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真正的全面小康

2017-03-23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供稿

西部大开发 2017年12期
关键词:残联残疾陕西省

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供稿

2017年以来,陕西省残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两扩面”目标,始终把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帮助全省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目前,全省有持证残疾人129.08万,其中农村残疾人113.1万。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32.69万人(28.69万户),占全省贫困人口总人数的14.3%、总户数的36.6%,占全省农村残疾人总数的28.9%。其中,汉中、安康、商洛3市贫困残疾人15.08万,占全省贫困残疾人总数的46.2%,是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的重点、难点地区。

陕西省残联为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是兜底保障办公室和健康脱贫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是配合省民政厅、省卫计委和省扶贫办等部门做好残疾人的兜底保障和健康脱贫的相关工作。2017年的主要任务是深化群团改革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出台促进特殊人群就业政策、推进‘互联网+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残疾预防试点”等工作。

主动作为,构建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陕西省残联积极协调省级各相关部门,以出台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1+N”系列文件和《陕西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入手,从制度层面突出残疾人脱贫攻坚特色,构建起残疾人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一是联合省扶贫办、省民政厅出台《陕西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从兜底解贫、产业带动、教育脱贫、培训赋能、康复服务、托养减负、动员各方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

二是联合省扶贫办、民政厅、卫计委、省委组织部等23个部门共同出台《陕西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围绕残疾人脱贫攻坚“七个一批”的主要任务,提出实施好基层党组织助残脱贫、残疾人精准康复扶贫、产业扶持助残扶贫、光伏助残扶贫、电商助残扶贫等12项重点行动。

三是在产业扶贫方面:联合省扶贫办出台《关于使用扶贫资金增强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能力的通知》,明确每县(区、市)年度直接入户帮扶贫困残疾人户不少于150户,每户不少于5000元;年度建设60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投入资金由900万元增加至1200万元,辐射带动1800名残疾人增收致富。

就业扶贫方面:联合省农业厅出台《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贫园区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的通知》,明确园区要优先纳入、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就业、从业;联合省供销合作总社出台《关于现代农业产业精准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的通知》,明确依托与陕西供销合作集团签订扶贫协议的企业、联合社(专业社)要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和愿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成员就业、从业,安置比例不低于应安置贫困户总数的20%;与省商务厅、扶贫办出台《关于实施电子商务扶贫工程的通知》,明确各地商务部门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免费电子商务培训、创业孵化、合作对接和就业推荐,全方位、全流程帮助贫困残疾人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就地、就近、就便创业和就业。

兜底保障方面:会同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等部门制定政策,明确对接受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收入尚不稳定、但已不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在继续享受12个月低保的基础上,还可适度延长时限; 2017年首先为全省24073名残疾人专职委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计划到2020年扩大到全体持证残疾人。

教育扶贫方面:会同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扶贫办制定《办法》,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普通高中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学杂费。

结对帮扶方面:会同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脱贫工作的通知》,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按照年度帮扶贫困残疾人户数不低于总数25%的标准,开展助残脱贫工作。

民生工程方面:在年初确定的全省残疾人23项民生工程中,均明确以贫困残疾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家庭为重点对象,组织实施。上述政策措施,基本上得到有效落实。

精准康复,助推康复扶贫和残疾预防

在精准康复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省残联健康脱贫工作实施方案》,把精准康复服务作为残疾人健康脱贫工作的主要抓手,细化签约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通过试点,制定《陕西省精准康复签约服务项目》,在国家五类31项的康复项目基础上,将基本康复服务内容细化为七类112项,明确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作为服务重点人群,为健康脱贫提供基本保障。

制定《2017年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贫困精神残疾患者服药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投入近1200万元,为23979名建档立卡贫困精神残疾患者提供门诊服药补贴。同时,投入1.2亿元,对6500余名贫困残障儿童进行康复救助训练,投入1500万元,规范提升建设30个残疾人县级康复中心,提升服务能力。

在征求了省卫计委等29家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陕西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制定《陕西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重点干预项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神木、莲湖、旬阳三个县(市、区)开展残疾预防试点工作,残疾人康复服务信息平台正在加紧建设。

力争突破,提高政策保障水平

一是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将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以及非低保家庭中1-3级的低收入残疾人、其他困难残疾人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范围,18周岁以上补贴标准由原来每月50元提至60元,18周岁以下补贴标准每月1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为1-2级需要经常照护的残疾人,补贴标准为一级残疾人由每月100元提至120元,二级残疾人每月80元;同时规定,“两项补贴”不计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

二是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家庭子女教育补助力度,每年资助1500名残疾儿童少年、300名新入学残疾大学生就学。

三是扩大培训数量,明确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每年培训任务不少于200名贫困残疾人,残联系统年度培训1万名贫困残疾人。

四是完善康复服务保障制度,在已有运动疗法等9项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的基础上,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对贫困残疾人基本型辅具适配给予补贴。

五是托养减负,释放家庭生产力,为残疾人提供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享受政策资助的各类托养服务机构,对贫困残疾人在收费项目上给予减免。

六是出台《陕西省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2016年投入750万元,对2105户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2017年争取新增残保金2000万元,扩大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

突出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省残联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深度贫困残疾人群体,主动作为,挖掘资源,聚力聚焦深度贫困。

一是根据《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认真制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函》(陕脱贫办函〔2017〕59号)要求,修订完善《陕西省贫困残疾人脱贫实施方案》。

二是在资金支持上聚焦发力,将新增脱贫攻坚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7年,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残疾人产业扶持、托养服务、兜底保障、电商扶持力度,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6000多万元,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残疾人阳光增收”“助力脱贫攻坚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行动”“农村残疾人电子商务扶贫”“残疾人临时救助”“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等项目,还修订了《陕西省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项目申报指南》,扶贫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规模由30家扩大至60家。

三是在政策项目保障上聚焦发力。全面落实中央、我省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每个深度贫困地区、每个深度贫困残疾人家庭;谋划好扶持项目,提高贫困残疾人的参与度,最大程度惠及贫困残疾人。

四是在民生改善上聚焦发力。下大力气解决贫困残疾人致贫返贫问题,配合民政等部门切实做到因残“全覆盖”、兜底“两衔接”,兜住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底线。同时,按照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安排部署,开展了公益专岗招聘贫困劳动力工作,省残联共开发了8个面向贫困劳动力的公益性专岗,目前已有15名贫困人口报名,各用人单位正在与报名人员联系对接中。

示范宣传,引领和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会同省民政厅、省扶贫办印发《关于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示范县工作的指导意见》,在麟游、米脂、石泉3县开展残疾人精准脱贫示范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要求各市分别确定一个市级示范县。2017年,省残联又确定安康市为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示范市。

二是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经验。2017年10月19日至20日,在安康市石泉县召开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通过开展示范工作,形成了“四级联动”“三个清楚”“六个一批” “四大保障”等一批路径清晰的脱贫工作模式。

三是加大舆论宣传。通过陕广《秦风热线》栏目,宣传残疾人脱贫攻坚政策;在陕西农村网、农村报、省残联微信公众号上开设“脱贫攻坚、精准助残我们一起行动”“残联理事长讲扶贫故事”“残疾人脱贫攻坚”和“脱贫路上”等专版;利用陕广新闻《共沐阳光》专题栏目、《陕西残疾人》杂志连续多期报道残疾人脱贫攻坚典型事迹。近两年来,先后采写报道了218位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典型,网页专题报道475个,制作视频节目85辑,互动转载累计600余万条(次)。

加大培训,提高残联干部工作能力

结合残疾人基本服务和需求信息动态更新业务培训,开展脱贫攻坚专项业务培训,并将培训工作纳入各市残疾人工作年度考核。2017年全省培训残疾人工作者近3000人。同时,为使各级残疾人工作者了解掌握脱贫攻坚工作政策,更好地服务贫困残疾人,以脱贫攻坚为主要内容,编印下发了《陕西省残疾人政策服务手册》。

驻村扶贫,扎实开展“两联一包”

省残联确定的包扶村是商洛市洛南县三要镇罗村。针对该村资金短缺、产业发展困难实际,通过单位自筹、协调争取、职工捐赠等方法给予帮扶。先后投入135万元,建成300亩蚕桑产业基地,标准化蚕室36间;建成桑枝食用菌基地,培育食用菌10万袋;建成甜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养蜂160箱,辐射带动全村9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多渠道协调落实资金109.7万元,建成便民吊桥1座、水泥车行桥1座、水塔1座,修建110平方米残疾人和老年人活动室,硬化通组、联户路12.2公里。动员社会资金12.5万元,为16户危房进行了改造,发放三轮车等农用物资。在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扶贫办对全省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考核中,省残联驻村工作队2015、2016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次,驻村干部、省残联调研员何联合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第一书记”。

猜你喜欢

残联残疾陕西省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