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建设
2017-03-22谭国金
谭国金
【摘要】《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笔者根据当前教学的现状、课程特点以及自身教学经验,从理论教学、实验课和课程设计与实践等角度对《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建设分别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结构设计原理 教学建设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255-02
引言
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涉及材料、力学、高等数学等领域的知识,对于刚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的本科生,要接受和应用好如此多的知识和理论,需要由浅入深的课程来引导,《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就是其中之一。学好这门课程能为后续深入学习桥梁工程以及从事工程设计计算等打开门槛,因此本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重要地位,是土木工程专业最基础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
《结构设计原理》教材分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等专题来介绍这些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设计计算原理、方法以及构造。由于本课程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其概念、公式、机理分析多而复杂。因此,完全按传统教学思路去授课,往往学生感到复杂难懂、知识难成体系,从而降低了听课兴趣和思考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教材编排特点,对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建设进行了探讨。
【教学建设目标】
笔者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掌握好各种基本构件受力性能、强度和变形的变化规律,又能对目前设计规范的条文概念和实质有正确理解,对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更大地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兴趣。
【教学建设内容】
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要始终为实践作好准备。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尤其是概念和公式,要详略得当,让学生真正理解公式、概念的由来才能做到灵活运用。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公式的本质,简化复杂公式的推导,强调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应增加结构设计规范条文的讲解,并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让学生明白,设计结果是否满足要求,除了主要看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也要满足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
为避免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课堂上多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照片、视频和演示动画,让学生能对课程中的概念和公式有更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去分析其中的逻辑,逐渐形成良好的科研思考习惯。
为防止一些概念和公式课后遗忘,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及时去应用它们。先结合例题和课后习题进行随堂演练,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公式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易犯的共性错误,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讲解。
2.实验课
《结构设计原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中很多概念和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实验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思路。
教师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应更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安排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做实验和完成实验报告,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激发思维碰撞的火花。最后各小组根据实验报告的结果进行答辩,教师应从实验的过程、报告的内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小组的表现,并更多地鼓励学生。
3.课程设计与实践
课程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做一次课程设计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运用的最好方法,也是以后从事设计工作的预演。课程设计要重视学生在分析结构、计算、查阅规范、绘制基本图纸以及规范格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应挑选学生时间相对充裕的时候去完成,这样学生能更专注地去串联设计计算所需的知识点。期间要穿插安排答疑时间,让学生能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逐步完善和修正知识体系。
最后还应安排学生去附近的工程现场参观实践,带领学生直观观察各种工程结构和施工细节,如钢筋的布置与捆扎、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各种结构的位置与作用等。邀請现场技术员进行施工工艺的讲解,增强学生对各种工程结构的理解,也让学生对当前的施工技术有了感性的认识。
结语
《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教学建设也应与时俱进,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工程中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近期教学实践的成果,建议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学生将来能更好地投入到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徐明,宗周红.中美土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对比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