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霍克海默的核心编辑理念及其启示

2017-03-22黎昔柒

关键词:海默阿多诺霍克

黎昔柒

(长沙师范学院,长沙 410100)



批判性:霍克海默的核心编辑理念及其启示

黎昔柒

(长沙师范学院,长沙 410100)

霍克海默的核心编辑理念是其社会批判理论所彰显的批判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思想的继承,也是他编辑实践中的立场、方法和理论。其核心编辑理念的启示意义在于:有助于恪守坚定的编辑信念和原则;有助于在编辑实践中既抓住现实热点,又把握深刻的理论识度;有助于立足社会现实并坚守道德评判尺度,弘扬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

霍克海默;马克思主义;核心编辑理念;启示

作为核心编辑理念的批判性是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社会批判理论的精髓,也是他在编辑实践中所坚守的准绳。这一独特理念不仅对当今编辑工作有着甚为重要的启示,而且也是弘扬社会担当精神所不可或缺的。

一、霍克海默核心编辑理念的出场视域

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他于1932年创办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机关刊物《社会研究杂志》,并任杂志主编。这份杂志的作者群聚集了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以及霍克海默本人等一批世界性的著名学者。正是基于《社会研究杂志》这一理论阵地,并由于这份杂志曾分别在德、法两国出版,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主要代表曾流亡美国,有的甚至定居美国,使得这份杂志所主导的批判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的主流文化以及社会现实,而且,由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核心代表,即霍克海默的学生尤尔根·哈贝马斯等对批判理论的进一步弘扬,使其影响远远超越了西方社会而达至全球。

在《社会研究杂志》的创刊号前言中,霍克海默指出了自己的编辑立场,即要研究并“揭示社会经济生活、个人心理以及文化变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全方位地批判”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1]。由此,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法兰克福学派一直将对人的实践问题的批判当作其研究和工作的重心。霍克海默不仅在编辑工作中坚守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而且,他也一直践行自己的创刊理念,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奠基的诸多作品,如《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论科学与危机》、《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对形而上学的最新攻击》等。

霍克海默将《社会研究杂志》的主调定位为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既有当时的社会背景原因,也有学理上的逻辑必然。

就社会背景而言,两次世界大战、科技迅猛发展以及文化工业化等是霍克海默一生所面临的社会现实。而且,在法西斯上台后,霍克海默和其他大部分《社会研究杂志》的编辑被迫先后流亡于法国、美国,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返回德国重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另外,霍克海默在美国的经历使他亲身感受到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变,也感受到文化艺术走向商品化和庸俗化的现实。由此,《社会研究杂志》所刊发文章的主题也是集中于对反犹主义和独裁主义根源的反思、文化工业化负面影响的揭露和工具理性批判等方面。

就学理演进脉络而言,霍克海默编辑理念中的批判性与马克思主义有深刻关联。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恰恰在于批判性,而且,马克思在他自己诸多著作的标题与副标题中运用的“批判”二字,也体现了其具有批判性的内在特征。霍克海默认为自己的理论也是一种批判理论[2],两者在批判性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他阐明了自己的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他说,“我不是在唯心主义的纯粹理性批判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术语,而是在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批判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术语。”[3]182

二、批判性:霍克海默编辑理念的轴心

在霍克海默的编辑理念中,批判性具有核心地位。他发表于《社会研究杂志》中最具代表性的论文《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对批判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说明。他认为,批判既是一种思维主体的态度或立场,也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实践。而且,他还从本体论视角阐明了批判本身就根植于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的演进之中。

首先,批判是理论家的一种立场。基于对价值中立社会理论研究的反对,霍克海默提出社会哲学的研究者必然是负载道德判断和道德尺度等而进行研究的。这种道德尺度就在于“促进发展,引导社会走向公正。”[3]193他进一步指出:“有意识的批判态度却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作为某种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对历史进程的解释包含着由这种事物秩序产生出来的对这种秩序的抗议,同时也包含着人类自决的观念,即事态的观念。在此事态中,人的行动不是源出于外在的机制而是源出于他自己的决定。在这里,对内在于以前事件进程中的必然性所作的判断意味着把这种必然性从盲目的必然性转变成有意识的必然性的斗争。”[3]200霍克海默在这里阐明了研究者必须坚守的道德尺度是要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应当致力于人类社会的公正和正义价值的实现。另外,就霍克海默的编辑实践而言,他持有坚定的批判性或论战性立场。如在1937年2月22日致阿多诺的信中,他提出了关于阿多诺批判曼海姆实证主义一文的修改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指出了阿多诺对曼海姆抽象方法的批判是最好的辩证唯物论,尤为重要的是,霍克海默要求阿多诺进一步加强论战色彩,并突出该文与这一期《社会研究杂志》其他文章所持批判立场的一致性。

其次,批判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实践。在霍克海默看来,批判理论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纯科学式的理论研究,它本身就是批判这种格式化和实证化的纯科学研究方式。因为这种研究不关注人类社会的公正、人的尊严等道德价值,而且,其一般是建立于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等截然二分的认识论基础之上的。正是基于对这种传统理论的深刻剖析,霍克海默提出批判理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具体实践或斗争,他指出:“批判思想既不是特殊的个体功能,也不是一般个体的功能。相反,批判思想的主体是一个确立的个体,他处在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的真实关系之中,他与某一特定阶级发生冲突,并最终处于因而产生的与社会总体和与自然的关系网络之中。这个个体不同于资产阶级哲学的自我,他根本不是小数点;他的活动是社会现状的表现。”[3]185在这里,霍克海默阐明了批判思想的主体是一个真实地处在个体与群体、社会与自然的实践关系之中,而且,这个批判主体的活动也是社会实践的感性表现。

当然,霍克海默在具体编辑工作中践行着他一贯持守的批判性。如他对阿多诺批判胡塞尔现象学一文的修改建议中提到,“我将我毫无保留的赞同仅仅献给您此文的冲垮一切和摧毁一切的基本旨趣”。[3]371但是,他接下来也对自己的盟友阿多诺进行了批判,他指出阿多诺对胡塞尔范畴直观这一关键之处的批判“并非真正坚实而稳固。”而且,他进一步指出了阿多诺对胡塞尔的批判并不能代替其对唯心主义的清算。

最后,批判还是一种特定的理论。批判有自身特定的理论目的、研究方式和理论范畴。霍克海默旗帜鲜明地指出,他所创建的社会批判理论,目标在于追求“社会的合理状态”、“铲除社会不公”以及改变社会的历史,并且“在人们之间建立正义。”他还提出:“在研究的现阶段,社会学所必须采用的方法是从对社会现象的描述提高到详细的比较,最终形成普遍的概念”[4]。另外,霍克海默指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剥削、剩余价值、利润、贫困和崩溃等范畴是批判理论概念整体的组成部分[5]208,对这些范畴的理解、诠释和传播就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过程。

以上三个维度的批判并非是为批判而批判,而是凸显了霍克海默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反思、社会正义的诉求及人们生活意义的关切。这些思想一方面渗透在霍克海默的编辑理念中,并进一步构筑成了他的编辑原则;另一方面,这些思想体现了他在编辑实践中对社会责任勇于担当的精神。实质上,他也是这一编辑理念在《社会研究杂志》的编辑实践中实实在在的践行者。

三、批判性之于当今编辑实践的启示

霍克海默的核心编辑理念在于其坚定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既是一种社会哲学的深刻理论,也是一种社会的具体实践,甚至就是斗争;这种批判不仅是基于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而且坚守着内在于批判性的道德预设。这种独特理念对于当今编辑实践的启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有助于确立坚定的编辑原则,恪守编辑信念。在霍克海默的编辑实践中,他一直恪守建立合理性的社会、维护社会正义的信念。而且,他特别强调一个人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所应坚守的原则。在《批判理论》的序言中,他讲到:“一个人应当公开出版的只是那些他可以毫不犹豫地予以辩护的观点。”[5]1在当今编辑出版业如火如荼地进行体制改革之际,我们是应该走向完全的商业化、市场化,以赢获更多利润,抑或是恪守自身独特的编辑原则或信念来肩负起人类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正义公正的价值尺度?这是编辑出版业面临的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当然,就霍克海默的编辑理念而言,他坚定的选择了社会正义的价值取向,而对文化艺术的商业化和庸俗化进行了坚决的批判,这对我们是不无启发的。

其二,有助于在编辑实践中抓住现实热点,深刻把握理论识度。在编辑实践中,要结合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这两个向度,并从两者的内在关联出发,来把握编辑的主题定位及论题的选择。一方面,仅仅浮于社会具体现实的热点,会导致不能透视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理路内因;另一方面,仅仅陷入理论的泥潭,会导致超然于具体现实而不能自拔。有学者指出,应“参照现实社会反思学科自身的逻辑问题,必须明确社会科学的任务是解释现实的社会,而并不是玩趣味游戏。”[6]当今社会现实热点聚焦于民生问题,在编辑主题定位和题材选择等方面应把握这一趋势,并基于现实民生问题所生发的新范畴、新概念来揭示其理路的演进或内在的逻辑,以实现对具体问题的深入反思,并在两者的互动中保持适当的张力来促进并实现社会正义。这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所义不容辞的。

其三,有助于在编辑实践中既立足于社会现实,又具有道德尺度的衡量标准。在现今社会,道德价值的缺失主要表现于工具理性伴随资本逻辑而盛行,道德关怀几乎成了一种奢侈缀饰。因此在编辑实践中必须张扬道德价值,体现道德关切。当然,不可否认,单纯地强调道德价值而背离具体的社会现实条件也会导致对社会的危害或对价值尺度的偏离。因此,在当今编辑实践中,单一地追求普遍性道德价值的逻辑推演,就会使编辑的原则与理念背离社会的现实土壤,而单纯地听凭经验实践的发展,将会茫然而失却道德关怀和道德操守。

总之,编辑实践或社会科学期刊阵地,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价值并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自由自觉精神意识的成长和引导人的人格升华[7]。由此,社会正义与人文关切是我们不可移易的道德准则,而社会实践是我们栖息相依的现实土壤,对这两者的持守不仅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

[1]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8.

[2]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上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33.

[3]霍克海默.霍克海默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4]霍克海默.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42.

[5]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6]董希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与学术期刊的责任”研讨会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7,(3):215-219.

[7]梁桂全.中国现代化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使命——兼论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责任[J].广东社会科学,2004,(2):11-15.

编辑:鲁彦琪

Core Editing Concept of Horkheimer and Its Enlightenment

LI Xiqi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 410100,China)

Core editing concept of Horkheimer is criticalness that was highlight of his critical theory of social. It is not only inheritance of critical thought of Marxist, but also is his position, method and theory in editing practice. Such criticalness not only helps to abide firm editing belief and editing principle, but also helps to seize hot spot of reality and profound theory in editing practice, moreover, helps to base on social facts and to hold fast measure of moral judgment in editing practice, promote undertaking spirit to social responsibility.

Horkheimer; Marxism; core editing concept; inspiration

10.3969/j.issn.1672-0539.2017.01.017

2016-03-30

黎昔柒(1976-),男,湖南汨罗人,博士,长沙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师。

G232

A

1672-0539(2017)01-0090-03

猜你喜欢

海默阿多诺霍克
滑板的乐趣
《拯救表象
———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红”英译问题辨析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一起来观星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海默科技 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