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017-03-22何永康
何永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53-01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和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几何画板》、《仿真物理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模拟实验环境,学生面对问题时,可以使用它们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规律。一些现代科技内容,比如宇宙起源、纳米技术、磁悬浮、核能的开发与利用等,学生往往也比较关注,可选择一些专题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与研究。在校园网上,也可不定期公布一些“探索研究”的课题以激励学生试着去设计实验、解决特定的问题,学生围绕选题,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也可利用电子邮件、BBS等,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种问题。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讯技术还能促进本地和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之间的通讯,利用网络进行跨时空交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能大大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信息技术固然有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应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不能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人认为,选择优秀教师设计教案,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出课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不可能面对所有的学生都那么高效。用机器取代教师的思想完全违背了教学规律,物理的学习失去了教师的亲临指导和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如空中楼阁。把信息技术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后,虽然教师的部分作用将由计算机代替,但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替代的,这不仅是因为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还因为怎样教、怎样学也取决于教师,即使有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不当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如何用好信息技术关键在教师,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取决于教学目的和组织教学的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媒体的中介作用不可混淆,信息技术只能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更先进的教学方式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难点问题。
2.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对于其主体性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对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越大,对自身提出的要求也就越高。在信息技術应用于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制约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甚至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推理、想象能力退化。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单步逐行显示,与学生动手推导同步显示或者用传统的黑板手写推导作为辅助完成推导内容的教学。在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课程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节。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性。
3.不能以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动画功能及有关设备可以解决许多用常规手段难以表达或可见度低的实验,如有关波的实验、透镜成像等;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放大微观世界,采用“放慢镜头”模拟外部环境变化等手法来演示;受实验条件限制,可以借助多媒体,如α粒子散射实验的模拟。但是,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演示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因此,不能用多媒体演示来代替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时,有的教师用多媒体来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用绘图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还有教师用多媒体模拟焦耳定律,观察串联的不同电阻的发热不同。这样做教师不仅讲得吃力,学生也难以信服,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所以演示实验不可少做,而要多做,还要想办法做好,有时还得教师动手作教具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也必须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不但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应该加强学生的“经历”的过程,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评估,总结交流。
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再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观,是基本理念的飞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更加关注学习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同时也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真正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对学生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胡礼和:《网络与多媒体的教育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天宝,王攀峰.《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4]任长松:《高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