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几个问题

2017-03-22龙小平

关键词:批判性理性逻辑

龙小平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成都 611731)

关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几个问题

龙小平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成都 611731)

批判性思维就是严格按照逻辑推理的要求,对于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或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不是一门课程或学科,而是一种理念,需要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清除日常生活中的思维陋习,养成严格的逻辑思维的习惯。

批判性思维;理念;严格逻辑思维

批判性思维教育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界所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高等教育一直被人们视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批判性思维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近1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也在热烈讨论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和研究。这是因为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批判性思维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关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文献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是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概念及相关问题,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还处于一种说不清理还乱的情形中。比如,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是什么,批判性思维究竟是一门课程,还是一种理念,等等问题,我们实际上是没有搞清楚的。为此,本文拟对批判性思维的几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

一、“批判性思维”概念辨析

批判性思维来自英文“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学术界引用得比较多的定义有:批判性思维是指“为了决定信赖什么或者做什么而进行的理性的深入的思考”[1]2;“批判性思维就是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作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2]1;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3]37;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合乎逻辑的思维,这种思维的目标直接用于解决难题、进行推论、计算可能、做出决定[4]242;批判性思维包括分析的思维,比如分析、批评、判断、评价、比较和对照,它与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不同[5]210。从以上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或“合理性”的思维,突出了理性的思考在批判性思维中的决定作用。那什么是理性?一般认为,理性是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根据360百科词条,“理性”这个词最早源起于希腊语“逻各斯”(希腊语:λγοζ,logos)。在罗马时代,译成拉丁语:ratio,拉丁语的本意是计算金钱,但在等同于逻各斯后,成为哲学上使用非常广泛的术语。译成法语后,成为法语:raison。最后形成了理性(英语:rationality)与理智(英语:raison)的字根。因此,理性或合理性指的是逻各斯、规则或规律,思维的逻辑思维或规则,当然更主要指的是逻辑理性。可见,批判性思维以强调逻辑推理为基础或根本。

最近有人撰文指出,基于critical thinking在其产生的英语语境中的实际含义,提出对critical thinking的翻译应该是“严格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应该定义为“基于已知事实,通过对事实信息的归纳、分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而得出结论的理性的思维方式”[6]。对此,我们认为是比较合理的,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严格按照逻辑推演而得出结论或进行论证的一种思维方式。理由是:首先从流行的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中可以看到逻辑在其中所起的基本作用,比如“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要为“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做出合理的决定”必须要以逻辑为基础。其次,批判性思维是理性或合理性的思维,而理性意味着逻各斯、规则,因而理性和合理性都是根据逻辑推演的结果。杜国平在《批判性思维辨析》一文中指出“critical thinking”应该翻译为“审辨式思维”或“揆惕性思维”[1]5。无论是“审辨”还是“揆惕”都要从逻辑推理出发。因为“审”和“辨”、“揆”和“惕”都与逻辑推理有关。还有,“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 kriticos和kriterion,其含义是“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基于标准”当然最重要指的是逻辑上的标准。

此外,在批判性思维的历史溯源研究中,我们经常要追溯历史上一些哲学家关于逻辑方法的论述。比如,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是一种形成概念的逻辑方法,集中表现在苏格拉底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苏格拉底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论证或学说中的逻辑矛盾,从而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他的这种方法就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理和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让我们意识到系统推理的重要性。文艺复兴以来,弗朗西斯·培根开始探讨实验科学的方法即科学的归纳方法。17、18世纪笛卡尔、牛顿讨论了演绎方法。如此等等。可见,从历史溯源来看,批判性思维所突出和强调的实际就是严格或严密的逻辑思维。

因此,批判性思维就是严格按照逻辑推理的要求,对于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过程或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就是区别于日常思维的严格的逻辑思维。

二、批判性思维究竟是一门课程还是一种理念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念还是一门课程,这是一个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其实,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已经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例如,“批判性思维就是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这些定义表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既然如此,那么它肯定不是一门课程,或者说它不是一门课程所能达成的。但是,不少学者依然把它作为一门课程,比如有学者就提到“我们应该教什么样的批判性思维课程”,还提出“中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需要努力扩大和提高。一是需要扩大开展这门课程的学校数量……”[3]42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王路说“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理念,而不是一个学科”[7]2。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还有,“从世界高等教育大会(1998,2009)到各国教育行政机构的高等院校,都把批判性思维规定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美国批判性思维专家保罗等1997年的一项调查也表明,89%的教员认为,批判性思维应该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批判性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通识教育中贯穿批判性思维”[8]5。这段话进一步表明了批判性思维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也就意味着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个学科或一门课程。如果仅仅是一个学科或一门课程,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不可能视作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的过程之中,贯穿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而绝不仅仅是所谓一门批判性课程的任务。由此,把中国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归结为批判性思维课程开设得少,这个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如有人指出:一个原因是这项教育的规模不足。虽然大家都在谈论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它的实际扩展十分缓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2 100多所大专院校中,大概只有2%左右的学校开设了在名字中有“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其中多数是在哲学系或者尖子班级开设的,并非是全校学生的公选课[3]36。因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绝对不是一门所谓批判性思维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有的任务。除此之外,整个社会也要营造一种讲道理讲逻辑的氛围,比如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的普及和发展,以及法治思想的宣传。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养成严格的逻辑思维习惯

前文已经指出,批判性思维就是严格的逻辑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养成严格的逻辑思维的习惯。那么如何养成严格的逻辑思维习惯呢?

首先,要清除日常生活中的思维陋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根本的缺陷,那就是缺乏严格的逻辑思维。虽然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大放光彩的一个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出现了早期的探讨概念以及思维的名辩学。但秦汉以来,“焚书坑儒”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先秦时期出现的名辩家讲思辨讲逻辑的萌芽被压制,直至最后销声匿迹。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文化服务于封建统治的需要,服务于权威,不讲逻辑,批判和质疑便几乎不可能,最终使中国文化缺乏实证和逻辑推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实用、轻实证,偏向权威和情感、轻逻辑推演的思维惯性,导致中国人有很多思维陋习:(1)概念划分混乱。我们在对概念进行划分的时候就不喜欢讲逻辑,而讲实用。比如,每次开大会,主持人或发言人的开场白:“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这就是划分不讲逻辑,因为划分的子项是不能相容的,而划分的标准应该是一致的。当然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权力崇拜”,首先突出的是官员,而不是诉诸逻辑理性。(2)概念模糊或含混。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或基本单位。明确概念是进行判断和推理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相对清晰的概念的界定,随之而来的判断和推理也就很难保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因此,概念的明晰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概念,从来都是含混不清的,如“道”“仁”“圣人”“理”“气”,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喜欢用一些模糊或含混的概念,比如“自由”“幸福”等等。2012年中央电视台的基层采访“你幸福吗”,从逻辑上讲就是一个笑话,因为“幸福”是一个模糊或含混的概念,究竟“幸福是什么”都说不清楚,何从回答?冯友兰先生曾经指出:“盖一名必有一名之定义,此定义所指,即此名所指之物之所以为此物者,亦即此之要素或概念也。”[9]53这就告诉我们在讨论任何问题之前,必须把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若概念不清,那么围绕这个概念的所有讨论都会因此变得混乱不清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曾经提出了许多要求和条款,比如“美国应该为中国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可是“应该”“更多”等都是含混的概念,从而导致该条款难以落实。(3)喜欢讲简单归纳(简单枚举法)。比如,我们有大量的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必定要来到”“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等等。这些谚语多是简单的经验归纳的结果,没有论证性和逻辑性。即使是中国传统的经典,比如《易经》《论语》也基本是简单经验归纳的结论。简单归纳很容易导致“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可错性强。因为其所依据的是没有遇到反例,一旦遇到反例,归纳的结论将被推翻。因此,在严格的逻辑论证中,要少用简单归纳的方法。(4)乱用类比来说明问题或讲道理。比如“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山河易改,本性难移”似乎有一定道理,其实不然。“马”与“人”、“山河”与“人”没有可比性。当我们在对某两个或两类对象进行类比时,首先要对比这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其他方面的相似性或相似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类比。不是任何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之间都是可以类比的,这样很容易出现“机械类比”。(5)不证而论。我们往往喜欢给出论点,但不进行论证,不给出任何论据。如《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论据呢?再如《老子》中“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3句话,每句都是论点,没有论据,而且3个论点之间毫无相关性。中国古代经典多数属于不证而论,只给出观点,但观点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性。虽然思想深刻,但没有论证性,不讲逻辑性。这种传统使得传统中国人喜欢给出观点,但不进行论证或不进行充分论证。(6)喜欢诉诸权威。中国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喜欢以权威作为论据。似乎有了权威的支持,观点就成立了,而不需要论证。老子捏造了个“古之圣人”,庄子虚构了“仲尼”,孔子以文王周公、孟子以孔子作为自己引用的权威[10]66。不讲逻辑,不讲论证,以权威为论据,这种典型的思维陋习必须克服。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清除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讲论证或论证不够严密的思维陋习,在进行论证的时候慎用这些推理方法,以避免论证的不合理。其次要进行严格逻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严密逻辑推演的习惯,要把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纳入每一门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中。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都围绕着批判性思维提出了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革。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养成主动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进行反思,使得结论和观点的得出都是依赖逻辑推导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严格逻辑思维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养成批判性阅读的习惯,批判性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强调观点的提出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得出结论所依赖的论据是否可靠。在教学中还要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结论的得出都要有尽量充分的真实可靠的依据。其实,批判性思维主要是一种习惯,因此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讲逻辑讲道理的习惯,排除在论证中诉诸情感、诉诸权威等非逻辑做法。

[1] 杜国平.批判性思维辨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9):1-5.

[2] 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董毓.我们应该教什么样的批判性思维课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3):36-42.

[4] FIORATOU E,PAULEY K,FLIN R.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operating theatre [J].Theoretical Issues in Ergonomics Science,2011,12(3):241-255.

[5] KLEIN G. Critical thoughts about critical thinking[J].Theoretical Issues in Ergonomics Science,2011,12(3):210-224.[6] 李燧.批判式思维还是严格逻辑思维?为“critical thinking”正名[EB/OL].[2016-06-2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21/23/5315_569665602.shtml.[7] 王路.批判性思维再批判[J].科学·经济·社会,2015(1):1-5.

[8]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一种通识教育中的逻辑教学[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2.

[9]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任华,梁瑞春.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6):65-66.

(责任编辑张佑法)

Several Problems on the Educ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LONG Xiao-ping

(The Educational School of Marxism,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China)

Critical thinking is such a sort of thinking ability or thinking proces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logical inference, what to believe or what to do. Besides, critical thinking is not a course or a discipline but a way of thinking, which needs developing in various subjects. Furthermore, the key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s to help them get rid of their bad thinking patterns in their daily life and then develop strict logic thinking habits.

critical thinking;idea;strict logic thinking

2016-10-12

龙小平(1968—),男,江西宜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逻辑哲学。

龙小平.关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几个问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8-21.

format:LONG Xiao-ping.Several Problems on the Educ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1):18-21.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1.004

B81

A

1674-8425(2017)01-0018-04

猜你喜欢

批判性理性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