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创 巧构 巧展

2017-03-22黄庭锯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期

黄庭锯

【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作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一个新的突破点。教育的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巧创 巧构 巧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10-01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三点:

一、巧创仿真场景,点燃学习激情。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9加几”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首先通过录像放出我们学校大门,这时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们认识吗?”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认识,是我们学校的大门。”学生看到自己的学校上了屏幕,非常兴奋,接着又通过录像,带领他们参观了学校的各个地方,这对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太高兴了,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接着又出现学校大操场,屏幕上展示开运动会的场景图,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情景,画面上有赛跑、跳绳、踢毽子、跳远等项目,还有观战的同学,再配上画外音,让学生情激昂,同时注意力也集中,这是教师引导学生看大屏幕的畫面,学生发现看台上有一些饮料,围绕“还有多少盒?”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出现多种计算方法。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地学完了新课内容。这样的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二、巧构形象“工程”,点击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巧构学生学习的形象“工程”,可成功地点击学生思维,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比如在《相遇问题》教学时,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这样的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双向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

三、巧展交互功能,点播学习元素。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可起到点播学习元素的作用,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例如多媒体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在让学生做选择填空时,若学生拖动目标所到的位置不正确,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从而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之间寓于人情味的即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之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机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