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粳稻新品种作单季稻种植对比试验总结

2017-03-22汪向东张长海

中国稻米 2017年1期
关键词:桐城市单季稻粳稻

汪向东 张长海

(安徽省桐城市种子管理局,安徽桐城231400)

常规粳稻新品种作单季稻种植对比试验总结

汪向东 张长海

(安徽省桐城市种子管理局,安徽桐城231400)

选取7个常规粳稻品种,以武运粳23号为对照,在桐城市进行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7个常规粳稻品种均适合在桐城市作单季粳稻种植,经济性状优良,产量高,抗病性强,耐肥抗倒,平均单产11.26 t/hm2,比对照增产23.19%。

常规粳稻;单季稻;对比试验

2010年之前,桐城市水稻生产以种双季稻为主,2010年之后,随着种植大户的不断涌现,单季粳稻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粳稻具有较强的感光性,选用的单季粳稻品种主要来源于安徽本省选育的双季粳稻品种和江苏省同生态类型的单季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于2011年引进桐城作单季稻种植,表现出熟期适宜、产量高且稳、抗病力较强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桐城市单季粳稻的主栽品种。为筛选更多适合在桐城市种植的单季粳稻品种,2015年笔者选取了7个常规粳稻品种,以武运粳23号为对照,在桐城市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常规粳稻品种共8个:天粳2号、镇稻15[1]、镇稻18[2]、淮香粳15号[3]、武运粳31号[4]、安选晚1号、富粳1号和武运粳23号(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试验田面积1 200m2,前茬为秧田,排灌条件好。试验田有机质含量18.45 g/kg,全氮1.90 g/kg,无机氮142.68 mg/kg,速效磷11.58mg/kg,速效钾117.43mg/kg,pH值5.44。试验采用同田大区对比设计,不设重复,大区面积133 m2。品种间设30 cm操作道。

1.3 栽培管理

播种前各参试品种用咪鲜胺和吡虫啉浸种,5月28日统一播种,湿润育秧,秧苗素质中等。6月30日人工带绳栽插,栽植规格20 cm×17 cm,秧龄33 d。每hm2栽27万丛左右,基本苗68~126万,平均97万苗。大田每hm2基施50%(22-12-16)“大团结”牌BB肥600 kg,在栽插前犁耙时全层施入;7月7日每hm2追施尿素127.5 kg,8月11日每hm2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150 kg。大田期间于7月15日防治螟虫、纹枯病和稻飞虱,8月12日防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和稻飞虱等。7月7日结合追肥进行化学除草,控制大田草害。7月30日放水搁田,8月5日复水,搁田程度中等,幼穗分化期保持5 cm左右水层,扬花结束后干湿交替,收割前7 d左右断水。

1.4 观察记载项目

观察记载各参试品种的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日期,计算播齐历期和全生育期。田间每个品种取3点,每点10丛共计30丛,测量株高,并计数每丛有效穗数,根据栽插密度计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蘖盛期至成熟阶段观察稻瘟病、纹枯病、基腐病及其他病害发生情况。灌浆至成熟阶段观察各品种的植株倾斜和熟期转色情况。为了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每个品种分3点取样,每个取样点取有代表性植株5丛进行室内考种,考查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并测算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3个样点的各性状平均值为该性状的最终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气情况

试验期间,7月份气温偏低,阴雨天气多,但对秧苗生长影响不大;7月底至8月上旬晴朗天气多,光照充足,有利于适时搁田;8月中旬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此时大部分品种处于幼穗分化前期,对水稻生长影响也较小;8月下旬气温持续偏低,虽然雨水少,但最低气温在23℃以下,而此时大部分品种正处于幼穗分化后期,造成展示品种结实率不高;9月上旬气温正常,9月中旬气温偏低,但此时抽穗扬花结束,正处于灌浆初期,几乎没有影响;9月下旬至10月,气温偏高,有利于参试品种灌浆结实。

表1 2015年桐城市常规中粳展示品种生育性状表现

表2 2015年桐城市常规中粳展示品种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

2.2 生育性状

从表1可见,淮香粳15号始穗最早,富粳1号始穗最迟,两者相差8 d;齐穗以淮香粳15号最早,为8月30日,播齐历期94 d。除淮香粳15号外,其余品种播齐历期皆长于对照,富粳1号最长,为102 d,比对照长7 d。

从表1可见,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44~155 d之间,平均150 d,生育期最短的是淮香粳15号,最长的是富粳1号。对照武运粳23号全生育期147 d,除淮香粳15号外,其余品种全生育期均等于或长于对照。

2.3 经济性状

从表2可见,参试品种每hm2有效穗数在252.45~346.95万之间,平均297.02万,对照最少,安选晚1号最多;参试品种每穗总粒数平均为156.60粒,除安选晚1号少于对照外,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其中,富粳1号、武运粳31号和淮香粳15号显著高于对照;参试品种平均每穗实粒数130.62粒,除安选晚1号外,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参试品种结实率平均为83.78%,对照最高达89.96%,其次是淮香粳15号达87.68%,富粳1号最低为74.35%;参试品种平均千粒重27.80 g,富粳1号和天粳2号的千粒重低于对照,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

2.4 产量

从表2可见,参试品种平均单产11.00 t/hm2;对照有效穗数偏少,导致其单产最低,只有9.14 t/hm2;淮香粳15号单产最高,达13.27 t/hm2,比对照增产45.19%,其次是武运粳31号、安选晚1号和镇稻15,分别比对照增产31.07%、29.32%和22.87%;镇稻18和富粳1号增产幅度中等,分别比对照增产13.79%和11.38%;天粳2号增幅最小,只有8.97%。

2.5 植株性状

富粳1号前期植株较其他品种略高,安选晚1号和天粳2号前期植株较其他品种略矮。抽穗后以富粳1号植株最高,达106.7 cm,其次是淮香粳15号和镇稻15,武运粳23号和镇稻18的植株较矮,分别只有97.8 cm和99.8 cm,其余品种株高中等。参试品种苗期叶片较短,相比而言,富粳1号和淮香粳15号叶片较长;前期淮香粳15号和武运粳23号的叶色深于其他品种。抽穗后,各品种叶片均保持挺直,武运粳31号的剑叶内凹明显,晚粳28和安选晚1号叶色较淡,武运粳23号和武运粳31号叶色较深。淮香粳15号和武运粳31号前期株型较紧凑,安选晚1号前期株型较松散,其余品种前期株型松紧适中。淮香粳15号和武运粳31号穗子较长,安选晚1号和天粳2号穗子较短,富粳1号着粒密度达到10.46粒/cm,在参试品种中最高,其次是天粳2号和武运粳31号,只有安选晚1号着粒密度低于对照,其余品种着粒密度中等。淮香粳15号成熟时穗呈半圆形,富粳1号和武运粳31号穗略钩,其余品种穗较直立。富粳1号和武运粳23号籽粒偶有0.3 cm左右顶芒,其余品种籽粒无芒。

2.6 抗病性

2.6.1 稻瘟病

7月份各参试品种均未发现有稻瘟病发生;8月10日观察,富粳1号发生少量叶瘟,武运粳31号和安选晚1号未发现叶瘟,其余品种有零星叶瘟;抽穗后,富粳1号和镇稻15叶片上有少量稻瘟病病斑,淮香粳15号穗颈瘟较重,其次是富粳1号和武运粳23号,其余品种除镇稻18外穗颈瘟零星发生。

2.6.2 基腐病

栽插后15 d,镇稻15出现轻微基腐病死苗;插后20 d,除淮香粳15号和安选晚1号没有发现基腐病外,其余品种均出现少量或零星基腐病死苗;插后40 d,武运粳23号基腐病中等发生,安选晚1号仍未发病,其余品种少量发生;抽穗后,相比而言武运粳23号死穗较多,镇稻15、镇稻18和安选晚1号只有少量死穗。

2.6.3 其他病害

8月19日发现淮香粳15号干尖线虫病较重,此后,安选晚1号也有少量干尖线虫病发生;抽穗后,淮香粳15号由干尖线虫病产生的小矮穗较多,安选晚1号也有少量小矮穗。武运粳23号出现少量矮缩病病株。由于在分蘖末期用长效高效农药预防纹枯病,因而参试品种纹枯病发生较轻。

3 品种评述

桐城市的单季粳稻播种期,农民习惯于选择5月中旬至6月中旬,对比试验采用的是5月28日,播期在桐城市习惯播种期之内,试验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对照武运粳23号在对比试验中于8月下旬末抽穗,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处于较好温光条件下,因此生育期比较理想。从试验结果看,除富粳1号抽穗期比对照迟7 d外,其余6个品种与对照相近,说明这6个品种适合在桐城市作单季稻种植;富粳1号虽然抽穗较迟,但仍处在桐城市粳稻安全齐穗期内,且富粳1号抗寒力强,故富粳1号也适合在桐城市作单季稻种植。

本试验施氮量为260.7 kg/hm2,达到高产栽培所需施氮水平,虽然受8月中旬的低温影响,参试品种的结实率不高,没有达到往年粳稻的结实率水平,但仍取得11.00 t/hm2的平均产量,达到了预期目标。这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展示品种普遍耐肥。试验中,氮和钾的穗肥施用比例分别达到26.7%和48.4%,因而参试品种穗型较大,除安选晚1号外,均超过对照;二是展示品种对基腐病的抗病力强于对照。对照因中感基腐病,导致死苗和死穗较多,结果有效穗数只有252.45万/hm2,显著低于其他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凭借穗数或穗粒优势,取得较高产量。

淮香粳15号产量居展示品种第1位,该品种已通过江苏省审定,作单季稻种植,穗数多,穗型大,产量高,中抗稻瘟病,易感干尖线虫病,熟期偏短,在栽培中要做好药剂浸种和稻瘟病防治工作。武运粳31号产量居第2位,该品种已通过江苏省审定,作单季稻种植,穗型大,产量高,抗病性较强,熟期适宜,可以推广。安选晚1号产量居第3位,该品种已通过安徽省审定,作单季稻种植,分蘖率较强,穗数多,穗型中等,产量高,抗病性较强,熟期适宜,可以推广。镇稻15产量居第4位,该品种已通过江苏省审定,作单季粳稻种植,熟期适宜,产量较高,抗病性一般,可以推广。镇稻18产量居第5位,该品种已通过江苏省审定,作单季粳稻种植,熟期适宜,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可以推广。富粳1号产量居第6位,该品种已通过安徽省审定,作单季稻种植,植株较高,穗型大,产量潜力大,抗病性一般,熟期偏迟,推广时要适时播种,加强对稻瘟病的及时防治。天粳2号产量居第7位,该品种已通过安徽省审定,作单季稻种植,产量一般,抗病性较强,熟期适宜,可以推广。

[1]余波,林添资,潘国宝,等.优质粳稻新品种镇稻15号的选育与栽培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182-183.

[2]景德道,钱华飞,林添资,等.早熟晚粳稻新品种镇稻18号的选育及丰产稳产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4):88-89.

[3]王健,袁彩勇,孔宪旺,等.中粳稻新品种淮香粳15号的选育及利用[J].中国稻米,2016,22(1):112-113.

[4]徐洁芬,朱邦辉,张庆.武运粳3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稻米,2015,21(6):109-110.

Contrast Test of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as Single Rice in Tongcheng City

WANG Xiangdong,ZHANGChanghai
(Tongcheng Seed Management Bureau,Tongcheng,Anhui 231400,China)

Planting comparison test of seven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 Tongcheng City were conducted,using Wuyujing 23 as control varie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ven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yielding, strong disease resistance,fertilizer tolera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The average yield of the seven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s 11.26 t/hm2,increased by 23.19%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se seven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a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ongcheng City as single rice.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single rice;comparison test

S511.2+2

:B

:1006-8082(2017)01-0104-04

2016-08-1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1-01A)

猜你喜欢

桐城市单季稻粳稻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桐城市发展优质米品牌现状及对策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单季稻锌肥肥效试验
桐城茶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设思路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