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综合素质培养问题研究

2017-03-22王书暐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综合素质现代学徒制

王书暐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始尝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本文从现代学徒制中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综合素质培养面临的挑战及问题,提出设计综合素质培养体系、评价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及构建“三师型”师资队伍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58-02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现代学徒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在现代学徒制下开展真实商业环境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十分必要,对高职人才素质培养工作意义重大。

一、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综合素质培养面临的挑战

1.学生对综合素质认知模糊,学习意识淡薄。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工学结合为核心,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无论是学校的课程设置抑或是企业的岗位工作学习,职业技能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在企业,学生学习的是岗位工作内容及技能,学校的课程也是围绕工作过程展开。这样的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重心自然而然地放在了工作技能学习上,而对于提升综合素质的认知模糊。另外,企业自己都难以厘清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技能,更缺乏系统的基于职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层级要求,使得学生对综合素质的提升意思淡薄。学生能隐约意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是不知应该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质,如何去提升。

2.校企对综合素质培养不重视,缺乏一套完整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现代学徒制通常依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纵观现有的各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通常是通过“两课”及少数一两门职业素养的课程来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自身素质是否提升却不得而知。校企对综合素质培养不重视,出现重专业学习,轻素质培养的倾向,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现代学徒制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职业岗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没有被充分重视。

3.校企老师经验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校企师资队伍。近年来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尤其是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双师型”教师越来越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学徒制教育中,学生需要在校学习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另外,学生很大一部分学习需在企业工作岗位上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精通企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专业的实践和服务;再次,学徒制学生需获得一定的职业发展空间,教师还要懂得去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然而,由于校企缺乏系统的素质技能层级培养体系,教师即使做得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指导,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职业进阶的能力和素质却非常困难,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

二、目前现代学徒制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后果

1.现代学徒制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重专业技能训练,轻综合素质培养。由于现代学徒制教育更强调学生在岗学习,校企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职业技能的提升,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思维训练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更是一句空话。(2)重岗位绩效考核,轻综合素质评估。“招生”即“招工”,现代学徒制学生自入校起就担负着“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而由于很大部分学习需在企业工作岗位上完成,企业师傅对学生的评价多以岗位绩效为主,学生在岗的学习成绩大部分由工作岗位目标完成情况来考核。综合素质不易量化,如果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综合素质测评标准和方法,自然在评估体系中也被弱化。

2.综合素质培养缺失导致的后果。(1)学生岗位动力不足,职业发展不清晰。学徒制教育虽然早已在许多国家普及,然而在中国仍然是新生事物。受多年传统教育的影响,虽然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但心理上却难以摆脱“学生”的身份,在企业学习和工作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学生对职业目标不明确,岗位动力不足,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职业发展不清晰。如果能在学生培养上多注入综合素质的成分,强调职业精神和技能的融合、高度责任感和目标结合、自我规划和发展意识相结合等理念,“学徒”身份自然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渐渐地学生便能以“职业人”的心态去思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2)校企教师角色模糊,难以实现全方位指导。现代学徒制师资通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通常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多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完成,职业技能的提升由企业师傅在岗“一对一”进行指导。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如何分工及角色定位、岗位的素质层级如何确定、素质的培养如何落实,仍然是困扰校企双方的问题。学生在工作技能方面的疑惑容易解答,而类似如何提升工作责任感、团队意识、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问题却难以得到具体指导。教师角色不清晰、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虽快,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校企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综合素质培养的建议

1.设计系统完善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首先,进行职业岗位综合素质分析。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校企双方通过职业岗位的调研,进行岗位素质技能分析,明确学徒制学生的岗位层级及对应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其次,建一套与其匹配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根据各层次岗位的素质分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设计全面的囊括思想道德、人文科学、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等综合素质核心内容、并结合岗位实际情况设置“模块化”、“阶梯式”的培养体系,真正将综合素质的培养清晰明了、落到实处。

2.构建“动态化”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由入学评估、学习过程监控辅导、岗位晋级跟踪、毕业追踪评价等组成的“动态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开展,建立综合素质成长档案。首先,明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起点。对入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进行定期的过程监控及辅导。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监测学生素质成长情况,并不断调整培养内容,将综合素质测评与工作学习测评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定期的测评回馈及辅导。再次,追踪、研究岗位晋级学生和优秀校友的成功素质案例,作为素质培养的示范,最终探索出一条科学的职业综合素质成长路径。最后,建立素质学分制。学生通过素质的评估,可获取相应的学分,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合格毕业的必要条件,促使学生主动进步,不断提升。

3.创建“校企合一”的综合素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建设稳定的素质培养“导师”团队。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兼任素质培养导师,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定期回访,全程跟踪,使综合素质培养稳定有序地进行。其次,创设“校企合一”的综合素质培养平台。依托网络通讯工具、论坛、云空间等工具,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实施辅导和分享。通过此平台,师生进行素质问题诊断、素质培养系列辅导、成功素质案例分享等方式,实现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4.建设一支校企互聘互用“三师型”师资队伍。无论是技能提升还是素质的培养,最终离不开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现代学徒制下,依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急需打造一支校企互聘互用的强有力的“三师型”教师队伍,即教师是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价值观念、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和教改教研技能、专业实践指导和咨询服务能力、职业指导技能的专业教师,是“理论讲师”+“实践技师”+“职业导师”。具体来说,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对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进行指导,满足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提升的需求;同时,教师需要深入行业、企业实践,明确市场发展趋势,企业的经营运作,熟知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及能力要求,满足学生专业实践指导及服务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另外,教師还需钻研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律和路径,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指导的需求。

四、结语

从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情况来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刻不容缓。通过设计系统完善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学生职业岗位综合素养,将能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高质量人才的输出,有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2013,(1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综合素质现代学徒制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