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价值观的冲突与博弈
——以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唐慧案相关报道为例
2017-03-22文/李璐
文/李 璐
媒体价值观的冲突与博弈
——以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唐慧案相关报道为例
文/李 璐
唐慧案历时长、影响大,多种媒体参与介入,相关报道集中反映出媒体价值观复杂而微妙的变化。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共85篇有关唐慧案的报道为样本,分析三家媒体报道数量、报道类型、报道倾向等方面情况,在纵向历时态上探究各个网站有关唐慧案报道的不同立场,并在横向共时态上比较三个媒体价值观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如何有效缓解不同媒体间价值观的过激矛盾,在冲突与博弈中寻求平衡点来重构媒体价值观。
媒体价值观 舆论 公共事件 唐慧案
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价值观是媒介组织对社会中各种事物和行为进行选择、判断和评价的观念系统,是其所持有的价值尺度、目标理念及指导原则。学者蒋原伦认为,媒体价值观是在动态的传播过程中建立并不断更替的,时势造就了媒体价值观的改变。当前,中国处于改革转型时期,社会思潮涌现、内外矛盾凸显,价值观趋于多元复杂。一些媒体价值观的冲突与矛盾,容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甚者可能导致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与失调。一面是汹涌的网络舆论浪潮,一面是主流媒体价值观影响力的式微,基于公众密切关注的重大公共事件,探究媒体价值观的整体变化趋向及不同媒体价值观的冲突博弈,并尝试寻求化解之道已是时之所需、势之所趋。
一、研究设计
1.案例选择。2014年10月,长达8年之久的“唐慧案”终于接近尾声。从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逐步升级为舆论高度关注的政治案件,唐慧案是极其复杂微妙的。之所以从唐慧案来观察媒体价值观变化与差异,是因为唐慧案审理经过多次重审与上诉,时间跨度大,案情受媒体报道和舆论左右,争议性明显,更能展示同一媒体价值观变化和不同媒体价值观差异对比。唐慧案主案牵连若干分支案件,文中唐慧案是指广义上的唐慧案,即唐慧女儿被迫卖淫案、唐慧被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案和唐慧被劳动教养国家赔偿案。
2.媒体选择。以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为唐慧案报道的媒体研究对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家媒体在唐慧案报道中观点鲜明,报道产生的社会影响大。人民网作为主流声音,影响覆盖面广,并且在案件审理报道方面有采访权,是将事件推至全国关注的重要平台。2013年8月,在众多媒体将唐慧称为“柔弱的英雄母亲”之时,《南方周末》以一篇深度调查报道《唐慧赢了,法治赢了没?》,扭转舆论一边倒声援唐慧之势,成为引发舆论反思的源头。财新网则与南方周末网在观点上相反,隔空回应、讨论激烈。三家媒体对唐慧案的关注持续时间长,报道较为系统全面,发声具有代表性。
3.时间区间的确定。借助邦富舆情系统分析舆情走势,综合媒体相关报道和唐慧案的关键节点确定以下四个时间段。
一是零碎报道期(2010年6月-2012年5月):虽然唐慧女儿被迫卖淫事件发生在2006年,但媒体报道始于2010年。在2012年6月之前,有关唐慧案的报道零碎,舆论未成气候。
二是舆论打抱不平期(2012年6月-2012年12月):媒体聚焦于唐慧上访被劳教案件,唐慧以“上访妈妈败诉反被劳教”的形象出现于大众视野,舆论一边倒为唐慧“打抱不平”。
三是胜诉“造神”期(2012年12月-2013年8月):2013年7月,湖南省高院就唐慧诉永州劳教委案作出终审判决,唐慧胜诉,被塑造为推动劳教制度改革的“英雄母亲”。
四是舆论反思期(2013年8月-2014年10月):媒体报道对唐慧案的反思引发新一轮激辩,后舆论逐渐平息并回归理性。
二、研究发现
1.报道篇数。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对唐慧案的报道均始于2012年8月。其中,人民网有关唐慧案的报道共51篇,财新网共16篇,南方周末网共18篇。三家媒体唐慧案相关报道篇数的时间分布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与上文划分唐慧案的后三个时期相印证(见图1)。2012年8月,报道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主要伴随唐慧上访被劳教一事。2013年8月的第二次高峰与诉永州劳教委一案中唐慧胜诉有关,这一时段唐慧相关报道篇数达到最大峰值。2014年9月的第三次高峰,则与唐慧女儿案中两名主犯由死刑改判无期徒刑有关。作为官方主流媒体,人民网在事件后期较其他两家媒体而言,仍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
图1 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有关唐慧案报道的篇数与时间分布图
2.报道体裁。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有关唐慧案报道的体裁结构存在不少差异(见图2),人民网动态消息多达49%,倾向性较强的评论也占比37%,显示出官方媒体在客观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还通过评论把握舆论导向。财新网报道中观点主导的评论占比最高,达44%,特邀专家学者发表评论,符合其整合资讯观点、聚焦评论的媒体定位。而南方周末网以长篇通讯调查和评论见长,分别占报道总数的28%、33%,凸显其强化深度报道、注重思想观点的视角。三家媒体报道体裁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反映其价值观的理性趋向。第一阶段,评论型报道占较大的比重,消息、通讯访谈为辅。这期间唐慧案刚进入公共视野,引起广泛的情感共鸣,态度观点型报道数量较多。第二阶段,评论类型报道比例虽有所下降,但围绕唐慧劳教案胜诉的报道情感色彩仍较为浓厚。第三阶段,媒体报道体裁结构差异较大(见图3),人民网和财新网以消息为主要报道类型,南方周末网则是对唐慧案的深入剖析,以评论反思、深度调查为主。
图2 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报道体裁结构图
图3 第三阶段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报道体裁分布图
3.报道原创度及转载来源。三家媒体报道内容的原创度都在50%以上,人民网为51%,南方周末网是67%,财新网高达81%。从图4可以看出,人民网报道的原创度整体略低且呈微下降趋势,在唐慧案中人民网主要担任报道案件进展情况的角色,时常转发最新消息,当然鉴于其官媒立场,原创性报道仍占重要分量,传递主流声音;财新网在三个阶段都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高原创度,这与其重视观点性、独创性内容的媒体定位相符;南方周末网的报道原创度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从前期有选择性地转载新闻,到唐慧上访案胜诉后大量追踪案件细节、反思媒体观点的报道,可见其在不同时段媒体价值观的转变。
图4 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报道原创度阶段比较图
中新网、新华网、《北京青年报》等官方权威媒体是唐慧案相关报道共同的消息来源,但转载内容仍然有细微差别,间接反映了媒体价值观的差异。较人民网、财新网而言,南方周末网在三个阶段内转载的报道比较多元,包括《东方早报》《法制日报》等媒体,还较多引用@湖南高院、@新华视点、@法制晚报等微博发布的消息,体现其兼容并包的价值观念。当然,随着唐慧案进展,人民网的消息来源也变得更为丰富,从转载官方消息扩大到《羊城晚报》《长江日报》等非中央媒体的报道,这种变化也是其价值观在冲突中逐渐多元化的表现之一。
4.报道引用的图片及视频。引用图片本身也是一种语言,能够传递新闻报道的信息,具有直观、形象的力量。三家媒体均有引用唐慧案相关图片,多为唐慧个人的近景及中景,有利于生动形象地刻画唐慧形象。南方周末网引用图片以唐慧及受害嫌疑人为主,人民网则主要采用庭审及法院的插图。但财新网的插图数量较少,主要是引用唐慧案的相关视频,包括对唐慧的个人采访及家庭环境介绍等。在第一阶段,南方周末网和人民网引用的图片色彩整体偏冷、偏暗,展现了唐慧“悲情母亲”的形象,渲染了唐慧寻访女儿的无奈、伤痛之情。第二阶段,两家媒体相关报道插图色调偏冷还较为严肃,更加明显地渲染了“上访妈妈”的悲情形象,画面内容相当煽情。第三阶段,从引用图片差异可看出三家媒体对唐慧案的态度变化。南方周末网不再强调唐慧的弱者形象,而是通过图片、图注与文章主旨形成鲜明对比,对唐慧案进行深入反思,比如舆论欢呼“法治胜利”的图片与标题“法制赢了没?”形成反差。人民网报道选取的图片更为理性、多元,涉及唐慧步入法庭、秦星在法庭痛哭等,但财新网的图片仍主要是对唐慧悲伤痛苦表情的特写。
5.报道倾向。一是标题倾向性词汇分析。观点型标题较事实型标题更能直接反映媒体价值倾向。在第一、第二阶段,报道标题以观点型为主;到了第三阶段,事实型标题与观点型标题数量基本持平。三家媒体前期报道标题的倾向性词汇大致相同,多用“上访妈妈”“受害幼女母亲”等词汇,站在唐慧作为受害弱者的立场,人民网的官方声音中也有“官难治”“民心渐远”等倾向性词语。随着事件进展,标题的倾向性词语由“受害幼女母亲”转向以“法治”“真相”“再调查”“维权”等词语为主,说明各方态度从感性渐变得更为理性。
二是报道关键词倾向分析。第一阶段,三家媒体报道的关键词反映出对唐慧女儿被迫卖淫、唐慧上访以及劳教制度的关注。第二阶段的关键词主要为“唐慧”“上访”“劳教”“诉永州劳教委”,关注点为唐慧胜诉。其中,南方周末网从司法、政权等切入讨论,关键词强调“自由”“改革”“法制”,人民网则主要突出唐慧“史上最悲情母亲”的形象。第三阶段,报道关键词主要是“死刑复核”“劳教”“司法”“周兰兰”,关注点在唐慧案中案及唐慧女儿被迫卖淫案判决的讨论。南方周末网关键词集中在“法治”“维稳”“媒体”“舆论”“权力”,讨论舆论对判刑的影响。人民网和财新网则强调“死刑复核”“尊重司法”“实现法治”等关键词,认为死刑复核不通过是尊重司法的体现。
三是正文倾向性词语分析。本文主要从语体色彩、词性分析、称呼系统及情态系统来分析报道正文中词语的倾向性。在第一阶段,三家媒体的口语语体词汇均有十分强烈的情感冲突,如“当官的”“弄过去”等;书面语也有“严重扰乱”“胡搅蛮缠”等富有感情色彩的措辞。词性方面,从“不满”“同情”“剥夺”“触犯”“众怒”“逼迫”等系列动词的使用,可以看出唐慧案所牵涉复杂矛盾的激化。在称呼系统上,南方周末网视唐慧为弱势而正义的形象代表,人民网将唐慧称为“受害者母亲”,财新网则多直呼其名,偶称“女士”,较南方周末网、人民网更为中立。但从情态系统上看,南方周末网、财新网的语气倾向性明显,使用“远远”“依旧”“最为”等情态词语,支持唐慧一方。在第二阶段,三家媒体报道的口语词汇有“讲清楚”“发脾气”“砸东西”等,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唐慧蛮横性格,书面语则是“驳回”“复议”“判决”等与法院审判相关的词汇。“痛苦”“被迫”“公平”“悲惨”等形容词继续突出了唐慧悲情母亲及制度抗争者的形象。称呼系统方面,南方周末网新增“维稳对象”“普通公民”等称呼,跳出唐慧本身,从社会角度、法律层面思考事件。人民网将唐慧称为“上诉人”,但财新网的称呼仍是“上访妈妈”“伟大母亲”。从情态系统来看,报道用“多年”“强烈”“多次”等词语来强调唐慧案的严重性,“多么”“从来”“急切”等词凸显对司法公正的迫切希望。在第三阶段,南方周末网报道的口语词汇比重减小,大多使用书面语。南方周末网、财新网大量使用法律词汇,如“立案”“审判”“量刑”等,双方对唐慧案的反思讨论不再局限于口语化的情感抒发,而是以理说服。词性分析方面,南方周末网用“以死相逼”“跪闹”等动词,突出唐慧蛮横无理确有干扰司法工作的行为存在。财新网的“原谅”“牺牲”等词语,在表达对唐慧案的中立态度上,又表示了对唐慧的同情。称呼系统中,南方周末网改变话语策略,但人民网、财新网仍称唐慧为“伟大母亲”“上访妈妈”。从情态系统来看,南方周末网将唐慧案的重判程度称为“实属罕见”,表现其合理怀疑、坚持依法独立办案的基调,人民网的观点趋于理性、官方,财新网则是在尊重法律基础上对唐慧的人文关怀。
三、小结与反思
1.研究小结。一是三家媒体的核心价值观相对稳定,但也存在差异与冲突。在有关唐慧案的报道中,人民网的观点稳健中立,跟踪唐慧案件发展,关切公共舆论走向,凸显其官方主流媒体的价值立场;南方周末网则强调理性及深度的价值观念,倾向从司法、权力等角度切入,洞悉事件背后的原因;而财新网注重人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报道关注点集中于对“上访妈妈”唐慧的人文关怀。三家媒体价值观的差异与媒体自身定位有关。
二是媒体价值观易受舆论影响,变化趋势愈渐明显。具体反映在唐慧案中,体现为事件初期,尽管选材、立意角度不尽相同,三家媒体都或多或少偏向唐慧一方,塑造了唐慧“可怜的悲情母亲”“伟大的上访妈妈”形象;但随着事件进展,网络舆论从最开始一边倒声援唐慧逐渐回归理性,三家媒体的价值观念又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向。
三是媒体通过报道比例、信息取舍及话语表达呈现价值立场。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隐含着媒体价值观,这些观念、立场及倾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报道内容。纵观唐慧案件始末,三家媒体的价值立场主要通过报道比例、信息取舍、话语表达来演绎呈现。
2.研究反思。传媒生态格局的深刻变革加剧着媒体价值观的冲突与博弈。兼容并包的网络环境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也难以阻止价值观的分裂和混乱。因此,如何有效缓解不同媒体间价值观的过激矛盾,在冲突与博弈中寻求平衡点来重构媒体价值观,已经成为当下媒体生存发展所要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从人民网、财新网、南方周末网三家媒体有关唐慧案的具体报道入手,探究背后潜存价值观的演变与差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思考。
一是以事实为依据是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应该坚守的最基本的底线和原则。新闻报道不可能绝对客观,报道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媒体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倾向性,可以秉持自己的价值立场,但不能违背事实真相。并且,在内容真实的基础上,还要尽量保证新闻报道的“整体真实”,注重报道的平衡性,避免出现唐慧案报道中一边倒声援唐慧的现象。在这个纷繁复杂、众说纷纭的时代,媒体人不能被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所禁锢,要以新闻事实为先导,形成对事实的判断力,选择多种信息来源,而不是听一家之言。
二是媒体价值观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需求。媒体价值观具有流动性,处在一定的变化之中。媒体需要顺应时代的需求,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适时更新自身价值理念,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当然,媒体价值观的转变并不意味着舍本忘源,而是批判性地吸纳和重构,比如南方周末网在有关唐慧案报道中对偏移价值观的修正。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媒体要适应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大趋势,一方面要坚守好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理念,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自身价值观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从而在媒体价值观的冲突与博弈中重塑媒体价值观,不断推动媒体综合实力的提升。
三是要提升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媒体价值观不仅代表着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还肩负着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和价值观的社会责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媒体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力,吸取唐慧案件前期媒体报道被网络舆论左右的经验。面对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媒体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既要真实、全面地展现事件发展脉络,及时更新事件进展情况,也要冷静独立地思考、判断,呈现出有思想深度和独到见解的专业报道,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及影响力,消弭和化解“塔西佗陷阱”,在积极引导舆论中不断强化和提升媒体价值观。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1]杨国荣.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许正林.新闻编辑[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3]徐曼.价值观:微媒体时代媒体公信力的阿基米德支点[J].出版广角,2016(07).
[4]温柔,范以锦.影响媒体核心价值观三因素[J].青年记者,2014(13).
[5]杨枫.由当代中国电视媒体价值观分裂引发的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6]方洁.媒体价值观的构建——一种观察新闻业务的整合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