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温儒敏的语文教育思想

2017-03-22刘晓婷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

刘晓婷

【摘要】温儒敏是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主持关于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多项调研项目,他在大量跟踪调查基础之上,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教育观点。本文主要从语文课改、语文课程目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这四方面入手,分析温儒敏语文教育思想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应用,揭示其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

【关键词】温儒敏 语文教育思想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30-02

温儒敏致力于语文教育二十余年,强调语文教育研究不能满足于经验性的总结描述,要跟踪调查,在掌握大量数据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探讨,为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支持。

一、课程改革:要与高考“相生相克”

温儒敏提出,课改要与高考“相生相克”,“相生”就是共同存在,“相克”就是彼此间有矛盾,但又在矛盾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课改目前还得在高考的框架下进行,在高考框架下课改能走多远,就尽量走多远。”

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形式丰富,不应死板。考题难度也要降低,题型花样不能太多,否则会让学生紧张,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总之,课改与高考改革都是艰难又漫长的过程,要“相生相克”,共同进步。

二、课程目标: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

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能错误地认为,注重人文性就是抛弃工具性,也不能认为人文性就是搞文人教育。温儒敏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语文课不等于文学课,人文精神不等于文人精神。语文教学不能以培养文人、培养作家为目标。学语文主要是要学会表达,学会熟练准确地使用汉语。”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我们必须达到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必须经过反复的基础训练和知识积累,才能实现更高的素质教育,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阅读教学:经典是主食

“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

(一)品读原典,培养悟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阅读一定量的经典作品,语文的感悟能力才会提高。现在许多语文阅读教学中缺少个性化阅读,缺少学生个人的体验,这是因为给学生留的空间太少,读得太少,老师却讲得太多,不仅破坏了语文兴趣,而且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成为空谈。

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教师要尽量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空间,不能只读课本与教辅书籍,应适当多读经典原著,培养感悟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梯度与密度

1.课堂教学的梯度问题

温儒敏认为,“要注意教学的深浅梯度,要让学生每进入一篇新的课文,上升一个阶段,都有些陌生感,有些新鲜感,有些进步。”只有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2.课堂教学的密度问题

新课改后,很多教师注重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教条地按照这些目标进行教学,使得一堂课下来,师生都高度紧张,大脑疲劳,密度太大,破坏了学生的语文兴趣。

“有时老师多讲一些,有时可以少讲。诸如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之类,不见得都要在课堂上讲,不要什么都往政治背景上牵扯,都那么强调‘意义,那种思维定式很教条,容易让学生也变得很‘八股。”“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須废除现在通行的逐句讲解的办法。”总之,一节课不能安排太满,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与阅读空间。

四、作文教学:同步写作训练

(一)多读促进多写

“大量的阅读能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积累素材,同时‘观千剑而识器,逐步培养起对文字的细腻的感觉,掌握各种文体、风格的表达方式,这自然也就提升了写作能力。”温儒敏建议,要大量阅读,多阅读经典作品,认真品味经典语段,才可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大都生活阅历少,阅读量也少,不会写作文,无思路,无素材,常常翻阅作文参考书,模仿上面的例文。为了应对考试,搞一些突击训练,准备一套万能模板,什么题目的作文都往里面套,纯粹是应试技巧。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多读促进多写。

(二)内涵重于文笔

现在很多学生喜欢抒情,用很多形容词以及排比句,但缺少思想内涵。而我们的作文教学第一要务是文通字顺,有一定的思想内涵,然后才谈得上文采。高考作文也是侧重考查文字表达能力,即表达是否流畅,情感是否真实,而不是文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内涵要比文笔重要得多。

总之,温儒敏的语文教育思想在课程改革、课程目标、阅读及作文教学中都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有助于教师把握语文教育的正确方向,更合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