基本概念:“活动”“动机”和“操作”。根据列昂节夫的活动心理学理论,吴立岗教授提出:“要把小学生作文训练变成一项真正的有动机支配的活动,必须让学生从低段起就写成篇的文章。”综上所述,小学生作文教学应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思维特征,借以形象、生动、有趣、科学的教学形式,从整体入手进行科学训练。因此,“整体入手,激发动机——低年级起步成篇”的研究构想初步形成。

起步成篇就是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面对一个比较具体的语言情境,进而说出并写出情节基本完整的内容或文章。因为只有具体的语言情境才能激发儿童说的愿望和动机,并使儿童愿意用完整的内容去表述它。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则容易变成机械的、孤立的词句训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篇”不是篇章的篇,“起步成篇”是让学生面对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不是让学生布局谋篇。

该研究以列昂节夫的活动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吴立岗教授、叶圣陶先生的作文研究为指导,采取生动、形象,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训练形式,从整篇入手指导学生训练,最后进行整体训练,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较充分地体现了作文训练的科学性。

二、研究实施

从1993年9月开始,我依照下表中设计的各种训练课型,依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起步成篇训练。如下表所示:

研究中我们发现,一年级第二学期便让学生列提纲难度较大,训练形式太多,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在1995年第二轮实验中,我们对训练形式进行了删改和调整。如下表所示:

我们保留了听读训练、贴画编故事和看图编故事,增加了阅读训练。

1.听读训练

听读训练就是通过选取合适的听读材料,借助形象生动的手段,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听读能力的训练。听读训练是“低年级起步成篇”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入学第一天便开始进行,并贯穿整个低段阶段。

(1)听读目的。

听读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听读训练,帮助学生提前阅读,提高学生的听记能力,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七岁的小学生一入学要用5~6周的时间学习汉语拼音。拼音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最重要的是与生活需要的语言发展是暂时分离的。听读不仅使阅读时间提前,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认真倾听、迅速记住有效信息的习惯。那朗朗的读书声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特别是能够独立背诵一首小诗后的成功体验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听读训练主要在低段进行,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所决定的。在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诵大量诗文佳作会使其终生受益。为保证训练质量,应精心选择诗文,给予认真负责地听读指导,这样才能实现高效实验目的。

(2)听读内容。

近几年,古诗文的背诵越来越受到小语界的重视。而我们的听读内容不仅有古典诗词,而且有大量的现代美文,如儿歌、童谣、小散文、童话、寓言等。

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听读本。每天早晨晨读时间,老师把选印好的听读材料发给学生,再由学生粘贴到听读本上。课余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结合自己对诗意的浅显理解画上花边、插图等。学生对自己的听读本个个都是爱不释手,常常拿出来翻一翻、读一读,在巩固记忆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识字量。

优秀诗文浩如烟海,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仅为例子,并非唯一选择,家长、学生也可进行自主选择、添加。

第三轮实验开始后,实验班的五位老师共同编写了一套完整的听读教材,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3)听读方法。

听读训练从周二到周五每天上午晨讀时间进行,有时也在课前、课后甚至课堂上听读一首。听读训练要以听为主,先听后读,听读结合。教师的指导方法尽量灵活多样,可以创造性地选择最佳的训练方法,学生可以运用最喜欢、最擅长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佳听读效果。

每组材料听读结束,都要做阶段性巩固整理。如举行赛诗会、诗文表演、根据诗文绘画比赛等活动,以使学生保持听读兴趣,并巩固积累。对诗文内容不做讲解,但学生有疑问一定要给予解答,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

奇心。

2.贴画编故事

这是让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图片进行剪贴组合,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编故事,最后由家长笔录成文的训练。这项训练安排在一年级两个学期。学生入学第六周教完汉语拼音,第七周开始贴画编故事训练,每周一次,每次1~2课时。

贴画编故事一般分三步进行:

(1)阅读、积累。

一年级学生大都拥有很多美丽的图画,他们喜欢图画上那些动物、植物、人物的形象,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说话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欣赏自己的图画或书刊,组织学生对图画进行选择、剪裁。图片剪下后可分类保存供组织画面使用,这一过程可集中在一课时内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的过程是孩子们对图画进行阅读、欣赏的过程,剪裁的过程则是锻炼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

这里的阅读是指对图画的阅读,是对图画上动物、人物、植物的观察和欣赏。学生通过阅读,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图画并仔细剪下来。这一步要给孩子们充分的选择权。挑选自己喜爱的图画,再动手剪一剪,这使孩子们非常快乐,因此,他们做得特别耐心,特别投入。

(2)组合、说话。

首先让学生观察、欣赏自己的图片材料,引导他们将一张张图片组合成一幅新图画。通过思考,学生把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图片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项工作需要学生迅速找到图片之间的结合点,因而,图片组合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创作的过程。通过选择、剪贴、组合,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激起了他们说的愿望,教师趁此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贴画讲故事,让他们边说边移动图片,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给动物、人物以语言、思想和感情。在这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学生说话时,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规范,但不能轻易打断他们的说话过程,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说话训练可在同桌间进行,也可指名公开说,重在训练说话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

这一步是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组合画面的,因此,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

(3)讲故事、写故事。

贴画编故事训练是在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每到周末,学生在课堂完成贴画,编好故事后带回家讲给家长听,家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创造的作品,认真倾听孩子美丽、神奇、富有想象、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甚至可以与孩子一起表演贴画内容,以充实、完善故事内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规范语言的训练。接着由孩子把故事内容完整地讲述一遍,家长帮忙记录。为保证故事的完整、条理,可先在草稿纸上速记,最后略作修改,用钢笔正楷誊抄在贴画编故事本上,以便于保存和孩子阅读。为便于孩子自己阅读,可帮助他们给未学过的生字注上拼音。家长不仅要认真倾听,而且可以与孩子一起表演贴画内容,最后把故事记录下来。

贴画编故事是整个编故事训练的第一步。儿童的生活经验有限,因此要求不能太高。要始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作品,以激起儿童多方面的、积极的智力活动,并且非常小心地培养它。

3.多幅图编故事

多幅图是指两幅或两幅以上情节简单,但前因后果联系密切、故事性强的图画。多幅图编故事要求学生在对多幅图连续观察的基础上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此项训练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每周一次,每次两课时。

由多幅图组合成的整个画面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起因、经过和结果清楚,条理性强,训练一般分三步进行。

(1)整体把握,感知图意。

多幅图编故事训练的关键是把握好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做到情节连贯,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几幅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白这几幅图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

(2)逐图分析,确立重点。

教师根据画面进行提示,引导学生逐图观察,要一幅一幅地细看,把图看全、看懂。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从而使画面内容生动起来。有时还需要找出重点图进行再观察,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说一说图的意思。

(3)贴图组合,编写故事。

通过看图、讲述,学生头脑中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接下来便可以编写故事了。学生把连在一起的多幅图一幅幅剪开后按顺序排好,然后把每幅图的内容写清楚。一般贴一幅图写一段文字,根据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可给文章加一个开头或结尾,从而展示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由于说话时孩子们已经插上了幻想的翅膀,许多奇特的想象、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都会出现在故事本上。对学生的习作教师一般不提修改要求,只表扬和肯定闪光的地方。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悟出故事的思路,为中年级写作奠定基础。

多幅图编故事是在贴画编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经历了由自由组图到观察现成图画,由家长帮助记录到独立写文的转化。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便会很快适应、喜欢并轻松愉快地完成这项活动。

4.单幅图编故事

单幅图画面内容比较复杂,一般表现的是某一活动过程当中的瞬间内容。单幅图编故事的要求是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合理的想象,补充和完善画面上没有的内容,从而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此项训练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每周一次,每次两课时。单幅图较之多幅图,想象的范围扩大了,联想的内容增多了,这就需要教师教給学生观察、联想、想象和表述的方法,否则,学生很容易用一段话便简单地把故事写完。

(1)整体分解。

该方法适用于画面事物复杂、蕴含内容丰富的图。一般单幅图都由几个部分组成,这几部分都是围绕中心画面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通常学生观察此类图,只注意居于图中心部位的画面内容,而忽视了画面上巧妙设置、精心点缀的周围的内容。观察如此,表述内容也就只写观察到的部分。

整体分解就是先从整体上观察、理解单幅图的图意,把握主题,然后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等顺序把单幅图分解成几个部分,使单幅图变为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多幅图。观察的重点,有远有近,以近为主;有人有物,以人为主;有物有景,以物为主。

如单幅图《课间十分钟》描绘的是下课以后学生在校园里活动的场面。画面内容非常丰富,看上去好像很乱。学生面对这类图刚开始往往不知所措,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图上内容其实很有条理,如果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分割,很容易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把每一部分作为一幅图,再用多幅图编故事的方法讲下来即可。

(2)依图联想。

依图联想就是通过观察单幅图画面所表现的瞬间情景,让学生对画面的前后情节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完善与画面有密切联系而画面上所没有描绘出来的内容,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完整。

在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学生联想,不能提那些可能把学生引到一定判断的知识和问题。这样,学生在看图时所做的观察、联想,也像他们对画面的描述一样,都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如《不要捕蜻蜓》这幅图,画面上是一位小女孩不让两位小男孩捉蜻蜓,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没有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联想,学生把单幅图扩展为“捉蜻蜓”“讲道理”“放蜻蜓”“插木牌”四幅图。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故事,此时开始编故事、写故事也就容易多了。

(3)借图抒情。

一幅景色优美的风景画,一幅内容生动的人物生活画,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感受、去表达。

如《荷花》这幅图,画面上有美丽的彩虹、洁白的云朵,有粉红的荷花、碧绿的荷叶,有飞舞的蜻蜓、荡漾的池水。面对此情此景,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运用整体分解或依图联想的方法,按一定顺序观察欣赏,再跟学生一起诵读一些描绘相似情境的儿童诗、散文或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模仿着赞美一下图上的景色。因为有对眼前景色的观察,又有描述相似景色、表达赞美之情的语言,学生很容易说出并写出所见所感。

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写景抒情难度较大,因此主要是诵读一些篇幅短小的美文,欣赏一些接近学生生活的美景,一般不要求去写。

单幅图编故事的三种方法并非独立存在,根据需要常常同时采用。看图编故事通过图画引路、分步训练,不仅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看图编故事的技巧,具备了看图编故事的能力,而且激发和培养了学生语言发展的兴趣,促进了良好表达习惯的形成。

三、研究效果

研究过程中,学校每学期都要对研究效果进行检测。

低段学生大都具有浓厚的听读兴趣和良好的听读习惯。所有学生都喜欢贴画编故事,并能够较好地完成剪贴、说写任务。看图编故事使学生学会了观察,能展开联想,表述语言比较流畅,故事字数一般都在300字以上。

学生升入中高年级,仍旧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95%的学生能在40分钟内快速完成400~800字的作文,基本达到具体明白、文通字顺,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欣赏。

实验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教师指导下,班内几十名学生编的故事在省级刊物发表。1999年,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小学生编故事大奖赛、全国第一届“神笔杯”编故事大奖赛,有30多名学生获奖。教师根据该实验撰写的论文也在省级刊物发表,并在论文评选中多次获省级一等奖。

2001年7月,我们对实验班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升入中学后语文学习能力、写作水平及综合学习成绩占绝对优势,40%的学生经常有文章或参赛作品获奖,表现出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研究感悟

1.要始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及他们的作品

低段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作品是比较幼稚的,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了不起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肯定和鼓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要保护他们继续做下去的兴趣和信心。

2.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兴趣、爱好与愿望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就没有作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低年级起步成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低年级起步成篇”研究中的每项训练都是从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出发,在民主、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课堂上让学生努力去参与、去表现,每个孩子尽展自己的天性,从而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成长的气息。

3.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在“低年级起步成篇”研究中,教师不仅要走进学生中间,关注学生、倾听学生,还要以合作者的角色去参与活动,并在语言上做出积极反应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4.努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造力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思想、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低年级起步成篇”训练中要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要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究,鼓励异想天开。

5.注重语言文字训练,丰富语言积累

语言文字训练,首先是积累语言,然后才是运用语言、规范语言。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大量听读、背诵,然后再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自由地说。表达的语言无价值或离题了,也不要一味地纠错,而要小心引导、慢慢规范,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贴画图画内容
布贴画欣赏
有趣树叶贴画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树叶贴画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贴画争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