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7-03-22张琇滨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诚信时代

张琇滨

移动互联时代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张琇滨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移动互联时代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着体系不完善、内容单一、教育方式落后、效果不佳等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完善制度建设,创新教育内容、方法,打造线上诚信教育新平台,加强师德建设,切实有效地提升大学生诚信教育。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对策

移动互联时代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人工智能设备等便携式电子科技产品为载体,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微信、微博、APP等媒介沟通方式,实现信息传播便捷化、碎片化、交互化、爆炸化的新时代。《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指出,在2016年6月以前,全中国网民的总体规模已突破7亿大关,网络普及率升至51%。在这当中,移动端网民(即手机网民)数量超过6.5亿,中国人利用手机移动端上网使用率超过90%,iPad等平板电脑上网使用率也有30%,学生群体在中国网民中占比最高达到25%。另外,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25周岁以下)的规模接近3亿,而大学生网民(19~24周岁网民)占青少年网民的48.1%,大学生的周上网时长高达31.7 h。上述数据说明大学生网民群体是青少年网民的主体,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整体上维持在一般水平,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冲击下,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形势不容乐观[1]。互联网整体诚信环境不佳也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移动互联时代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移动互联时代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移动互联时代下,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国家、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实现中国梦、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从宏观角度看,诚实守信是我国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基,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诚信已成为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品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将诚信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并要求针对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教育和治理,进一步加强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出现质的变化,让每个公民的道德行为受到全网络的监督。透明化、舆论化成为诚信教育的新要求。大学生既是学生,也是青年阶层的普通公民,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向上延伸即是社会发展问题,向下延伸便是个人道德、价值观的问题。移动互联时代下,注重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国家、社会公平正义的直接体现,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因此,基于移动互联时代的特性,改善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应受到国家、社会、高校和家庭的特别关注。诚信教育既是大学生努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期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从中观角度看,诚信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诚信教育更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诚信教育涉及高校的学风建设、学生管理、学术研究、就业创业、奖勤助贷等方面,既是显性教育的环节之一,更是隐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风靡,让越来越多良莠不齐的信息轻而易举地向大学校园浸透,更将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带入大学校园,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学术不端、考试作弊、评优造假、欠贷不还、论文抄袭等一系列的失信行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而且由于移动网络的传播使其更容易造成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在移动互联时代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高校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坚持正向引导,降低负面影响,是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从微观角度看,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立身处世之本。荀子云:“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说话没有定准,行为失去准则,唯利是图,这就是小人。从古至今,诚信已经成为评判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当代大学生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网络环境(如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等)的影响,这当中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存在大量的消极影响。虚拟网络环境的隐蔽性、复杂性、成瘾性、无监管性,使得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网络小说无法自拔。网络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语言文字表达、人际关系处理、应对挫折能力等方面均具有弱化作用[3],长此以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极为不利。因此,大学生应当在顺应移动互联时代发展的同时,懂得分辨信息真假,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会诚信做人做事。移动互联时代下,加强和改善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助于消除网络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大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内容单一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当前大学生的学术不端等诚信缺失行为反映出高校道德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4]。移动互联时代下,大量信息涌入高校,学生接受和传播的信息数量巨大且呈现碎片化,在缺乏监管且学生分辨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大学生群体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错误引导。纵观当前高校诚信教育体系,不难发现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诚信教育缺乏顶层设计概念,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活动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诚信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的安排、跟进和组织,单纯依靠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合力,实现深层次教育。二是诚信教育制度不健全,机制落后。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诚信教育制度和学生诚信档案,但执行制度不坚决,使用档案不恰当,导致诚信教育制度成为“摆设”。三是诚信教育与互联网脱节,没有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师生地位趋于平等化,使得新时期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可避免地与互联网相关联,必须紧紧抓住网络阵地来开展诚信教育。

移动互联时代,微博、微信、论坛、APP等的广泛使用,让每个人随时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实现全民自媒体[5]。但目前高校的诚信教育内容大多以理论学习为主、案例分析为辅,官方自媒体平台发布的诚信教育内容枯燥无味、说教意味重、更新慢、时效性差,在大学生中的阅读量低、转发率低、点赞量低。另外,高校诚信教育还存在与大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与社会热点脱钩的现象。将大学生当作小学生来教育,素材简单无趣、内容传统死板,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育学生懂得大道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诚实守信,养成良好的诚信观念。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方式落后,效果不佳

传统的诚信教育大多采用课堂、班会等线下教育方式,通过书本学习、制度摘抄、横幅悬挂、签订承诺书等手段进行诚信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过于形式化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学生接受诚信教育时大多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即便在一对一面谈或电话交流时,也不会敞开心扉。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工具和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学习和掌握互联网技术,及时跟进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引导学生辨别信息真伪,严守道德诚信底线,积极应对负面情绪和不良诱惑。

另外,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校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不良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极端主义等)蔓延[6]、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违法成本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诚信观念日渐淡薄。同时,高校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内容单一、方式落后,使得诚信教育效果不佳,高校、教育者的权威不断降低,可控性逐渐减弱。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泛化,评估不足

在传统教育中,教育工作者的对象只有学生,教育评估也基本只面向教育行业内部。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所有教育工作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网络透明化,教育评估也逐渐变成“网络大众评审”。在自媒体传播方式的发酵下,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甚至可能被推到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如2016年11月,西南某大学在奖学金评定中发生“大学生涉嫌论文抄袭评奖作假,遭全班实名举报”事件。此事经贴吧爆料,朋友圈、微博疯传之后,迅速吸引了各大网络媒体的注意并大幅报道,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受到了自媒体、新闻媒介、网民群体和社会群众等多方质疑和评价。一起校园学术不端事件在短时间内变成了社会热点事件,给高校诚信教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在移动互联时代下,诚信教育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应更多地与社会挂钩,对于失信行为的处理也必须谨慎而行,避免引起问题泛化和网络不良舆论。此外,对于诚信教育成效的评估,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接受全网民检验的准备,把制度硬性评估和网络软性评估纳入诚信教育评估范围,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三、移动互联时代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夯实教育基础,完善诚信教育体系构建

移动互联时代下,高校诚信教育体系建设更显紧迫。《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令第40号)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本办法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紧紧把握移动互联时代的特性,基于顶层设计的概念,完善诚信教育相关制度的制定以及执行,明确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和方案,使原本孤立的诚信教育活动实现系列化、模块化、精细化、社会化、网络化和整体化,最终形成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发展的高效的诚信教育新机制。

(二)理论联系实际,改进传统诚信教育

高校诚信教育既要继承传统教育的优点,更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紧贴网络时代脉搏,拓宽诚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创新诚信教育理论学习方式。减少甚至摒弃一味地理论灌输、照本宣科、单唱高调等方式,学会“旧瓶装新酒”,在课堂和线下采用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利用案例分析、热点讨论、微电影、微课堂等形式,不断改进课堂理论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加强诚信教育实践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融入具有现实意义、时代特征的相关内容,让诚信教育更加“接地气”。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诚信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活动、科技竞赛、网络宣传等,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坚定诚信观念,践行诚信行为,达到知行一致。三是转换教育工作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诚信教育活动,实现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和谐共处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紧跟时代步伐,打造诚信教育线上平台

在移动互联时代,教育教学工作与互联网密不可分,要实现诚信教育的有效发展,就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互联网+诚信教育”线上平台。一是搭建“学校-院系-班级-个人”的自媒体沟通交流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朋友圈、QQ群、BBS等网络媒介,对诚信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报道,在校园中引导清朗网络环境。二是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诚信校园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校园失信行为随手拍、随时举报、随处监管的良好氛围,引导在校师生培养诚信正义感。同时还要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和宣传,对网上的虚假、不良信息进行及时处理,避免校园诚信问题扩大化,引导师生养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观。三是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档案。将学生个人网络诚信档案与社会信用体系对接,实现诚信教育向社会化的延伸。建立相应的信用监管制度、守信激励制度和失信惩罚制度,使学生个人网络诚信档案真正发挥作用。

(四)增强师德修养,重塑教育工作者公信力

为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教师的言教与身教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7]。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点亮理想信念的灯,照亮前行之路,在诚信教育中必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育人者先正己。当前,个别教师出现了教学工作敷衍、学术行为不端、网络言行不当等失信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在高校诚信教育工作中,必须注重教育工作者诚信品质和道德修养建设,加强监管,使其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四、结语

移动互联时代下,高校诚信教育面临着众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同时也提出了新途径和新思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和创新诚信教育的新举措和新对策,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1]张铭钟.网络时代大学生诚信情况的分析与对策探究[J].价值工程,2011(7).

[2]张高科.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2).

[3]张炳兰.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4]高珊珊.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诚信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35).

[5]袁桂君,张玉婷.“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11).

[6]王洪斌,刘天.“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应对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6).

[7]黄俊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

(编辑:刘姝)

G641

A

1673-1999(2017)05-0103-03

张琇滨(1989—),男,硕士,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

2017-02-28

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立项项目“网络自媒体时代下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2015XG22)。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诚信时代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