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探析

2017-03-22胥振国蔡玉华窦红平宋风长周晓隆

关键词:青年教师院校职业

胥振国,蔡玉华,窦红平,宋风长,周晓隆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探析

胥振国,蔡玉华,窦红平,宋风长,周晓隆

“十二五”时期,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发展阶段,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一线的主力军。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尤为重要,也是学校师资培养的关键。分析和探讨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探析

“十二五”时期,我国高职教育逐步由数量的扩张转入内涵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文件,为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一系列部署要求,高职教育进入历史最佳发展时期。

“十三五”时期,青年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但是,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直接从学生转换为教师,从本质上来说,青年教师离教师的要求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滑坡、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实践能力不强、教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遵循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发展规律,分析当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一)少数青年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管理水平不高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但一些刚刚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仍停留在大学生阶段,不能尽快地完成从大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敬业进取精神,甚至产生职业厌倦[1]。他们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不过问,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问题不进行有效管控,对学生的情绪变化或需求不重视,导致师生之间的隔阂较大,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效果较差

对于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来说,要把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难度较大[2]。部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欠缺,授课时往往照本宣科,忽略了对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尤其不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应用技术,难以将教材上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导致学生很难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教科研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进入学校,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难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实践教学能力亟待提高。很多青年教师没有科研基础,科研能力较薄弱,科研意识较差,不知道科研是什么,怎么去做科研,甚至认为科研对高职教师没有意义,更谈不上形成一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此外,虽然有些青年教师对科研感兴趣,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但存在无法跨越学科的瓶颈,申请课题经常不被立项,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认为科研离自己很遥远,最终也放弃了科研工作。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和指导不够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于非师范类综合性高等学校,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训练,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专业实践能力低、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尽管这些青年教师在进入高职院校后,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但是,由于培训的内容广、时间短、针对性不强、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很难达到真正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效果,使部分青年教师对将来不知所措。此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往往要承担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周教学工作量达16~18节,甚至更多,他们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及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从而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对青年教师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本科院校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的定位、类型不同。因此,高职院校所授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素质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备课,力求把每个知识点讲到细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必须具备很强的政治素质以及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才能把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并指导学生完成这一转化过程。此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学校所担任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他们是老师;在实验课上,他们是指导者;在学校管理上,他们是参与者;同时他们也是学校产学研结合的组织者。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指导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管理水平

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这是青年教师发展自身素质的关键一步[3]。为了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意识、提高青年教师执教素质,学校可以安排青年教师进入党校学习1个月。党员青年教师可以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自觉做到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勤奋工作、坚持理想信念;非党员青年教师要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觉做到坚持岗位职责、坚持甘于奉献、坚持敢于创新。青年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务实的敬业精神和正确的育人理念,把关怀和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位学生身上,用自身的道德理念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

《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确立管理工作在职业院校办学中的基础性地位,这充分说明提高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管理水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了加强培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管理与沟通能力,应让青年教师至少担任一届班主任,学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同时,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重要工作。如何处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现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加强培养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把立体的变成平面的,把看不见的知识关系变得让学生显而易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开发制作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高质量微课[5],甚至开展基于培训网络环境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培训青年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一,聘请信息技术专家到学校授课,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青年教师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常用教学软件。第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利用计算机建立档案库,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要求,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第一,青年教师要夯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的业务能力不足会导致出现无趣的课堂环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二,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并组织青年教师定期参加。第三,青年教师应接受学校教学督导组的定期检查以及教学水平“诊断”,在日常工作中警醒自己按时按量完成教学工作。第四,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培训[6]。如让青年教师到师范院校培训至少3个月,学习教学先进理论,通过正确、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以及教学能力。

(三)加强培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高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切实提高高职生的实践能力。若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一,实施师傅带徒弟制,安排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培训。师傅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观摩、项目操作、实验演示等方法对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逐项进行评价与考核,并将结果作为青年教师年度工作评优的重要依据。第二,参照企业和国家相关工种、专业实践技能的标准,制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达标规定》。第三,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以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第四,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要求青年教师在5年内到相关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8个月,真实体验企业的生产流程、操作方法、工艺特点等,将专业理论与企业实际融会贯通,真正做到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高校要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不是一种独立性的能力,而是系统性的能力,是现代教师能力的一项基本内涵。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应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而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7],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一,学校应尽量减少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去从事科研工作。第二,安排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让他们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跟着导师做课题,学习导师课题申报的技巧和经验,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第三,加强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等。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还需要从3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一,研究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体系。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和自身有关,还和学校为青年教师创造的条件有关。学校应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一个自主化的职业师资培养基地,将能吃苦、有创新、有潜力、有成果的青年教师培养成为教坛新秀、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后备军,鼓励有真才实学的专业带头人、科研能手大胆创新。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培训档案,让每位青年教师明确了解自身与目标的差距,使其树立持续学习的理念。第二,研究教师共同体的作用。在传统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对教师共同体的关注,加强青年教师与优秀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第三,对不同区域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差异进行研究。

总之,青年教师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未来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培养青年教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制定青年教师发展行动计划,关注青年教师全方位持续发展研究。高职院校要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教学基本功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这取决于学校和青年教师的实际行动。

[1]徐燕.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职业通讯,2015(2).

[2]童顺平,高葵芬,韩秾.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以制度供给的视角[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2).

[3]张广舟,章顺来.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养[J].池州学院学报,2014(4).

[4]张中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建设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

[5]刘虹.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2(35).

[6]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教育,2014(1).

[7]李国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2).

(编辑:刘姝)

G715

A

1673-1999(2017)05-0122-03

胥振国(1977—),男,硕士,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与免疫学及职业教育;蔡玉华(1979—),女,硕士,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及职业教育;窦红平(1974—),男,硕士,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宋风长(1964—),男,硕士,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周晓隆(1964—),男,学士,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2017-01-16

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胥振国名师(大师)工作室”(2016MSGZS062);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项目“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547)。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爱的职业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